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仁宗为避免发起战争,对辽、西夏实行了哪些外交政策?
迪丽瓦拉
2024-11-25 08:24:28
0

原标题:北宋时期,仁宗为避免发起战争,对辽、西夏实行了哪些外交政策?

引言

北宋时期,仁宗为避免发起战争,对辽、西夏实行了哪些外交政策?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仁宗承太宗、真宗为其铺垫江山,周边局势皆有所了解和定势,不至于黑暗中摸索前进。

北宋已经无法改变周边政权林立的局面,难成盛唐万方来朝的威势,至仁宗时期已经安于现状,只要有方法解决对外交往问题,就避免发起战争,朝野上下盛行恣情享乐,粉饰太平。

仁宗朝对辽、西夏政策分析

仁宗朝对外交往重点集中于辽,辽势力强大威胁北宋边境,宋不敢放松警惕,以至于忽视了西夏的崛起,仁宗原本好战喜攻,面对西夏挑衅权威,主战廷臣又占据上风,战败后,与西夏交往也成为外交重点。

使臣群体的任务是对外交涉,探听情报,贯彻对外政策,所以研究使臣群体归于最后所展现的是一个国家对外的态度和政策。宋辽夏三方是相互制约、相互利用、相互友好的“铁三角”关系,任何一方势力强大或是有异动都会破坏这个局势和稳定,所以三方相互掣肘、相互防范,这是一场博弈,任何一方都不能放松与认输。

仁宗针对辽夏政权和环境形势制定对策,对辽政策主要是怀柔政策,同时还有一定程度的军事防守政策,对夏政策从一开始的战略政策到战败后的谈判政策,最后采取机智的牵制发展,其中制定原因思虑不同,自然是效果不一。

任何历史时期的形势都是变化多端,个中关系错综复杂,如何处理这一团乱麻就成为考验统治者、官员能力的一大难题。仁宗的处理方式既延续真宗的思想,又创新出新的方式,对于分析当时局势、对外交往有很大启发作用。

宋对辽、西夏政策依据的异同

因重视程度、地位分量不同,故而事有轻重缓急,外交亦是如此。北宋外交政治重点为辽,对夏并不放在眼里。辽发起的边界挑衅,宋极力避免战争,用丰厚的金帛换来和平,辽对宋也是友好有加,如双方国君互赠画像等,并且对辽的了解和分析层次更深。辽使来宋,礼仪规格皆为上品,甚至仁宗亲自接见。对辽包容性极强。

对于西夏的自立为国挑衅宋的威严,宋廷反应激烈,极力支持与西夏开战,即使后期议和,也会用经济政策威胁西夏,不似对辽一般顺从。

宋对辽夏的重视程度不同还是和辽夏各自的实力有关,欧阳修言:“臣为谓今天下之患不在西戎在于北虏。纵使无此文字,终须贻患。”这是对契丹实力的肯定,所以对西夏轻视。名分等级不同。

多方相争的无非就是一个地位,一个外界对自身的认可态度,如果认可自身的地位,会是平等的对外交往政策,不认可地位,将不会是平等,而是既防范又疏远的对外交往政策。宋辽可以在国书中以兄弟相称,宋兄辽弟,互换君王肖像,派遣使臣文化交流。

辽接待宋使都会探讨诗词,宋也会对辽的服饰文化表示赞赏并支持推广。而宋夏之间,西夏是宋的藩属,是宋的臣子这点不可改变,即使战争危机,宋廷面对西夏的求和,廷臣也坚持西夏必须对宋称臣,否则不予和议。即便议和,也会限制榷场贸易,限制西夏的经济发展,警示其要注意自己的地位。

西夏可以是劲敌,但必须是臣下。富弼上奏言六符所言:“况元昊自来称臣于南朝,今来更侍望甚?定是须令纳款称臣。”该强则强,不示弱是颜面。

无论对辽、对西夏,政策底线都是不示弱,宋可以答应辽的增加岁赐换取关南十县的归属,但是在边界试探军事部署绝对不可以容忍,对于触碰底线的行为,宋坚决不示弱,因此辽才一时放弃了动用军事力量的念头。就算是富弼面对威压,也坚持不可割地。

