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满清,能给投降的明军发得起工资,而明朝死活发不出来?
迪丽瓦拉
2025-06-04 17:36:31
0

聪明人已经意识到了,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我国古代封建皇朝,之所以每300年就要改朝换代的原因。那就是经济分配制度,走到了尽头,触到了民生的最底线——活不下去了。

明朝自从朱元璋得了天下,他们朱姓皇室就成了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认为全国贫富不均,不能搞一刀切的方法,而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来指定税赋。

江南发达地区的田赋高达20%,西北贫困地区的田赋甚至不到5%。按理说朱元璋的赋税制度是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的,但是因为明朝没有中央预算体系,也没有中央银行等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

后代的皇帝们,均按照他们祖宗朱元璋的田赋规定比例,恒定下来。

这一恒定,就完蛋了,因为时也世也易也,世界每时每刻都在进步,社会也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他们还在遵循以前的成规,是要出大问题的。

比如朱元璋制定的以农养军制度,以短补给的方式,直接让农民供应军户,若要查证农民缴税情况,就找农民和军户进行口头对质。朱元璋对自己这个方法经常沾沾自喜,以为国家不用花一分钱就养活了军队。

(明军剧照)

这可坑坏了农民了,朱棣篡位后,把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原来苏州的农民要把粮食运到南京缴税的变成了要运到北京,想想车马不便的古代,如何完成这个沉重的任务?

一,特权阶层不用缴税

明朝规定,读书中举人可以免税400亩,中进士可以免2000亩,家里有做到四品官的,再免2000亩,有做到二品官以上的,再免1万亩。

其次是勋贵们,他们是田地和商铺也不用缴纳赋税,这类人群有朱元璋的龙子龙孙等皇室,有开国以来的功臣后裔,还有一系列的外戚等,大明王朝发展200多年后,也成了一大免税群体。

就是这个脑抽的免税规定,成了后世勒死朱明王朝的原因之一。

因为举人以上有免税特权,很多农民就想尽办法把名下的田地,挂靠在这些读书人或者官员名下避税。

(明朝举人唐寅剧照)

但是挂靠在这些权贵名下避税,他们当然要收好处的,这样国家的税收就少了,但相反的,特权阶层的财富增加了。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崇祯的国丈周奎,孤寒出汁。明朝灭亡前,崇祯多次下旨求大臣们捐资助饷,周奎耍无赖的说没钱了,皇后拿出自己私藏的首饰偷偷交给这个爹捐资,价值5000金。

谁知道这个国丈竟然私自扣下2000金,仅上交3000金给国库。文武百官也有样学样,每人几百几千的捐,崇祯拉下脸求的捐资仅仅得几万两。

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刘宗敏把周奎拷打问饷,竟得白银五十二万,珍币几十万,其他无算。

一个外戚周奎,都如此肥硕,可想而知,在勋贵多如狗的大明,侵吞了多少财富?

二,富商也想尽办法避税

在江南富庶之地的东林书院,产生了一群东林党,这群人抱团不为国家谋益,却为自己争私利。

他们为了执掌更大的话语权,泡制了''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尤其是红丸案,泰昌帝刚登基仅仅一个月,便死于红丸案下。

后面继位的天启帝为了自保,不得不提拔魏忠贤这条老狗,去撕咬东林党。

崇祯上位后,快速斩杀了尾大不掉的权奸魏忠贤,又没有扶持类似魏忠贤一样的疯狗去维持朝堂平衡,导致东林党重新独大。

这就很严重了,东林党出身江南,他们被江南富商喂得肥肥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在朝堂上给东南富商们的税收一降再降。

东林党最主要的说词是,不要与民争利,要藏富于民。举个例子,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东林党大学士叶向高上疏要求罢撤矿监、税使。

三,国家赋税大头落在了贫苦农民头上

明末,国家的财富,大部分落入了特权阶层,和富商的腰包,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而最贫穷者,无非就是底层的农民了。

即使如此,明朝还是向农民征税,加税,辽饷、剿饷、练饷,层层加派,都荒唐的提前征到了40年后,加上地方官员又把自己贪的那一份加进去征税,农民不被逼死、逼反才怪。

有地的农民被加税搞得无法生存了,只得挂靠在特权阶级名下避税,这部分农民避税了,国家税收的任务,就会分派强加到还没挂靠特权阶级的那部分农民头上。

更加剧了土地兼并,和社会财富向富人集中。

大明征税的目光,大头摊在了农税上之后,更加官逼民反,陕西、河南等地又出现大旱,官府又加征三饷,很多活不下去的农民,不得不投靠李自成和张献忠,成为了他们的兵源。

崇祯时期,倒霉催的遇上小冰河期,各种天灾人祸,旱灾蝗灾等,造成北方处处起义,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崩溃。

