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46岁秦观梦中作诗,58岁苏轼抢先收藏,好友黄庭坚的评价绝了
迪丽瓦拉
2025-06-14 14:03:15
0

941年前,29岁的秦观在徐州拜谒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苏轼。

当时的苏轼已经41岁。

秦观在《别子瞻学士》有一句著名的词:

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苏轼看到这首词,感动之余,仍旧不忘称赞秦观的才华。

这小子简直太有才了。

这一次的拜谒,让秦观、苏轼两人成为了知心好友,而秦观也成为了苏轼一生中常常提及,常常为之得意的首席大弟子。

苏轼很喜欢称赞秦观,每次见面都是一口一个“少游”的叫,完全将苏轼当成了自己的贴心“男闺蜜”。

那段岁月,他们把酒言欢,也吟诗颂词,好不快活的样子。

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两位硬核诗人,心中有情,胸中有诗。

师徒之间常常作诗相互调侃。

师父,你瞅瞅你那胡子多难看,我们君子都“君子多胡哉”。苏轼也不紧不慢的回应道,哈哈!你们小人都“小人繁须也”呐。

不过,秦观的私生活却是异常的混乱。

可能在这个烟火之地,看着歌姬作诗极有灵感。

这里每一位笑靥如花的女子,都能够刺激到那个时代的那些诗人。

这里俨然如青年才俊们的灵感天堂。

古代大多的文人墨客都喜欢逛青楼作诗,因此到了现在很多诗词的意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种不堪入目的画面。

例如陶渊明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例如苏轼的“葡萄酒,金笸箩,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这些诗句都属于场景意境诗,正常欣赏时,这些诗词作者所塑造的意境真的很美,大家很容易想到一个美妙诗情的场景。

但剑走偏锋的幻想也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世界。

秦观的这首梦中诗作就更是如此。

秦观最著名的一首梦中词就被后人称之为“春梦词”。

秦观《好事近·梦中作》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这首词是秦观在梦中所作,诗词做的很好很好,很有画面感。

诗词首句中提及到的春路、春雨、春花、春色四春意境,让人心境瞬间开朗,接下来的小溪深处、黄鹂千百更让人紧随画面。

秦观一生很喜欢塑造以静写动的画面,因为这样可以把人勾进这个画面。

写完了地上的意境,秦观又开始将人们的视角转向了天空。

天空中的云彩被风吹动,如龙似蛇,屈伸舒展,十分自如。

而秦观则醉卧在古藤阴下,完全沉浸在了天然意境中,忘记了这个纷繁复杂的尘世。

古人作诗,很喜欢塑造一个优美的环境,将读者的视角直接拉进这个环境中,让大家感受诗词的美感。

这首词,美吗?

老实说,的确是很美。

《好事近·梦中作》这首词很快就流传开来,苏轼看到自己首席大弟子如此优秀,马上打开朋友圈点了一波赞。

同时,亲自在诗词前面题跋称赞:

“诵少游事甚详,为予道此词至流涕。乃录本使藏之。”

啥意思呢?

我苏轼看了都十分的感动,都哭的稀里哗啦,赶紧抄录收藏了一封,害怕这首词在市场上断货。

苏轼可是当时北宋的顶级文坛大佬,有了他的题跋,再加上秦观的满腹才华,这首词很快扬名各地。

多年后,秦观去世,好友黄庭坚给贺方回写诗的时候,仍旧没有忘记提及一下曾经的秦少游作下的这首词。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

秦观的词虽好,却常常被金末文学家元好问贬损。

一个大老爷们,整天搞这些柔弱纤丽的艳词丽句,怪不得你没啥出息。

没能生活在金戈铁马的年代里,又如何写出雄浑刚健的风骨词?

不可否认的是,秦观的词一直到现在都很火爆,他的粉丝依旧成堆成堆的出现,久而不衰。

不过,传着传着就进化为了一首“春梦诗”。

在大家的心中,秦观刻意塑造的“四春景色”正是暗示“思春”。

后面的“飞云当面化龙蛇”、“醉卧古藤阴”又暗藏“老树盘根”之姿态。

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理解,秦观一生所做诗词500多首,其中虽不乏有青楼歌姬的互诉情义的美诗,却很少会有这种龌龊的思想,实则是误解。

我有时候读秦观的诗,经常能够一头扎进去,因为意境实在太美,总会让人留恋。

最近看的这套《唐诗·宋词·诗经》三件套,更是让我沉醉其中。

三件套中包括有:

