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慈禧为什么斗不过慈安太后?她缺两样东西
迪丽瓦拉
2025-06-08 22:03:29
0

俗话说“能够让人心甘情愿地为你上蹿下跳,这才是大师”,而慈安就是这样隐藏的王者。晚清时期,慈禧的出镜率极高,似乎掩盖了慈安这个人物,但是细心拨开历史的表面会发现慈安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慈安和慈禧都是咸丰皇帝的老婆,并且两人都是在同一年成为后宫一员的,但是两人的境遇是天壤之别。慈安在进宫两个月后就被封为贞嫔,一个月后再次得到晋封为贞贵妃,又过一个月就成为皇后候选人,入宫仅仅十个月后就被册封为皇后。

此时的慈禧在干什么呢,看着同班同学已经变成大清皇后,慈禧只是后宫中名不见经传的一个秀女,如果命运没有特别的安排,那慈禧此生也是后宫中对镜自怜的一员。

通过慈安在后宫中的位分晋升之路,至少可以得到两方面的信息,首先是慈安深得咸丰皇帝宠爱,这一点在史料中有明确记载,慈安的上位之路并不是宫斗的结果,而是凭借着咸丰皇帝对慈安的宠爱和信任,更为难得的是,咸丰皇帝对慈安的宠爱一直持续到生命尽头。

其次是慈安行事深得人心,要知道皇后作为母仪天下的人选,仅有皇帝的喜爱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长辈的认可才行,慈安的晋升速度如此快,说明她一定是得到众人的赞赏。

这可能与慈安出身名门有关,钮钴禄氏祖上是清朝的功臣,这样宗室贵戚的身份是最基础的保障,慈安的父亲也是当朝官员,官宦家庭出身的慈安深受传统教养熏陶,想必是温良贤淑,得到众人的赞赏。

慈安被封为皇后,但是一直都没有为咸丰皇帝生下儿子,这是传宗接代的大事,尤其是对于皇帝而言,关系着未来皇权传递,于是在咸丰皇帝就在一个美丽的时间宠幸了慈禧。

慈禧的确抓住机会,为咸丰皇帝生下皇长子,但是咸丰皇帝对慈禧并没有太多的关怀,为奖励慈禧生下儿子,将她晋升为懿妃。在这里不得不再说一下慈安的晋封过程,慈安是从贞嫔直接跳到贞贵妃的,期间用时一个月,并且越过了妃这个级别,再次证明咸丰对慈安的喜爱程度,同时也说明慈禧并不重要,即使生下皇长子。

从咸丰七年开始,慈禧逐渐开始有出头的机会,慈禧在生下儿子后自然而然地有了更多和咸丰皇帝相处的机会,并且慈禧的过人之处开始逐渐展现出来。

咸丰皇帝体弱多病,而慈禧写字非常好,于是咸丰皇帝偶尔会口述让慈禧代笔,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批阅奏章,在心情好的时候可能还要随口问一下慈禧的看法。

慈禧最初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参与政事,开始逐渐萌生追求权力的野心,虽然慈禧在政事上开始帮助咸丰,在咸丰的生活中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但是慈禧的地位仍然是与慈安没有办法抗衡的。

1860年8月,咸丰皇帝到热河躲避烦心事,一年之后就在热河行宫驾崩,咸丰在临走之际,开始交代后事。咸丰皇帝给年幼的同治皇帝任命八位辅政大臣,就是所谓的“顾命八大臣”。

但是咸丰皇帝又害怕辅政大臣架空同治的权力,于是想出一个制衡的办法,同时赐给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两枚印章,慈安掌握的是“御赏”,同治皇帝的是“同道堂”,由于同治年幼,印章由生母慈禧太后代为保管。

按照咸丰皇帝的预期,辅政大臣和太后之间相互制约,这样就可以确保皇权保持在皇帝手中。没想到咸丰皇帝刚走,顾命大臣就表示太后不必挂念前朝之事,这让慈安和慈禧成为更加紧密的同盟战友。

接下来就是清朝晚期有名的辛酉政变,顾命八大臣被联手诛杀,清朝统治天下的权力被掌握在慈禧手中,实际上,清朝的最高权力时掌握在慈安手中,慈禧此时还没有太大的权力。

在辛酉政变中经常会说是慈禧联合恭亲王完成的,但这两人只是跑腿执行的人,真正在幕后坐镇的应该是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是咸丰皇帝的皇后,在其驾崩之后晋升为太后,而慈禧只是以皇帝生母的身份晋升为圣母皇太后,虽然也是太后身份,但是与慈安的太后身份相差很大,慈安才是名正言顺的后宫第一人。

在古代是非常重视妻与妾的关系,妻子就代表着正统,而妾只是身份低微的补充,假设慈安生下儿子,那皇位很有可能就不关同治皇帝什么事了,在古代观念中,嫡子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其他庶出子嗣。