崇祯朝时,平均国库收入可怜得仅有1800余万两,单军费开支就高达3000多万两,更不要说其他各个领域的开支了,基本都是一拖再拖。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复出时,关宁军就因为缺饷而闹过哗变,在前线要命的地方都能缺饷,可想而知,大明帝国上下,财政赤字有多严重。

大明的税收,收不了勋贵、官员等特权阶级,也收不了江南等富商,更是因为海盗原因禁了海,朝廷的财政赤字最终还得转嫁到贫苦农民的头上。

导致结果是,每征一两银子,逼反十个农民,却又要用上百两银子去镇压,大明王朝的财政就这样陷入了一个恶性死循环。

(李自成起义)

崇祯无法打破现有顽固瓜分社会财富的规则:向勋贵特权夺取财富,因为健康的泰昌帝死于红丸案,健康的天启帝死于神秘落水事件;他也无法向富商征税,因为东林党文官集团没人执行他的命令;更无法填补各地兵镇喝兵血,吃空饷的贪婪之心。

最终弱势的农民,推翻了这个结构性坏死的朱姓江山。

四,满清的经济体系

满清就不同咯,满清的起家人努尔哈赤,本来跟李成梁学打仗,学成后等师傅挂掉了,就迫不及待的抢劫汉人的财富。

满清基本没有完整成熟的经济体系,维持他们生存的,只有抢掠。

(强盗性质)

努尔哈赤在世时,先是对汉人抢掠,辽东的各地城市全部被他们抢走,皇太极继位后,曾六次入关抢掠,金银珠宝、男女人口等,每次都是抢完就跑回辽东。

他们不但抢汉人,还抢蒙古人,抢朝鲜人,抢了无数的金银财宝,牛羊马畜禽,男女人口。

尤其是入关后,抢各地富商、勋贵、王室、明官等各种肥羊,没钱才怪。

满清之所以有钱给投降的明军发工资,就是抢劫得来的财富!

而明朝不可能去抢劫啊,抢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民... “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原创 皇... 汉朝最著名的大将军,汉景帝时期的一代丞相周亚夫,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在美人心计里,他的忠心护主和耿直...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居住在太原!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更是承载...
宋朝前中国没有棉被,零下几十度... 2024-10-21 15:40·老闫侃史 文 | 老闫侃史 编辑 | 老闫侃史 声明:本文内...
原创 主... 马超为何不是被刘备收服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马超并不是被刘备收服的,这点在小说和历史中是有差别的。 ...
原创 那... 在大家的印象中,非洲人民都较为贫困,这句话对也不对,大部分地区真的很贫困,但是那些酋长国王可是富得流...
原创 康... 康熙大帝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是他一手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清朝在这一时期,百姓富足地缘辽阔...
原创 明... 导语: 从明末到清初,明朝和后金发生了众多大的战争。从万历朝开始明朝和后金之间的关系就越发紧张,一直...
原创 秦... 好奇心驱使,每个人都想知道秦始皇陵中究竟藏了什么宝藏。特别是那些从事考古与历史研究的学者,恐怕做梦都...
原创 朱... 朱元璋向来以白手起家和杀戮功臣著称。在大家的心目中,朱元璋是一个严苛、残酷、公正、嫉恶如仇的形象。但...
原创 古... 众所周知,古代的等级制度森严,王公贵族一出生就享尽了荣华富贵,而普通的百姓想要出人头地的话,那真的是...
原创 历... 每当我们查看中华五千年的封建朝代历史,总会发现历史中的某些闪光点。而把这些闪光点穿起来的一般就是那些...
原创 刘... 在中共确定的36个军事家中,唯刘伯承享有“军事理论家”的头衔。纵观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刘伯承1...
原创 结... 1945年大选失利后,许多朋友认为丘吉尔应该退出政治舞台,尽情享受他在战争中所赢得的荣誉,安度晚年。...
原创 曹...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群雄割据时代,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英雄豪杰,不管是领土争端还是势力依附,这...
原创 一... 商鞅相秦十八年,推行变法运动,厉行改革,事功卓著,奠定秦国帝业的基础。其对后世的影响,最主要的有下列...
原创 自... 历代历朝都追求统一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的疆域核心区自秦代起已奠定基础。东到东海,西到嘉峪关,北抵长城...
原创 妲... 说起妲己,大家对这个女人可以说非常熟悉。毕竟受《封神榜》的影响,妲己和纣王之间的故事大家都是能说出一...
原创 古... 在古代,秀才也是功名,在县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同时还可以见官不跪,受审不用刑,更加可以免除劳役赋税...
原创 朱... 关于明朝时期皇帝的陵寝,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位于北京市天寿山的明十三陵,但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即明朝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