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别再被骗了,两次元日海战,忽必烈真的只败于台风
迪丽瓦拉
2025-06-04 17:34:52
0

公元1274年和1281年爆发的两次元日之战,是中日两国在海上的第二次交锋。与首次白江口之战唐朝水师大获全胜的结果大相径庭,元朝水师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出乎意料,两次战争均遭惨败。此战,不但让蒙元帝国望洋兴叹,也让日本孤悬海外,终成华夏肘腋之患。

由于海战并不属于古代中国战争的主流,加之发生于大陆边缘,国内没有留下一幅海战图,唯一存世的画卷即为日本人绘制的《蒙古袭来绘词》,因而对两次元日海战的失败很少总结,明清两代也没有大规模出海作战的经验。直到现代,才陆续有历史学家分析其战败原因,认为元军不善海战、不熟水文、战船不济、老天不佑,诸如此类。

01

在我看来,以上关于战败原因的分析,才真真是不济。先说第一点:不善海战。我们知道,蒙古铁骑横扫欧亚,战力天下无双,不善海战也在情理之中。这一条看似无懈可击,但细想过后就能明白这是句废话。就好比我们考试成绩不好,是因为我们不会读书一样,说了等于白说。

即使这条能够成立,最多也只能证明第一次元日海战的失败。公元1279年的崖山海战,面对南宋十余万军民的绝对优势,元军最终以少胜多,灭了南宋。到1281年第二次元日海战爆发时,已时隔两年,总不能再硬着头皮说元军不善海战了吧。

再说第二点:不熟水文。这点就更站不住脚了。我们来看看两次战争元军的组成就知道了。第一次:蒙汉军2万人、高丽军5600人、水手6700人,总兵力达3.23万人,战船两百余艘;第二次:兵分两路,南路大军10万,东路大军蒙古人4.5万,高丽人5万,总兵力近20万,战船4500艘。高丽三面环海,与日本隔海相望,本身就是半岛型国家;唐宋以来,中原与日本双方互派来使,互遣商旅,交流日益频繁。应当说,这样的兵力构成,是海陆联合作战的最佳组合,怎么会不熟水文呢?

再说第三点:战船不济。据记载,元军战船多是经不得风浪的平底江船。这是一般海战失败的原因,却不是元日海战失败的原因。战船在渡海作战时起决定性作用,可两次元日战争,双方都没有在海上正面交锋,打的是登陆与反登陆战。换句话说,战船在本次战役中充当的更多是运输船的角色,而非战斗角色。在登陆过程中,元军在海上也没有遇到像样的阻击。因此这一条也不能作为主要原因。

再看第四点:老天不佑。一谈起两次元日战争,大多数人都会感叹台风乱刮、老天不佑。从心智模式的角度上来讲,这实际上就是怨天尤人。这种模式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都是别人的错!甚至是老天的错,也不是自己的错。

据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著的《中国科技史》记载,11世纪中国人在潮汐理论方面比欧洲人先进。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著有相当多的天文学及历法知识。南宋时期海上贸易达到高峰,从东亚到东南亚再到印度洋,到处都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这期间必然积累了大量的航海理论与实践经验。既然如此,怎么可能推测不出台风的大致到达时间呢?而且已经经历过一次台风,第二次东征的时候,怎么着也该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战场因素考虑进去吧?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正如不能两次犯同一个错误一样,可元军偏偏就犯了。

02

无论综合国力、人员素养还是武器装备,大元都没有失败的可能。现实恰恰相反,这不能不让人深思。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建立之初,哪一个开国皇帝不是武功赫赫、威震八方?四川、云南、西藏地形较之日本更加复杂崎岖,不照样打下来了。

也许,民族不平等所导致的民族矛盾,更切合大元的实际。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国家。从建立之初,就实行了“四等人制”,蒙古人为第一等,依次所征服地区民族的次序,分为色目人、汉人、南人三个等级。在元朝众多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找出相当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例如汉人把蒙古人打死了要偿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即可。

