楚威王即位时楚国恰处于宣威盛世,与齐、秦并称战国三强。
然楚威王却经常觉得“食不甘味、卧不安席”,对时局表现出了深深地担忧。
他其实是想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王之业,并不满足于三强鼎立。
可是环视朝内的群臣,既没有像伍举那样规谏庄王的耿直之臣,又没有像养由基那样百步穿杨的克敌之将,复兴楚国的霸业将与谁共呢?
这就是为什么楚威王甫一登基就高调聘请庄子的原因。
庄子是惠施的好友,其时惠施已在魏国为相,惠施自认为才能不及庄子。
一次,庄子去魏国看望老友,惠施听说后,以为庄子是来夺他相位的,吓得在国中大肆搜捕了庄子三天。
庄子后来对他说:你就像一只猫头鹰,而我则是凤凰;魏相对于你来说,是个宝、是顿美餐,可是对于从南海要飞往北海、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的我来说,那就是个死耗子!可见庄子的志向有多么大,惠施放心的同时,也让刚刚登基求才若渴的楚威王对庄子顿时充满了憧憬。
于是楚威王派贵使、携重金往聘庄子。
庄子像平常一样,悠闲地在河边钓鱼。楚威王的两位贵使找到他后恭敬地对他说:楚王想委屈您到楚国去做令尹。
庄子连眼皮也没撩,继续钓他的鱼,楚国贵使以为他没听清,于是趴到他耳边再次大声说
:楚王让我们来,想聘请您去担任相国!
庄子舒缓地抬了抬眉毛,悠然地说:算了吧,你们没见到楚国社坛里供奉的神龟吗?历代楚王对它崇敬有加,又是烧香,又是磕头,不可为不贵,然已死了三千年了;我呢,宁可拖着尾巴自由自在地在烂泥里打滚,也不想被束缚成神供起来。
二位贵使皱起眉头,毫无办法,只好打道回府。
楚威王见聘不来庄子,也只好再物色别的人物了。
其实庄子也不是不想出来干一番事业,只不过当时的世俗的国王总是想将他罗致麾下,不论是到楚国当令尹,还是在中原当相国,都是君主手下一个大管家,一个办事的,离庄子的理想还差一截,庄子憧憬着做帝王师,成为国君的座上宾,坐而论道,指挥倜傥,而不是臣属于君主执行命令去干一些具体的庶务,所以终其一生也无所遇,只好逍遥于天地之间了。
像庄子这样的神仙,不肯干一些俗务,楚威王招徕不来也说的过去,可当时还有一位削尖脑袋孜孜以求想当官干事的俊杰,楚威王也失之交臂,这又是为何呢?
这位人物,就是张仪,张仪来楚国投机钻营之时,正是楚威王当政之时。
大概楚威王也像大多数君王一样被群阉和佞幸裹挟着,很难接触到下层,而当时的张仪,的的确确是初出茅庐的一个愣头青,不论他如何干进务入,也还是摸不着楚王衣服的滚边。
张仪不得已投入到了楚令尹的门下,但因为穷困潦倒,因而也混不出个好名声,最后竟至于让人怀疑他是个小偷,被捉起来打了一顿。这一顿胖揍,把张仪在楚国想一展身手的梦想打了个粉碎。张仪灰溜溜地逃到了秦国。这不能不说是无辜的楚威王无意无知的一个损失,更是他儿子楚怀王噩梦的开始。
但如果就此判定楚威王是一个平庸的君主则有失公允,楚威王对当时的国际政局观察得比较清楚,从他为楚国的前途忧心忡忡就可窥一二。
楚威王深知,虽然在他即位不久秦国就诛杀了商鞅,但商鞅已死而秦法未废,经过商鞅变法的洗礼,秦国的实力继续蒸蒸日上完全可以逆料。虎狼之秦,难与争锋,楚国要想保住三足鼎立之势,势必首先敲打东方的齐国。
这就是为什么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相王令楚威王无比愤怒的原因。
公元前333年,也就是齐威王僭越王号的次年,楚威王亲率大军,讨伐齐国,徐州一战,大败齐将申缚。
楚威王的声势至此显赫一时。
但齐威王也不是好惹的,他一方面派能臣张丑出使楚国,给楚威王灌迷魂汤,一方面另派大将田盼重整旗鼓,与楚军复战。齐楚大军再战于徐州,这一回,楚威王败下阵来。
也许暌违了古人那句话,胜不骄败不馁,楚威王先胜而后败,先骄而后馁,罪莫大焉,耻莫大焉,为他英年早逝埋下了伏笔。
但不管怎么说,楚威王的心气是强盛的,性格是强悍的,执掌的楚国也是强大的,这也就是尽管他只统领楚国短短10年,死后他的儿子依然给他上谥号为威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