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444年,杨士奇仰屋窃叹、哀叫数声后身亡,朱祁镇:匹夫误我大事
迪丽瓦拉
2025-06-13 10:33:24
0

前言

杨士奇自建文帝时期入朝为官,他的一生历经五帝,在朝五十余年,可以说是看着大明一步步走向兴旺的,无论是永乐盛世还是仁宣之治都是杨士奇亲身经历的。

但这样的一位能臣被后世称为“三杨之首”“大明第一首辅”的杨士奇在逝世后却依旧被明英宗朱祁镇痛骂:匹夫误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三朝重臣

杨士奇虽然是建文帝时期进入朝堂的,但是他真正得到重用还是在朱棣靖难之后。在朱棣登基后杨士奇开始进入内阁参与国家大事的处理,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编修。

在朱棣第一次见到杨士奇的时候就被他的机警所打动,此时朱棣正是需要培养亲信的时候,故而特意将杨士奇放到内阁,不过杨士奇虽然为人机警又颇有城府,但却是很正直,在为官之道上有着自己的见解。

有的时候甚至因为和朱棣意见不统一让朱棣下不了台,但对于一位皇帝来说正是需要这样的大臣,众所周知朱棣的一生都是在开阔疆土,朝中事务都是交予太子朱高炽处理的,而杨士奇就是朱棣留给朱高炽帮助他处理政务的。

和朱棣一样朱高炽对于杨士奇也是十分地信任,朱高炽和朱棣性格爱好都是截然不同,朱高炽相比朱棣更像是一位文人,每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吟诗作赋,但身为一个皇位继承人这却是不允许的。

不是没有大臣进言,但朱高炽依旧是不改自己的爱好,最后还是杨士奇出面才让朱高炽改变了想法。在这些年的监国生涯中,杨士奇给予了朱高炽很多的帮助,这是朱高炽亲口承认的。同时朱高炽的仁孝也让杨士奇等人从内心深处将他视为未来天子辅佐。

就像是上文所言的,朱高炽和朱棣一点都不像,别说是皇家了就是普通人家的父亲也会更喜欢和自己性格品行相似的儿子。汉王朱高煦自年少就一直跟随朱棣南征北战,在朱棣的这几个儿子中他是最像朱棣的一个。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朱棣的偏爱,让朱高煦的心中滋生了夺嫡的念头。同时不要轻估了一位帝王的野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但在权力上他也是不会退让的。所以朱棣也想要培养一个可以和朱高炽相抗衡的儿子。

此时最好的人选莫过于战功赫赫的朱高煦,在之后多年间两人的夺嫡,杨士奇都一直在朱高炽身后默默地支持。

随着朱棣渐渐年长,他也势必要在两个儿子中选择一位,作为心腹大臣的杨士奇不可避免的成为朱棣的询问对象,杨士奇的聪明之处就在于面对朱高煦的明枪暗炮他总是能够以柔克刚巧妙的化解。

最后更是一句话让朱高煦再也没有登基的希望,朱棣是靖难上位的他也害怕自己的儿子走他的老路,但朱高煦始终都不愿意去封地,他究竟是何居心?

听到杨士奇的话后,朱棣瞬间就清醒了此时他也不想着什么削弱太子的权力了,当即就给朱高煦赶出京城了。明仁宗朱高炽虽然只在位一年,但他却是历史上出了名的仁君。

辅佐了朱高炽多年的杨士奇不可避免的成为朱高炽的留给儿子的重臣,当年朱高炽骤然离世,太子又不在宫中,正是在杨士奇的谋略之下才让朱瞻基顺利地坐上了皇位。

在朱瞻基登基后依旧保留了父亲所留下的内阁班底,其中内阁正是以杨士奇为首的还有杨荣、杨溥两人并称为“三杨”。在这段时间大明王朝迎来了另一个盛世,也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仁宣之治”。

二、辅佐幼帝

但朱瞻基还不如他的父亲,在他执政的第十年因病逝世,这一年的朱瞻基只有三十八岁。在朱瞻基临终之前将只有九岁的儿子朱祁镇交到了杨士奇等人的手中,希望他们能够辅佐这一位年少的帝王就像当年辅佐他和父亲朱高炽一样。

可以说但凡是能够皇帝托孤的都是倚重之臣,朱瞻基对几人的信任也让他们下定决心一定会好好的辅佐朱祁镇。但毕竟主少国疑,只有九岁的朱祁镇怎么亲自执政呢,所以在朝中就出现了拥立朱瞻墡的想法,最后依旧是这几位老臣坚持拥立朱祁镇才让他坐稳了皇帝的宝座。

其实这些老臣们在皇帝长大后处境也是很尴尬的,在小皇帝成人可以亲政后就迫切地想要摆脱这些老臣的束缚,更何况年轻气盛的小皇帝和老臣们的很多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也就是在此时杨士奇开始渐渐的和朱祁镇离心了。

随着张太后的逝世杨士奇在朝中的处境也不似之前了,朱祁镇迫切地想要扶持自己的亲信上台,但此时的皇帝毕竟年少,政治手段和眼光也都是不足的。王振开始登上朝堂,但王振毕竟是宦官,所以他的思想也是很有局限性的。

