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灭六国征百越,但为何没有灭掉匈奴?
迪丽瓦拉
2025-06-04 20:03:37
0

公元前215年,在海外寻仙未果的燕人卢生怏怏而归。

面对一脸期待的秦始皇,卢生只好硬着头皮献上了一名本书,名为《录图书》。

自称虽然没有找到神仙留下的长老不老药,却得到了古人预测未来的谶书。

秦始皇翻开古书,上面的五个字,竟是直接把秦始皇气了个七窍生烟。

“亡秦者,胡也。”

传闻这就是秦始皇要对匈奴动武的起源。

然而素来性如烈火的秦始皇,却并没有像先前灭中原六国,征南蛮百越一般,将匈奴彻底剿灭,这又是为什么呢?

秦时匈奴,威胁有限

匈奴,是早期在我国内蒙古河套地区活动的游牧民族,自从上古尧舜之时就有记载。唐时学者虔云有云,“尧时曰荤粥,周时曰猃狁,秦曰匈奴。

这些游牧部族一直垂涎中原稳定的生活和肥沃的土地,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找麻烦,甚至影响到中原王朝的运行。

周幽王时期的烽火戏诸侯,就是猃狁及诸戎一族将周朝赶出了渭水流域,顺手灭亡了西周。

等到战国时期,处于北方的赵燕就深受匈奴其侵扰。作为游牧民族,放了火,抢了牛羊和劳动力就跑。

步兵追不上,骑兵来不及。居无定所,转进如风,和后世的游击战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斯有云,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匈奴的狡猾之处。

然而,当中原国家想认真收拾匈奴的时候,也并没多艰难。

比如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曾讨伐过匈奴:先是佯装不敌引诱匈奴主力前来,随后精锐突然出现杀了个出其不意,斩首十多万,只有单于遁走。在李牧冤死之前,匈奴不敢再来侵犯。

此事足以可见,匈奴的军事指挥能力和中原差距很大。要知道在前些年的长平之战,赵国刚刚被坑杀了四十万人啊。

而赵国本身自胡服骑射后,作战方式是游牧民族的强化版,秦都能轻松胜。所以说,匈奴的主动军事威胁是有限的。

另外一方面来说,匈奴在战国末期的主要对手,还有别的游牧民族。史记上有云,东胡强而月氏盛。

东胡在今天的内蒙古到辽宁的区域活动。曾向匈奴单于索讨千匹马,甚至想要单于的妻子,这是基于实力差距的羞辱。

月氏活动在黄河河套以西到阿尔泰山的区域,其锋芒之甚,逼得匈奴单于把太子送到它那里去做人质才能苟得和平。

直到汉初,这两族才被匈奴击败,匈奴才更加地壮大,对中原形成了巨大的威胁。那也是后话了。

单就秦始皇时期而言,四面为敌的匈奴,并没有非要将其击垮的必要。

百越之战的教训

史书家将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归功于南越北胡,这两场秦帝国的大规模行动。

不过笔者认为两者并非是并列关系,正因为百越之战的惨烈在先,对匈奴行动才草草收场。

说到百越,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春秋最后的霸主越国。曾经的越国,其实就是这百越的一支。他们的活动范围,涵盖了现今的浙江、贵州、湖南、福建、广西、广东等地。

越族人在楚国覆灭后,就时而侵扰往来商路,偶尔袭击秦国的城市获得一些生活资料。又传说不少楚国贵族逃到百越的地盘,以图兴兵再起。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这是秦始皇必须要让越族人臣服的缘故。

那么另一个秦始皇攻打百越的理由,是出于奢侈品,“又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这个是不是主要原因不好说,不过对于好大喜功的秦始皇来说,这肯定也是一个加分项。

于是,在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灭楚之后,就在楚地设郡置县,为大规模的征伐作前期准备工作。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出五路大军,按《淮南子》的说法是五十万劲卒攻取百越之地。史称第一次百越战争。

