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魏两国世仇因何而起?你或许可以了解一下这段秦国的屈辱史
迪丽瓦拉
2025-06-04 20:02:48
0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大秦帝国》系列影视作品中,秦国每每遭遇危机之时,老秦人总会唱起:“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虽然这是为影视剧作创作的歌曲,并非是先秦时期秦人传唱的歌谣,但是在这首歌曲之中,其实也写到了秦国一段最黑暗的历史,这也是秦魏结成世仇,后来秦国几乎年年对魏国用兵的重要缘由……

我们都知道,在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联手灭亡智氏后,晋国便已经名存实亡。而后,新兴的魏氏更是在一代雄主魏文侯魏斯的带领下,通过李悝变法,迅速走向了强盛。

反观赵魏韩三家周边的各个老牌强国,却都在走着下坡路——富庶天下的齐国深陷内乱之中,宗室与田陈氏之间争斗不断;横强南方的楚国饱受“分治”之苦,国君屡屡遇刺,国势日颓;称霸西陲的秦国在秦厉共公死后便陷入了庶长擅权的局面之中,乱政不断,国力如江河日下;雄踞北方的燕国则是固守着王道传统,一日不如一日。

如此一来,雄才大略的魏文侯便想要趁机改变魏氏“四战之地”的尴尬局面,遂开始向这些衰落的老牌强国用兵。

相比于国力尚存的楚、齐两国,中间隔着一个赵氏的燕国,魏氏西边那个弱得连“蛮夷”蜀国都打不过的秦国,简直就是魏氏最好的“亮剑”对象。

公元前419年,魏斯调派魏军西渡黄河,在河西之地的少梁一带修筑城池,准备以此作为蚕食河西之地的前进基地,秦灵公得知消息后,调集大军,与魏军交战于少梁,准备一举驱逐入侵的魏军,第一次河西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经过了两年多的大战后,秦军败北,魏氏得以在河西之地站稳了脚跟,在此后的近十年时间里,魏文侯魏斯先后派太子击、吴起西征秦国,击败秦军。第一次河西之战则以魏氏占领河西之地,设立西河郡而告终。

在第一次河西之战后,秦国丢失了河西之地,只能龟缩于秦岭以北、洛水以西、陇山以东的狭小地块,为了抵御魏军的进攻,还只能在洛水以西修筑防线。在此期间,因赵魏韩三家被周威烈王分封为诸侯,魏国意在扩展自己的影响力,暂时将目光投向了山东各国。到了魏武侯在位时期,魏国更是将主力东移,将军事重心转向了齐、楚等国,减缓了对秦国的军事压力。

秦惠公因此误以为收复河西之地的时机已经到来,遂调集五十万秦军,自己御驾亲征,拉开了第二次河西之战的序幕。可是,秦惠公忽略了一件事情,此时的魏国西河郡守是战功赫赫的名将吴起,他早已在此编练新军——魏武卒。

结果,吴起以五万魏武卒一举击败了秦国五十万大军,创下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第二次河西之战由此落幕。

在第二次河西之战失败后,秦国彻底转入了被动防御之中,而经此一败,秦惠公心情郁结,没过几年就撒手人寰了,幼子秦出公即位,其母摄政。随后秦出公母重用外戚,引起了众庶长的不满,再加上篡位的秦简公、秦惠公父子对外作战大多以失败告终,引起了国人的不满。于是,在庶长改的策划下,流亡魏国近三十年的秦灵公之子嬴师隰回国夺得君位,是为秦献公。

为了顺利离开魏国,秦献公曾向魏武侯许诺,只要魏武侯尚在人世一天,秦国绝不与魏国兵戎相见。登基之后,秦献公也确实履行了这一承诺,在魏武侯与东方各国称霸之时,秦献公则是在国内展开了一系列的初步变法。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其子魏惠王即位,随后,秦献公开始在国内动员兵力,筹备作战物资,准备发起第三次河西之战,收复河西。

公元前366年,在准备妥当之后,秦献公亲自率军进攻河西,取得大捷,拉开了第三次河西之战的序幕。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秦献公指挥秦军与如日中天的魏国在河西之地反复拉锯,最终收复了部分河西之地。

第三次河西之战随着秦献公的病逝而结束,其子秦孝公即位之后,开始在秦国国内掀起了那场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一时之间无暇顾及河西之地。魏惠王趁机在河西修筑“长城”,用以防备秦军。等到变法取得一定成效后,秦孝公腾出手想要解决河西之地的遗留问题之时,魏国已经修筑好了坚实防线,秦国一时之间无法攻破魏军防线,全面进攻河西。无奈之下,秦孝公只能再度将精力投入到变法之中。

