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多尔衮为何没篡位自立?如果他篡位了,大清当时的局面会改变吗?
迪丽瓦拉
2025-06-14 06:03:01
0

编者导读:

公元1650(顺治七)年,大清权臣多尔衮从马背上跌落不幸逝世,在此之前,他是大清入关后的开国功臣、大清上三旗中的正白旗旗主、辅政大臣,论实力和资质在当时的朝中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其死时,年轻的顺治帝听到消息后还十分震惊和悲痛,据史料记载,在多尔衮的遗体运回紫禁城的当天,顺治帝亲自率领朝中文武大臣出东直门五里开外相迎接,当看到多尔衮的遗体后不禁痛哭流涕。为了表示对多尔衮的尊重和敬仰,顺治帝还破格封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为成宗,并依照帝王规格举办丧礼,如此殊荣这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因此也可想而知,多尔衮在当时所受到的待遇是有多么的不同于常人。然而,好事没过多久,仅仅过了两个月后,顺治帝便将多尔衮掘出了坟墓,还借此剥夺了他生前所得到的一切封号。

年轻的顺治帝对于多尔衮这种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态度倒是让人有些猝不及防,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切也都是必然的结果,多尔衮的结局从他被顺治帝称作为“皇父摄政王”的那天起就已经固定了。自古以来,不世功臣的结局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择功成身退,或者继续低调为官,这类人最后的结局一般还算可以,起码能落得个善终;而另一类则是选择继续在朝中急流勇进,不懂得韬光养晦,以至于逾越了君臣之间的界限,最后的结局大多是落得个“晚节不保”。不难发现,第一类人一般都是文官,而第二类人则大多都是武将出身,两种人在先天性格上的差距各自走着不同的路。多尔衮此人可以说恰恰是第二类人当中的典型人物。

然而,当我们在对多尔衮的专权行为进行批判的同时,是否也会想到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说多尔衮活的时间更长一点,大清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多尔衮的寿命能影响当时大清的局面吗?

我们知道,与多尔衮早期共同辅政的还有当时的郑亲王齐尔哈朗,然而,势力强大、党羽无数的多尔衮在顺治帝继位没多久后就将齐尔哈朗的辅政大权已经架空,此时的齐尔哈朗名为辅政大臣其实仅仅是一个形同虚设的空壳子罢了,如此一来,辅政大臣只有多尔衮一人,而朝中上下能与多尔衮抗衡的也只剩下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着想,多尔衮自然不会不顾及这个眼中钉的存在,公元1646(顺治三)年,多尔衮以顺治的名义令豪格出川剿灭以张献忠为首的“大西政权”,事后待豪格凯旋归来时被多尔衮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不久也死于牢狱之中。豪格的倒下,让多尔衮除掉了最后一个障碍,以至于在专权的道路上肆无忌惮,越走越远。

在朝中没有任何对手的多尔衮,顺治帝会忌惮他吗?显然,答案是肯定的。公元1648(顺治五)年,多尔衮正式被顺治帝尊称为“皇父摄政王”,此时的他在势力上明显又向前进了一步。据《清史稿》记载: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这是何种概念呢?也就是说当时的多尔衮不仅在权力的掌控上成为了大清实际上的皇帝,并且其平时所用的仪仗规格、卫士人数等等都已经如同皇帝一般。此时距他逝世还有两年的时间,这两年期间可以说他的权力已经达到了顶峰,然而,他为何没有篡位自立呢?难道他还有什么顾忌的吗?

笔者认为,多尔衮断然不会走到篡位自立的那一步。为何这么说?首先,在多尔衮势力达到顶峰的期间,他在政治道路上已经没有了任何敌人,唯一一个善于韬光隐晦的孝庄太后对于多尔衮也造成不了任何威胁,因为此时的她手中没有任何的权利,另一方面,此时的孝庄与多尔衮两人在关系相处上其实还是十分融洽的,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会有“太后下嫁的传言了。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都没有反,也可断定他的初衷并不是要篡位,或许只是在权力的面前没有抑制住心中的欲望罢了,毕竟他是一介武夫出身。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多尔衮其实并没有亲生儿子,唯一的儿子多尔博也是从同母兄弟多铎头上过继过来的。这么一来,一旦他篡位当上了皇帝,他以后的继承人又是谁呢?毫无疑问,年幼为优势的顺治帝又幸运的成为了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这与此时已经身为帝王的顺治帝结局又有何异呢?

