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官员如何写文书?基于《唐律疏议》探索唐朝的文书档案制度
迪丽瓦拉
2025-06-04 16:33:15
0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古代最鼎盛的几个朝代之一,唐朝时期,我国在军事,政治,经济上都有着卓越的进步。

在唐朝时期,在稳定繁荣的大背景之下,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尤其以文学领域为最。时至今日,每一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会吟唱几句唐诗。

由此可见,在唐朝繁盛之时,其文学上的成就确实巨大。许多人提及唐朝文学的发展第一反应就是唐诗。

洋洋洒洒的抒情诗篇的确令人心旷神怡,但是唐朝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仅止于唐诗一途。

如果将唐诗比作高雅风流陶冶情操的雅作,那么唐朝所流传下来的各地文书就是治国治民的不朽真言了。

唐朝的文化以及经典之所以能如此广泛地流传于世,与其优秀的文书档案制度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一、《唐律疏议》

谈及唐代文书制度,就不得不提及唐朝的一部经典之作:《唐律疏议》,所谓唐律疏议即是唐朝时期的法律政治制度。

在其之中详细记载唐朝官吏官僚行为规范处事,并且对于天子的行为处事有着明确的规范要求。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以及最完善的一部法典,唐律疏议四字,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唐律,自然是唐朝的律法,至于疏议两字,在唐朝则有着更为广泛意义深刻的含义。想要真正明白唐律疏议的根本含义,则必须先了解唐朝当时所使用的制度。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极大程度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以及各地官僚对于地方的掌控。这一点极其高效。

并且高质量地保证了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所下达命令的执行以及对于任务的回馈。

从唐律疏议四字来看其最主要的疏议二字就是对于唐朝当时的文书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实际上这两个字并不仅仅是唐朝所独创的。

早在我国东汉时期蔡轶的一篇文章中,就详细地介绍了当时汉朝的制度,当时汉朝的典章制度之中,比较有名的属于诏令以及奏议之类的文章。

这一类文章之中就明确地表明,早在汉朝时期,其大臣向皇帝及地方官员向中央所上奏的文书,就需要按照其种类不同进行严格地划分种类。

在古史《文心雕龙正表》一言中就曾记载。章以谢恩,疏议二和,表以陈情。在文镜秘府论中就曾将各类文体进行了大致地划分为“文”和“笔”两种,其中“文”指的是辞藻华美的诗句。

“笔”指的是言辞恳切的政治实用奏疏。到了唐朝,对于文书系统有了更加细致地划分以及系统性的规范论证。

在唐六典卷一中,就曾明确表示“疏”在唐朝的地方官员对中央的上书中如何分类。

“疏”在唐朝是有职司的,政府官向中央,向皇帝发表其观点看法的正式具有政府效力的一种文书。

二、文书形式

当各地官员将自己的上奏文书汇总到六部之后,在六部中任职的官员就会将其作为整体分类,而上书的内容就是偏重于现实,反映当地官员的自身政治倾向。

或者是反映当地最近以来所发生的重大事情的论事类文书,这一类文书一般不会出现华丽的辞藻。

并且以实用性为主,言简意赅,文章先上报至六部,再由六部批文上报至三省由三省进行奏疏。

审批权在门下省,而门下省的官员在审读各地经过六部上报的文书之后,再向皇帝进行汇报,皇帝只需要对门下省汇总之后的文书进行批准,并且表示是否认可即可。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文书即是各地官员表达自身政治倾向,反映自身观点,向皇帝真贬实政的实用性文章。至于“议”则是各地官员为响应皇帝已经决定的事务的表态。

三、优秀的文书制度

唐律疏议,正是唐朝文书制度最好的体现。其中既有明确详细的各地官员对于各地的管理措施,还有对皇帝不同行为的评价。

唐朝完备的文书制度与其分布在国内众多的文馆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文馆,就是政府出资在当地建设,招纳读书人专门进行对当地文学,政治经济社会各类问题的评述建议的地方。

唐朝时的社会文化氛围是十分开放的,皇权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神圣,不可侵犯。

很多文人都以能够指出皇帝所犯的错误为荣,在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魏征对于太宗的劝谏。

在众多读书人中,尤其以李白所留下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由此就可以看出在唐朝时期,文学氛围是多么宽松。尤其是在国家稳定昌盛的情况下,这就导致文学的大规模发展。

四、文馆的发展

据唐史所载,仅仅是洛阳一地唐朝政府所设立的文学馆,就有弘文馆,崇文馆,崇玄馆,广文馆,西夷馆,集贤馆,翰林院,十馆等等不下百余家。

文馆既可以教授学生,还可以编写图书,这些文馆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唐朝的文学发展,提高了唐朝的文学教育水平。

五、文馆的作用

在这些文馆的推动下,唐朝的文书及其典籍都有着非常详细的分类。在古代时的古文书的主体类型中,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书写者的意图传达给阅读者。