《林深见鹿:美得窒息的唐诗》

《纸短情长:美得窒息的宋词》

《燕燕于飞:美得窒息的诗经》

这套书还是一套双语诗词,由许渊冲老先生亲自翻译。

想必每一个英文专业的学子都听说过,他是“亚洲首位获得国际奖项”的一位杰出翻译专家。

老先生最为擅长的便是翻译中国古诗词。

每一首诗词的背后,不仅有相应的翻译,还对应着英文表述。

也许说一个故事大家就知道许渊冲老先生。

大家应该还记得董卿在《开学第一课》上“最美一跪”的事情。

《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一部培养学生“梦想、奋斗、探索、未来”观念,弘扬国学的重要教育课。

那时候台上有一位已经96岁的老先生,不便站在舞台上说话,董卿便单膝跪地,听老先生讲话。

---这位老先生就是许渊冲。

这套书的最大优势是线装书全面封装,看书极其的方便。

关键这本书太有逼格了,随便拍一张图都是唯美网图,简直是朋友圈“炫耀神书”。

你可这样炫耀:

还可以这样:

当然,还能这样子:

为什么现在的线装书很少?

因为成本高,效率低。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大多是胶装书,中国古代书籍的装订是不会产生这种工艺的,装订书是近代引入中国,工业革命时期,一切向着效率说话,而胶装书可以同时大批量的迅速完成装订,大大提高了出版效率。

可胶装书却没法掩盖一个基本的事实,翻合很不方便。

中国古代先辈们在装订工艺上力求体验,而并非追求效率。

这套书的价格推出618活动价仅需99元,每册30元的价格,可能比不过一张电影票的价格。

你能够在书中,感受到曾经那个时代的风情。

欢迎点击下方小横条进行购买:

); }

【新书】美得窒息的唐诗 宋词 诗经三册经典套装双语版

¥99

购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倘... 这个人是窦建德。 窦建德是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隋朝末年割据的群雄之一。他出身贫苦,原本是个庄...
原创 他... 在近些年,有一部叫做《少帅》的电视剧上映以来,好评连连,也勾起了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记忆。说到“少帅”...
原创 陈... 陈老总想调他当军长,从刘伯承办公室出来后:此事不谈了不谈了 1953年春,南京军事学院。一位身着军装...
原创 回... 我军诸将帅,以粟裕大将的战略思想最为灵活,也最敢于向中央斗胆直陈,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中央的既定战略。自...
原创 怪...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不仅刻画出诸多出彩的人物,也塑造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战斗,其中智力间...
被誉为德国“护国之神”的兴登堡... 保罗·冯·兴登堡,―战中被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狂热地吹捧为“杰出将才”,其军事生涯跨越两个世纪,为建立和...
晨之风《淮阳陈胜塑像的文化定位... 淮阳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这片土地上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遗产,还见证...
原创 郑... 郑芝龙投降清朝后,其日本妻子田川松自杀殉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遭受清军侮辱:郑芝龙降清后,清...
原创 三... 一、名将、猛将与杀神 要是问三国名将谁最厉害,估计大家都会说是吕布。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嘛,一吕二赵三典...
原创 如... 如果死在落凤坡的是诸葛亮,庞统能否大败司马懿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假设性问题,以下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
原创 十...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秦始皇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同在巡游队伍之中:左丞相李...
原创 中...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做家族。在中国和世界上也有很多厉害的家族,其实家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家,比...
原创 官... 前言 在清代官场,官位如同一道高耸的山峰,越往上攀升,责任也随之加重。然而,历史记载中却出现了一段令...
清朝第一廉吏,深受康熙帝赏识,... 古往今来,人民心中所爱戴的,往往并非那些位高权重的王公贵族,而是那些能为民着想、清廉正直的官员。于成...
明体达用,激活中华文化“一池春...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和谐共生,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更加生...
原创 昆... 昆仑关大捷的背后:桂南会战国军惨败,陈诚白崇禧同时被降级处分 1938年武汉和广州相继沦陷后,抗日战...
原创 元... 一个汉语都不使用的国家,能称之为中国吗?有些日本人至今都不承认当年对中国发动的战争不是侵略,而且还拿...
原创 天...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连连溃败,美国连番轰炸日本本土,并接连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平民大量伤亡,日本不论是兵...
李敬泽x张英 | 春秋时,人们... 著名记者、“华文好书”发起人、腾讯网文化中心总监张英的文学访谈合集《文学仍然在场》《只为内心写作》即...
原创 千... 《三国演义》中的魏延是一个善恶两面的人,加入刘备阵营后立下战功,成为蜀汉名将。但小说中说,魏延是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