起初,战事相当的顺利,东南方向也的确如此。秦军一路长驱直入,沿路越族大多望风而降,很快就攻取了浙江和福建等地‘但是在西南方向,秦军遭遇了当地的越族人激烈的抵抗。

秦军陷入困境的最大原因莫过于环境之恶劣。古代的湘桂之地,气候炎热,瘴气浓郁,丛林又满是毒虫猛兽,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后人有诗为证,“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足以可见,当时来湘桂之地安顿的都是以流放犯人和贬谪官员为主。

越族人惊人的抵抗意志,也值得赞叹。即使他们的首领被秦军杀死了,躲在深山里物资困乏,与兽为伴,也没有放弃。

越族人不断地袭击秦军阵地和粮道,让秦军士气愈加低落,并在公元前218年,成功杀死了秦军主将尉屠睢。

残部在大撤退中,又是折兵损将无数,总算是退到广西的边界作休整。越族人因为损失惨重,自是没办法发动进攻。两军进入对峙期。

消息传到咸阳宫,朝野震动。所有人都没想到人口仅仅数十万的原始部落,竟然折损了主将,这怎么可能?

而且计算人员的损失的时候,更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数字。《淮南子》的评价为“伏尸流血数十万。”

这个数字固然是包括了伤者和民众,却足以证明战事之惨烈。

休战期间,秦朝采取了大规模的移民戍边以及挖通沟渠要道的方式来解决交通运输和人口匮乏的问题。

前214年,准备充足的秦军发动了第二次战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对百越的征服。

前后历时五年。然而纵观全局,秦朝在百越战争期间长年动用人力50万及以上,还有这期间损耗的大小物资。

持续五年的消耗,和对匈奴行动一样,秦帝国的国库受到了严重的损耗。

虽然说后期随着移民屯田政策的推进,以及大量商人的涌入,挽回了一些经济价值,但是相比前期的投入而言,显得有些不值一提了。

可是另一方面,正因为百越战争的不利,致使秦对匈奴没有将战争进行到底。

同时,移民屯田的政策也在北方沿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续对匈奴的浅尝辄止,可以说是基于百越战争的教训吧。

北上匈奴的利与弊

那么,对于匈奴的处理,秦始皇的本意并非是消灭它,而是驱赶他们到更远的北方,建立一个隔离秦国首都咸阳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缓冲带。

公元前215年,秦名将蒙恬率军三十万出征,占领了黄河河套以南的地区,后续扩展到了阴山等地,基本完成了战略目标。

匈奴四海为家,可以随时向北迁徙。当他们逃得足够远的时候,秦军只能停止追击。

战事结束后,秦始皇继续他的移民政策:将国内的老百姓,以封爵、荣谥等方式,拉到边境来开垦荒地。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匈奴随时侵扰南下,秦始皇让蒙恬做了一件后世功过争议最大的一件事情:修筑长城。

秦朝的长城,是基于赵燕的长城改建并新修筑河套一段而来的。在百越战争结束的前214年,正式开始建造这一“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万里长城”。

修筑长城对于秦朝来说,负面的影响居多。

和历史上所有其他的奇观建筑一样,这一工程前后动员了四十万的劳工,以及长期驻扎的三十万的将士。

时间上,则是持续到前210年,大将蒙恬被赐死之后才终止。

判死一身归大块,误人百岁是长城。孟姜女的典故,足以证明秦时百姓生活的朝不保夕。

再加上,秦朝境内原六国一直有反抗之声。在这严徭苛政的推动下,一旦秦始皇去世,秦政权必然摇摇欲坠。

后世统治者以此为警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那么正面看待的话,这一工程功在千秋。秦虽短,福泽后世。