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战打响,魏军主力移师东进,与宋、齐、卫三国联军展开决战。秦孝公趁此良机,命商鞅率军东渡洛水,大举进攻河西,第四次河西之战由此打响。可是,此时的魏国仍旧是天下第一强国,魏惠王也不是易于之辈,他巧妙地调动韩军,在襄陵一举击败了三国联军,而后调派魏军主力进驻河西,重创秦军。秦孝公被迫与魏惠王在彤地会盟,将在此战中收复的失地全部归还给魏国,第四次河西之战落幕。

公元前341年,狂妄自大的魏惠王再度中了齐国奸计,十万魏军主力在马陵之战中被齐国全歼,魏国霸业摇摇欲坠。就在此时,“苦魏久矣”的楚国、赵国也趁势进攻魏国,魏国一时之间无法招架。

在吸取了上一次河西之战轻敌的教训后,秦孝公与商鞅发动了第五次河西之战,与冒进的第四次河西之战不同的是,商鞅此次出征以全灭河西魏军为目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而后,商鞅又以会盟为由,将魏军主将公子卬俘虏,一举击溃魏军,又经过了一年多的征战后,秦国占领了大部分的河西之地。

可就在此时,雄才大略的秦孝公去世,商鞅也被秦惠文王族灭,魏惠王趁势反扑。公元前333年,在稳定政局后,秦惠文王以大良造公孙衍为主将,发动了雕阴之战,经过了两年多的苦战,公孙衍歼灭魏国河西驻军,擒杀魏国上将军龙贾,一举收复了河西之地全境。公元前328年,魏惠王正式割让河西之地,秦国彻底收复了河西之地,第五次河西之战也随之落下帷幕。

在这场前后持续了近百年的河西之战中,魏国侵占秦国河西之地,引起了无数秦人的不满,这也成为了后来秦国几乎年年出兵进攻魏国的一大诱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民... “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原创 皇... 汉朝最著名的大将军,汉景帝时期的一代丞相周亚夫,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在美人心计里,他的忠心护主和耿直...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居住在太原!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更是承载...
宋朝前中国没有棉被,零下几十度... 2024-10-21 15:40·老闫侃史 文 | 老闫侃史 编辑 | 老闫侃史 声明:本文内...
原创 主... 马超为何不是被刘备收服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马超并不是被刘备收服的,这点在小说和历史中是有差别的。 ...
原创 那... 在大家的印象中,非洲人民都较为贫困,这句话对也不对,大部分地区真的很贫困,但是那些酋长国王可是富得流...
原创 康... 康熙大帝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是他一手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清朝在这一时期,百姓富足地缘辽阔...
原创 明... 导语: 从明末到清初,明朝和后金发生了众多大的战争。从万历朝开始明朝和后金之间的关系就越发紧张,一直...
原创 秦... 好奇心驱使,每个人都想知道秦始皇陵中究竟藏了什么宝藏。特别是那些从事考古与历史研究的学者,恐怕做梦都...
原创 朱... 朱元璋向来以白手起家和杀戮功臣著称。在大家的心目中,朱元璋是一个严苛、残酷、公正、嫉恶如仇的形象。但...
原创 古... 众所周知,古代的等级制度森严,王公贵族一出生就享尽了荣华富贵,而普通的百姓想要出人头地的话,那真的是...
原创 历... 每当我们查看中华五千年的封建朝代历史,总会发现历史中的某些闪光点。而把这些闪光点穿起来的一般就是那些...
原创 刘... 在中共确定的36个军事家中,唯刘伯承享有“军事理论家”的头衔。纵观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刘伯承1...
原创 结... 1945年大选失利后,许多朋友认为丘吉尔应该退出政治舞台,尽情享受他在战争中所赢得的荣誉,安度晚年。...
原创 曹...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群雄割据时代,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英雄豪杰,不管是领土争端还是势力依附,这...
原创 一... 商鞅相秦十八年,推行变法运动,厉行改革,事功卓著,奠定秦国帝业的基础。其对后世的影响,最主要的有下列...
原创 自... 历代历朝都追求统一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的疆域核心区自秦代起已奠定基础。东到东海,西到嘉峪关,北抵长城...
原创 妲... 说起妲己,大家对这个女人可以说非常熟悉。毕竟受《封神榜》的影响,妲己和纣王之间的故事大家都是能说出一...
原创 古... 在古代,秀才也是功名,在县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同时还可以见官不跪,受审不用刑,更加可以免除劳役赋税...
原创 朱... 关于明朝时期皇帝的陵寝,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位于北京市天寿山的明十三陵,但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即明朝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