宦官当政对于朝堂来说是很不利的,杨士奇当然也是看不惯的,同时王振等人也觉得杨士奇的存在阻挡了他们的路。

就在此时杨士奇不争气的儿子犯事了,这可让王振等人捉住机会了,最终以杨士奇告老还乡结束这一场闹剧,一位历经五朝的老人,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

三、忧虑病卒

很快宦官当政的弊端就展现出来了,王振等人仗着有朱祁镇的信任和宠爱,在朝堂上目中无人肆意地排除异己、扶持亲信、结党营私。整个朝堂被他们弄得乌烟瘴气的,但此时的朱祁镇早就在几人的奉承中摸不到东西南北了。

而此时远在家乡的杨士奇也得知了朝堂上的状况,说不痛心是不可能的,这朝堂是先帝朱瞻基多年经营才留下的盛世局面,其中每一个政策杨士奇都知道,是君臣一步一步地让大明展现出这大好江山,但眼下竟然要毁在朱祁镇的手中。

在杨士奇弥留之际还是决定倚老卖老写下一封劝告折子,希望朱祁镇能够看在他历经五朝的资历上听他最后一言。遗憾的是朱祁镇看都没有看一眼就扔在一旁了。

1444年杨士奇生命走到了尽头,仰屋窃叹、哀叫数声后身亡。仅仅是在杨士奇逝世的第七年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不顾朝中大臣的劝说,执意要亲征。

亲征就算了,但朱祁镇却心比天高,在面对瓦刺的时候好大喜功最后不慎战败被俘。在他战败之际都没有反省自己这多年的执政是否出现错误,而是将这一切都怪罪在已经逝世七年的杨士奇的身上。

朱祁镇大骂杨士奇:匹夫误我大事!他将自己的失败都推到当年杨士奇要内迁明军上。不偏不倚当年杨士奇的谋略确实是不妥,但也不是杨士奇让朱祁镇亲征。

结语

杨士奇的一生为了大明的江山鞠躬尽瘁、殚精竭虑,即使是当年杨士奇缺乏远见,但土木堡事件确实是和杨士奇联系不上。朱祁镇的这一败直接将父辈打下的大好局面葬送,也是朱祁镇一生不可抹去的污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眼百万年 极目楚天舒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湖北省博物馆重磅上新的“极目楚天——湖北历史文化陈列”即将开放,12月26日...
原创 断... 所谓的“铁骨谏臣”,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两大类:书呆子和沽名钓誉之徒。历史上真正的政治家很少与...
原创 《... 最近剧荒,无意间翻到了早些的电视剧,由赵丽颖主演的《楚乔传》,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也让观众看得揪心。抛...
原创 韩... 我们和韩国曾经也是很长时间没有什么交流,不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之间的交流也在慢慢增...
原创 诸... 也许是深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决定双方胜负的关键,是某位谋士“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却...
原创 清... 今天与大家分享:清朝中期名臣朱轼的故事,他一生为官清廉刚正,特别是当皇帝到他家吃饭时,他只用简单的工...
原创 唐... #深度好文计划#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政治家与学者。他曾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多次为陷入险境的唐朝排忧解难...
原创 1... 1945年4月25日,全世界1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联合国家会议,签署通过了《联合国宪...
原创 1... 1932年秋的一天,驻南京国民党宪兵第一团团长彭善后,忽然接到了蒋介石发来的密电。彭善后看完密电之后...
王近山扬言要抓五千美军俘虏,韩... 抗美援朝战争中,王近山以其独特的个性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他就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
原创 一... 现在的抗日神剧其中的很多地方真的是夸大的让人不能相信。但是在我军的抗战历史上,确实有那么一位老英雄。...
原创 南... 张俊和岳飞、韩世忠、刘光世等人并列中兴四将,但是在岳飞的墓前却跪着张俊。这位本来算得上功臣的人怎么会...
成都一袭汉服课堂科技有限责任公... 隋朝承北周统一北方之余威,终结了南北朝旷日持久的对峙格局。唐朝绵延近三百年,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出兴起...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里,众多人物的死亡时间与原因都是和历史对不上号的,其中原因很多,待我细细讲来。 第一种...
原创 中... 历史总以一种难以改变的,如同陀螺式的向前运动,并在这种运动中让每个王朝都在相应的定律产生、发展、强盛...
原创 1... 前言 小学课本中,有一篇名为《难忘的泼水节》,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 这篇课文的内容主要讲述周恩来总...
巴拿马运河:历史不容抹去(三)... 新华社巴拿马城12月26日电 “不做美国殖民地,运河是我们的,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不属于任何别的国...
原创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伯乐赏识千里马的故事,像是西周时期,钓鱼的姜子牙被文王赏识,委以重任。全国解放...
原创 毛... 毛主席提出过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口号,叫“为人民服务”。 可以说,毛主席的一生,都在践行这句口号,他做...
中华民国十七年贵州银币一元 中华民国十七年贵州银币一元,是一枚承载着丰富历史内涵与独特艺术魅力的银元,它不仅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