对西夏亦是如此,中原大国的主位决不能挑战,蛮夷之地也想分羹一杯,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是自己的底线,维护主权不能示弱。相机行事,随机应变。对外政策、外交手段是随时变化的,时事造英雄,不同时机要制定不同的政策。

宋连败于西夏后,宋廷立即转变应对西夏的政策,意图议和。面对西夏的强势,运用灵活外交手段,采取联藩制夏的政策,又因辽夏分歧,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言:“古者有外虞,则以夷狄攻夷狄,中国之利也。”时局是所有政策产生的背景,这是无法改变的相同点。

宋对辽、西夏政策的成效与优劣

对辽政策主要是怀柔与防备,对夏政策可分为三个方面:战略政策、防御(谈判政策)、牵制政策。

所有的政策制定思虑全局,整合眼下局势。但是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正确,是否带来反作用都是未知数,对辽的怀柔政策无疑是肯定的,最起码保证了双方的友好和平,但是反方面来说使得宋廷安于现状,不敢突破界限、展示权威,岁赐带来经济压力更是使宋朝经济雪上加霜。就防备而言,也畏惧于辽的威压,成效不甚显著。

战略政策主要针对有军事威胁的、蓄意挑起战争的、挑战威信的周边政权,西夏首当其冲。不仅频频冒犯宋的边界,探听宋军事情报,壮大军事实力,发展军事间谍,最后自立为国,妄图与宋并肩而立,条条触及宋的底线,而且西夏在宋眼中不值一提。

所以宋廷一开始针对西夏制定了战略政策,范仲淹对此特上奏攻守之策,言:“元昊巢穴,实在河外。河外之兵,懦而罕战。唯横山一带藩部,东至麟、府。西至原、渭,二千余里,人马精劲,惯习战斗。与汉界相附,每大举入寇,必为前锋。

故西戎以山界蕃部为强兵,汉家以山界属户及弓箭手为善战。以此观之,各以边人为强,理固明矣。所以秦汉驱逐西戎,必先得山界之城。彼既远遁,然後以河为限,寇不深入。若元昊归款,则请假和策以抚之,用守策以待之。

如未通顺,或顺而翻覆,则有可攻之策。非穷兵黩武,角胜于绝漠之外。臣等常计陕西四路之兵,数几三十萬,非不多也。”

计策是为良策,但是结果不甚理想,宋接连战败,满朝上下人心惶惶,西夏还与辽达成联盟。但是战略政策从来都是双刃剑,动用武力会生灵涂炭,损兵折将,耗费兵力财力,弊端无法否认,可军事战争是彰显王朝自身实力,不甘示弱的方式。

正是通过战争,西夏也意识到宋并不是那么容易屈服,几场战争下来,兵力财力也大打折扣,心生和意。防御(谈判)政策于今天就是防守边境,防范未然,派出外交团队就关键问题谈判的和平手段。

北宋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较多,威胁较大,边界防范不可忽视。范仲淹就极力支持防御防守之策,兵力布防堡寨设立等,韩琦上奏《上仁宗论西北议和有大忧者三大利者一》,富弼也针对契丹威胁上奏《上仁宗河北守御十三策》等。

即使宋辽和平相处,仁宗依旧对其防范不曾掉以轻心。防御政策的成效一般较为成功,是国家安全中的一环。不仅在西夏战争中及时分离西夏与辽的联盟,而且掌握真实军事情报,促成宋辽夏三方的鼎立,稳定整个局势。

