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为什么看不起张飞,却一见赵云就不战而逃?听了你可能不敢相信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很多读者都知道,魏国的实力最强,而蜀国的实力最弱。按理说,魏国面对蜀国时应该是压倒性的优势,像父亲打儿子一样轻松。但奇怪的是,在书中,魏国和蜀国之间的战争,往往是魏国退却的多。特别是面对东吴那支像猛虎一样强大的曹魏军队,为什么蜀国却让他们像见到老鼠的猫一样害怕?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张郃,这位魏国的五子良将,虽然敢直呼张飞为小儿,但一见赵云却立马不战而退。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张郃敢叫张飞为小儿,但看到赵云却选择逃走,是有深层原因的。张飞以勇猛闻名,尤其是在长坂坡时,他那一声震天的吼声,令曹军几十万大军心惊胆战,不敢追击,直接名声大振。但虽然张飞勇猛盖世,他的缺点也很明显——有勇无谋。甚至他因喝酒被部下杀害,这也反映了他有些粗鲁和缺乏心计。而张郃则不同,他不仅有勇力,还有极高的谋略,曾被曹操誉为汉朝的韩信,这说明他的才华非常出众。而且,张郃的成名时间比张飞早得多,早在为袁绍效力时,他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名声。因此,从战争气势、个人能力以及成名时间等方面考虑,张郃敢于叫张飞小儿,这并不让人意外。 然而,对于赵云,张郃就有不同的态度了。赵云不仅是张郃早就听说过的对手,而且两人曾有过生死交锋。记得在汉水之战时,张郃正准备追击刘备,却被赵云突袭救走了刘备。如果不是赵云及时救援,这一战很可能就是张郃的最后一战。那时,赵云的勇猛和高超武艺让张郃心生阴影,心理上自然不敢轻视他。由于这次战斗的失败,张郃心里对赵云的忌惮更深。毕竟,武将之间的较量,不仅仅是靠勇气,还会受到士气、战场形势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再到汉中之战,张郃再次与赵云交锋。此时,他已经和黄忠厮杀过一番。黄忠的战力堪比关羽,且身为蜀国五虎将之一,能与黄忠力战的张郃,也明白自己此时的战力已大不如前。所以,当他看到赵云时,自然不敢轻易出战。考虑到战场的局势,和此前败给赵云的阴影,张郃选择了迅速撤退,避免再次陷入不利局面。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张郃真的是五子良将之一的名号实至名归。在面对张飞和赵云这两位性格、实力迥异的武将时,张郃总是能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理智地分析敌我形势,并采取合适的行动。这也是他在战场上,表现得如此巧妙且有韬略的原因。所以,张郃面对张飞和赵云时截然不同的表现,也就能理解了。你是否也同意这个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