按照蒙古人的划分倒也没错,这就好像是赴宴席吃酒。第一把交椅理所当然是蒙古人自己。色目人来得比较早,所以坐了第二把交椅。北方汉人第三个来,因而坐了第三把交椅。南人由于抵抗最为激烈,来的最晚,当然只能末座了。

这种简单粗暴的划分,成为元朝实行民族不平等政策的根源,势必会极大损害各民族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以一遇到事情,各民族尤其是汉族,自然也就出工不出力了。

03

主观意愿决定客观行动。明白了这个核心,我们再回过去看的时候,就能明白,为什么掌握先进航海知识和技术的汉人没有发挥多大作用,为什么高丽这个三面环海的日本近邻,也不想出多大力,尽搞一些只能在江河航行的平底船来糊弄人了。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有了这样的胸怀,才有了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大唐盛世。相比之下,元朝虽然版图辽阔、旷古烁今,但更像是一堆缺乏粘合剂的积木。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抢东西的本事天下第一,可整合资源的能力却不敢恭维。

天下可以马上得之,但不能马上治之。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意思是说,不能以“马上的思维”治理“马下的天下”。两次元日之战,台风,不仅吹走了是忽必烈一人的光荣与梦想,更吹响了那个马上民族即将败亡的序曲。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江东子弟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民... “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原创 皇... 汉朝最著名的大将军,汉景帝时期的一代丞相周亚夫,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在美人心计里,他的忠心护主和耿直...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居住在太原!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更是承载...
宋朝前中国没有棉被,零下几十度... 2024-10-21 15:40·老闫侃史 文 | 老闫侃史 编辑 | 老闫侃史 声明:本文内...
原创 主... 马超为何不是被刘备收服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马超并不是被刘备收服的,这点在小说和历史中是有差别的。 ...
原创 那... 在大家的印象中,非洲人民都较为贫困,这句话对也不对,大部分地区真的很贫困,但是那些酋长国王可是富得流...
原创 康... 康熙大帝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是他一手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清朝在这一时期,百姓富足地缘辽阔...
原创 明... 导语: 从明末到清初,明朝和后金发生了众多大的战争。从万历朝开始明朝和后金之间的关系就越发紧张,一直...
原创 秦... 好奇心驱使,每个人都想知道秦始皇陵中究竟藏了什么宝藏。特别是那些从事考古与历史研究的学者,恐怕做梦都...
原创 朱... 朱元璋向来以白手起家和杀戮功臣著称。在大家的心目中,朱元璋是一个严苛、残酷、公正、嫉恶如仇的形象。但...
原创 古... 众所周知,古代的等级制度森严,王公贵族一出生就享尽了荣华富贵,而普通的百姓想要出人头地的话,那真的是...
原创 历... 每当我们查看中华五千年的封建朝代历史,总会发现历史中的某些闪光点。而把这些闪光点穿起来的一般就是那些...
原创 刘... 在中共确定的36个军事家中,唯刘伯承享有“军事理论家”的头衔。纵观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刘伯承1...
原创 结... 1945年大选失利后,许多朋友认为丘吉尔应该退出政治舞台,尽情享受他在战争中所赢得的荣誉,安度晚年。...
原创 曹...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群雄割据时代,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英雄豪杰,不管是领土争端还是势力依附,这...
原创 一... 商鞅相秦十八年,推行变法运动,厉行改革,事功卓著,奠定秦国帝业的基础。其对后世的影响,最主要的有下列...
原创 自... 历代历朝都追求统一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的疆域核心区自秦代起已奠定基础。东到东海,西到嘉峪关,北抵长城...
原创 妲... 说起妲己,大家对这个女人可以说非常熟悉。毕竟受《封神榜》的影响,妲己和纣王之间的故事大家都是能说出一...
原创 古... 在古代,秀才也是功名,在县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同时还可以见官不跪,受审不用刑,更加可以免除劳役赋税...
原创 朱... 关于明朝时期皇帝的陵寝,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位于北京市天寿山的明十三陵,但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即明朝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