相反的,也给北宋带来了经济压力,显示北宋的治兵之道问题和软弱无能。可任何时候以和为贵都是稳定的要素,由这个政策主导是利大于弊的,归根究地是稳定宋王朝、及时止损。牵制政策是仁宗朝宋廷的智慧所在,根据周边形势,联系吐蕃、唃厮啰等共同对抗西夏的武力,辽夏战争其实也是变相的以辽压制西夏的势力。

毕竟防御政策不是长久之计,战略政策也会劳民伤财,牵制政策既彰显大国威严,又压制西夏的反心。

学术界对于北宋倾向于“联藩制夏”还是“以夷制夷”有过争议,但是无论是哪个政策,都减轻了西夏对宋的威胁,也许吐蕃、唃厮啰并无力对抗西夏,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这个政策确实一定程度削弱西夏的实力,减轻宋自身压力。相反的,这是一种逃避的智慧,利用别的方式逃避威压。

结语

总的来说,仁宗的对辽、对西夏政策是使臣、廷臣、仁宗三方共同影响下的结晶,就优劣来说,对西夏实施战略政策和牵制政策更优,确实起到了制约西夏,彰显实力的作用,而对辽实施的谈判政策、羁縻怀柔政策则使得北宋的经济和人民负担加重。这是针对于政策收效来总结,若是放在背景下,则对西夏战争是为劣,而对辽羁縻则为优。评判前提不同,优劣不同,但是最后都达到了保住边境、护住大宋的目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标题:刘邦的“狐朋狗友”:治国大才的秘密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成功地建立...
【地评线】桂声网评:用信仰信念...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90年来,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
原创 日... 这是一个让整个中华民族都热泪盈眶的日子。当天中午,整个华夏大地锣鼓喧天,无数国人纷纷涌上街头互相道喜...
一眼看去如同荒山一样,西夏王陵... 标题:一眼看去如同荒山一样,西夏王陵为何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在广袤无垠的西北黄土高原上,有一处...
原创 司... 司马懿在现在的风评很差。而实际上他并没有干什么很脏乱的事情,最多也就是杀了曹爽,之前也没什么污点,弑...
从“护林人”到“护营人” 本报记者 孟海鹰 门杰伟 细雨绵绵密密地下着,在吉林省桦甸市龙岗山脉的密林深处,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纪...
原创 清... 图为一组拍摄于1887年的清朝武汉老照片,这些时隔百年的影像不但记录了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亦是可以一...
原创 真... 蔺相如在很长时间,都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吏。在完璧归赵和绳池会之后,赵王见其表现突出,为自己挽回了面子...
原创 北... 对于北宋的精锐部队,世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家军,当时,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
原创 刘... 中山靖王刘胜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因为他的儿子实在是太多了,他一共有120个儿子,在他的后代里...
原创 程... 一位优秀的厨师,能够让他骄傲的不是有多少徒弟和能拿多少薪水,而是他做的每一道菜都能够得到客人的喜欢。...
支遁342年在八关斋会,343... 支遁,作为魏晋玄学与玄释合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生平事迹尤其是初次游历会稽郡四明山的确切时间,因文献资...
原创 朱...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朱元璋 作为明朝的创建者,老朱一生...
原创 公... 墨子,又名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和军事家。他于春秋末年出生,大约在公元前476年...
原创 刘... 1942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展开之后,日军的太平洋侵略计划,来到了缅甸战场,此时,日本为了阻止...
原创 对... 从元朝开始,中国就没有进入长时间的分裂状态了。后面的明清两朝都是大统一的帝国,随着近年来电视剧的影响...
原创 许... 作为老一辈革命战士,许世友无疑是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而党和国家也并未亏待他,在新中国...
原创 汶... 文/格子说历史 在古代,人一直认为自己才是天地万物的主宰者,甚至出现了“天定胜天”的口号。而事实证明...
原创 1... 古代中原地区一直奉行的礼法,在婚姻伦理上与游牧民族有着很大差别,蒙古族也是如此。他们的大汗死后,继任...
原创 宋... 乡作为一个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域单位,已经在中国古代历史舞台上存在了两千多年,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