其实多尔衮是个十分聪明的人,他之所以没有篡位自立的原因便是他心里已经清楚如果那样做了必定得不偿失,自古以来,篡位自立的皇帝背负千古骂名的不在少数,更何况此时的多尔衮他实际上已经是大清的皇帝了,何必去为了那所谓的虚名去冒着背负千古骂名的风险呢?所以说,就算多尔衮活的寿命更长一点,其实也影响不了大清当时的大局,无非是顺治帝再当几年傀儡皇帝罢了。

结语:

自始至终,可以说顺治帝福临才是最幸运的人,他的出生占尽了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或许是上天早已选中这个6岁的娃娃作为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吧!只可惜最后顺治帝辜负了上天赋予他的期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倘... 这个人是窦建德。 窦建德是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隋朝末年割据的群雄之一。他出身贫苦,原本是个庄...
原创 他... 在近些年,有一部叫做《少帅》的电视剧上映以来,好评连连,也勾起了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记忆。说到“少帅”...
原创 陈... 陈老总想调他当军长,从刘伯承办公室出来后:此事不谈了不谈了 1953年春,南京军事学院。一位身着军装...
原创 回... 我军诸将帅,以粟裕大将的战略思想最为灵活,也最敢于向中央斗胆直陈,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中央的既定战略。自...
原创 怪...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不仅刻画出诸多出彩的人物,也塑造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战斗,其中智力间...
被誉为德国“护国之神”的兴登堡... 保罗·冯·兴登堡,―战中被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狂热地吹捧为“杰出将才”,其军事生涯跨越两个世纪,为建立和...
晨之风《淮阳陈胜塑像的文化定位... 淮阳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这片土地上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遗产,还见证...
原创 郑... 郑芝龙投降清朝后,其日本妻子田川松自杀殉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遭受清军侮辱:郑芝龙降清后,清...
原创 三... 一、名将、猛将与杀神 要是问三国名将谁最厉害,估计大家都会说是吕布。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嘛,一吕二赵三典...
原创 如... 如果死在落凤坡的是诸葛亮,庞统能否大败司马懿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假设性问题,以下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
原创 十...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秦始皇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同在巡游队伍之中:左丞相李...
原创 中...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做家族。在中国和世界上也有很多厉害的家族,其实家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家,比...
原创 官... 前言 在清代官场,官位如同一道高耸的山峰,越往上攀升,责任也随之加重。然而,历史记载中却出现了一段令...
清朝第一廉吏,深受康熙帝赏识,... 古往今来,人民心中所爱戴的,往往并非那些位高权重的王公贵族,而是那些能为民着想、清廉正直的官员。于成...
明体达用,激活中华文化“一池春...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和谐共生,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更加生...
原创 昆... 昆仑关大捷的背后:桂南会战国军惨败,陈诚白崇禧同时被降级处分 1938年武汉和广州相继沦陷后,抗日战...
原创 元... 一个汉语都不使用的国家,能称之为中国吗?有些日本人至今都不承认当年对中国发动的战争不是侵略,而且还拿...
原创 天...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连连溃败,美国连番轰炸日本本土,并接连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平民大量伤亡,日本不论是兵...
李敬泽x张英 | 春秋时,人们... 著名记者、“华文好书”发起人、腾讯网文化中心总监张英的文学访谈合集《文学仍然在场》《只为内心写作》即...
原创 千... 《三国演义》中的魏延是一个善恶两面的人,加入刘备阵营后立下战功,成为蜀汉名将。但小说中说,魏延是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