从战略意义上,中原王朝再也惧怕外来游击部队尤其是骑兵地入侵。即使一两个关口失守,其他关口如同围墙一般会吃掉这支陷进去的部队,切断后续的不给。

千年来我们华夏民族面临外族入侵的时候,由此多了一道可靠的壁垒。其厚实程度了,甚至能经受火药的检验。

最后长城本身所凝聚的工艺技术,促进了早期的建筑学和材料学的发展,让后人惊叹不已。

不过秦始皇以及秦王朝本身,并没怎么享受到什么好处,反而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

如果秦始皇知道自己的王朝将因此崩塌,会不会就此改变主意呢?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继承者

总而言之,秦朝的灭亡,在对匈奴的战事中可以看出端倪。

固然秦始皇没有扩大战争,然而他后续采取的政策,并没有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最终秦二世而亡,令后人唏嘘不已。

而征讨匈奴的使命,交给了继承者大汉帝国。

汉在吸取了先秦的教训上,没有急于去消灭威胁比起秦时期更加明显的匈奴。

文景二世的用较小代价稳住了匈奴的野心的同时,实行无为之治,让国民很大程度上休养生息。

而在汉武帝时期,汉才得以实现兵多将广、国库充足的鼎盛状态,拥有了对外征伐的资本,并最终取得了对匈奴决定性的成功。

不过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上来说,胡汉之间激烈的碰撞促进了两者之间的交流融合。

走在今天的大街上,你说不定能偶尔取邂逅,祖先是匈奴的行人。在今天,我们都是中华文明的后继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民... “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原创 皇... 汉朝最著名的大将军,汉景帝时期的一代丞相周亚夫,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在美人心计里,他的忠心护主和耿直...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居住在太原!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更是承载...
宋朝前中国没有棉被,零下几十度... 2024-10-21 15:40·老闫侃史 文 | 老闫侃史 编辑 | 老闫侃史 声明:本文内...
原创 主... 马超为何不是被刘备收服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马超并不是被刘备收服的,这点在小说和历史中是有差别的。 ...
原创 那... 在大家的印象中,非洲人民都较为贫困,这句话对也不对,大部分地区真的很贫困,但是那些酋长国王可是富得流...
原创 康... 康熙大帝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是他一手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清朝在这一时期,百姓富足地缘辽阔...
原创 明... 导语: 从明末到清初,明朝和后金发生了众多大的战争。从万历朝开始明朝和后金之间的关系就越发紧张,一直...
原创 秦... 好奇心驱使,每个人都想知道秦始皇陵中究竟藏了什么宝藏。特别是那些从事考古与历史研究的学者,恐怕做梦都...
原创 朱... 朱元璋向来以白手起家和杀戮功臣著称。在大家的心目中,朱元璋是一个严苛、残酷、公正、嫉恶如仇的形象。但...
原创 古... 众所周知,古代的等级制度森严,王公贵族一出生就享尽了荣华富贵,而普通的百姓想要出人头地的话,那真的是...
原创 历... 每当我们查看中华五千年的封建朝代历史,总会发现历史中的某些闪光点。而把这些闪光点穿起来的一般就是那些...
原创 刘... 在中共确定的36个军事家中,唯刘伯承享有“军事理论家”的头衔。纵观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刘伯承1...
原创 结... 1945年大选失利后,许多朋友认为丘吉尔应该退出政治舞台,尽情享受他在战争中所赢得的荣誉,安度晚年。...
原创 曹...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群雄割据时代,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英雄豪杰,不管是领土争端还是势力依附,这...
原创 一... 商鞅相秦十八年,推行变法运动,厉行改革,事功卓著,奠定秦国帝业的基础。其对后世的影响,最主要的有下列...
原创 自... 历代历朝都追求统一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的疆域核心区自秦代起已奠定基础。东到东海,西到嘉峪关,北抵长城...
原创 妲... 说起妲己,大家对这个女人可以说非常熟悉。毕竟受《封神榜》的影响,妲己和纣王之间的故事大家都是能说出一...
原创 古... 在古代,秀才也是功名,在县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同时还可以见官不跪,受审不用刑,更加可以免除劳役赋税...
原创 朱... 关于明朝时期皇帝的陵寝,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位于北京市天寿山的明十三陵,但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即明朝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