慈禧和恭亲王的背后必定站着一位让天下人服从的人物,她就是慈安太后。在辛酉政变发生时,慈安是25岁,慈禧是27岁,恭亲王是29岁,慈安以最小的年纪在幕后控制着一切,足可见慈安的手腕有多强。

从慈安一生的表现来看,她并不渴望权力,并不像慈禧那样渴求,但是慈安的大局观念是非常强的,如果是关系到影响清朝的大事,慈安都会出手干预,并且最终大多时候都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收场。

慈禧身边曾有一位非常得宠的太监名叫安德海,此人仗着慈禧的宠信肆意妄为,在宫廷之中趾高气扬,甚至对慈安太后都不大尊敬。当时同治皇帝即将大婚,安德海以采办婚嫁物品为由未得允许私自出宫,由于过于招摇闹事,在山东地界被巡抚丁宝桢抓获。

丁宝桢立即上书朝廷询问处置意见,慈安太后“立命诛之”,就这样安德海就被就地正法,当时朝野上下无不拍手称快。当慈禧得知此事,只能隐忍并夸赞丁宝桢做得对。

同样是同治皇帝大婚之际,关于册立皇后的人选,慈安和慈禧出现不同的意见,慈安选中的是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选中的是富察氏,两人意见不统一,最后由同治皇帝自己决定,结果同治皇帝选择慈安的意见,将阿鲁特氏册立为皇后。

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不管是同治皇帝还是清朝大臣,慈安太后说话还是非常有分量的,同时也显示出慈安的地位比慈禧要高一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同治皇帝与慈安太后的关系并没有因为毫无血缘关系而有所疏远,甚至比慈禧太后更加紧密,这其中有清朝传统的尊母祖制的影响,也有当时实际形势的作用。

公元1881年,慈安太后在钟粹宫去世,死后被葬在定东陵。

总结一下,慈禧并不是在咸丰皇帝在位时期斗不过慈安,而是在整个慈安生命中都斗不过慈安。咸丰皇帝在位期间,慈安因咸丰的宠爱和众人的青睐而稳稳坐在皇后宝座上,慈禧毫无争斗的可能性;在咸丰皇帝驾崩后,慈安凭借着正统的身份地位和处事能力,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自己的优胜地位。

由于慈安并不痴迷于权力,所以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并不多,但从关键事件的背后足以看到慈安的手腕和作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倘... 这个人是窦建德。 窦建德是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隋朝末年割据的群雄之一。他出身贫苦,原本是个庄...
原创 他... 在近些年,有一部叫做《少帅》的电视剧上映以来,好评连连,也勾起了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记忆。说到“少帅”...
原创 陈... 陈老总想调他当军长,从刘伯承办公室出来后:此事不谈了不谈了 1953年春,南京军事学院。一位身着军装...
原创 回... 我军诸将帅,以粟裕大将的战略思想最为灵活,也最敢于向中央斗胆直陈,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中央的既定战略。自...
原创 怪...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不仅刻画出诸多出彩的人物,也塑造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战斗,其中智力间...
被誉为德国“护国之神”的兴登堡... 保罗·冯·兴登堡,―战中被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狂热地吹捧为“杰出将才”,其军事生涯跨越两个世纪,为建立和...
晨之风《淮阳陈胜塑像的文化定位... 淮阳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这片土地上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遗产,还见证...
原创 郑... 郑芝龙投降清朝后,其日本妻子田川松自杀殉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遭受清军侮辱:郑芝龙降清后,清...
原创 三... 一、名将、猛将与杀神 要是问三国名将谁最厉害,估计大家都会说是吕布。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嘛,一吕二赵三典...
原创 如... 如果死在落凤坡的是诸葛亮,庞统能否大败司马懿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假设性问题,以下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
原创 十...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秦始皇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同在巡游队伍之中:左丞相李...
原创 中...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做家族。在中国和世界上也有很多厉害的家族,其实家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家,比...
原创 官... 前言 在清代官场,官位如同一道高耸的山峰,越往上攀升,责任也随之加重。然而,历史记载中却出现了一段令...
清朝第一廉吏,深受康熙帝赏识,... 古往今来,人民心中所爱戴的,往往并非那些位高权重的王公贵族,而是那些能为民着想、清廉正直的官员。于成...
明体达用,激活中华文化“一池春...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和谐共生,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更加生...
原创 昆... 昆仑关大捷的背后:桂南会战国军惨败,陈诚白崇禧同时被降级处分 1938年武汉和广州相继沦陷后,抗日战...
原创 元... 一个汉语都不使用的国家,能称之为中国吗?有些日本人至今都不承认当年对中国发动的战争不是侵略,而且还拿...
原创 天...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连连溃败,美国连番轰炸日本本土,并接连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平民大量伤亡,日本不论是兵...
李敬泽x张英 | 春秋时,人们... 著名记者、“华文好书”发起人、腾讯网文化中心总监张英的文学访谈合集《文学仍然在场》《只为内心写作》即...
原创 千... 《三国演义》中的魏延是一个善恶两面的人,加入刘备阵营后立下战功,成为蜀汉名将。但小说中说,魏延是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