而发出这件书信的人,与所书的收件的人之间,其身份和地位往往是不同的,而在文书上的称呼方式。

写作用词都是具有不同的,而且由于地域的不同,加上年龄大小的不同,其文书也是具有非常大的变化。

而为了综合研究这些文书之中所存在的差异,唐朝政府利用各地文管进行统一汇编,统一研究分类。在唐代的唐式令中,就曾对古代一种文书体制作出了详细的要求。

唐代的文书体制中详细地标明了各级官吏的署名位置,以及对其上司以自己的官级大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称谓,并且首次以律法的形式规定了文书的书写格式。

六、文书档案制度对中国及其周边的重要影响

这一点不仅仅对中国未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并且还影响到了中国周边的国家,使得他们的文学发展产生一点点的偏移。

以日本为例,在唐朝时期,日本可以说全盘吸收中国文化,而从日本出土的古文书中就能看出日本,寺院文书,家族文书,政府文书都是以唐朝当时的文书体制为模板,甚至是复刻。

由此可见,唐朝的文书详细分类体制对于中国本身以及周边国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多么重大的影响。

总结:

由于唐代文书体制的详细分类以及系统性的规划,极大地增强了中央政府对于各地所成文件的处理以及规划,从侧面加大了中央集权的能力,尤其是以唐六典中的法令为主。

其分工明确,互相制衡。中央文书工作机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以及地方,还有军队之间的文书工作人员,在唐代都必须接受当地文管的特殊教育才能上任。

并且在唐代为了保证国家行政的高速快捷,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普遍地实施了一种名为文书监督管理的检查制度。

在这种制度之下,各地的官员在续写其上奏文书时,还需要注意用词以及精确性。

可以说唐代文书制度的建设规划以及完善其中忠君爱国,克己复礼,以礼为本,严格执法。

这些思想都深深地陷入了唐朝文书工作者的思想之中,在这种文书制度的建设下,唐朝的行政效率远远超过了其他朝代。

由此可见,一个完善的文书体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唐朝的文书体制。

迎合了其三省六部制的主体,并且完美优化了各级官员的奏疏,对于中央对各地事务的处理起到了极其广泛的作用。

其实用性直到今日都广泛存在,唐朝的文书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不论是对于文书的保密性,还是对于文书的细致划分,统一管理都是极其优秀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刘邦无论出于哪个乱世,最终都会脱颖而出,一统天下;因为他有一种独特的魔力,会让身边的人变成自己的铁杆...
原创 古... 引言 古代史:西汉易学理论以及“宣夜、盖天、浑天”的“三宇宙观”具体有哪些内容?事实上,今人只要明白...
原创 揭... 1947年5月,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 整编74师 在孟良崮全军覆没,师长 张灵甫 被击毙。(一说是...
原创 何... 说起古代窖藏,何家村唐代窖藏绝对是绕不过去的古代文物窖藏,因为何家村唐代窖藏中真的是出土了大量稀世珍...
原创 明... 一国战力的强弱,决定的因素非常多,人口和经济虽然影响很大,但并不起完全的决定作用。 首先是国家的定位...
原创 张... 原创 五子良将中,张郃是个异数,和其他四人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张郃跟随曹操的时间最晚,军职却最高。...
原创 李... 李世民即位数年后,曾和历仕隋唐两代的老臣讨论过一个问题: 贞观四年,太宗问瑀曰: “隋文帝何如主也?...
原创 刘...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出身微末,靠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信念突破了阶级的束缚,荣登皇帝宝座...
原创 都... 日俄战争(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发生在中国境内的一场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日俄两国...
原创 刘... 区别老板的好赖只有一个标准——能不能对员工的需求感同身受。在中国历史上,项羽和刘邦恰恰是坏老板和好老...
原创 立... 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入关约法,八年而成帝业,虽天纵神武之资,亦仗八王之力。然四海为一,天下升平,八王...
原创 北... 本来,我是想把包拯考上公务员后,每个阶段的工资收入都给大家过一下的,不过包拯26年升了25次官,不但...
原创 历... 商汤是商朝的第一任皇帝,商朝开国君主,在位30年,后人称之为商汤、成汤、天乙、大乙、唐、武汤等。商朝...
原创 美... 看美国称霸的历史上曾经饶过哪一个,以前英国日不落,被他使劲按在地下摩擦。以后又是苏联,二国明枪暗剑斗...
原创 6... 在一举击败并擒获关外两大强敌窦建德和王世充后,李世民的声望达到顶点,被授予前无古人的最高官职——天策...
原创 刘... 关羽败走麦城、兵败被杀后,他的侄子,也就是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也受到牵连。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最终赐死...
原创 皇... 古代的皇帝吃饭是有着相关规定的,不是皇帝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的,以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代为例,请的的皇帝...
百年前的大清“官参局”为何改名... 在清朝时期,人参作为珍贵的滋补药材,一直受到皇室和贵族的青睐。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并确保人参的品质与供...
原创 网... 提问问题的网友,估计是给宋朝和明朝的两场“大礼议事件”带节奏了。 不妨来看一下这两件“大礼议事件”的...
原创 哪... 在与钦察汗国与伊儿汗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同时,忽必烈也没有忽略与周边其它国家,如高丽、日本、安南等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