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看看韩愈就知道了
迪丽瓦拉
2024-06-27 20:41:14
0

原标题: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看看韩愈就知道了

自从隋文帝首创科举取士以来,整个封建社会的庞大官员队伍中,除了极个别的人是凭借家族恩荫走上仕途,其余都要经过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包括隋朝在内的所有采用科举选拔人才的的朝代中,唐代考试难度之大,录取人数之低是出了名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例子了解一下。

在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一共录取进士四万人左右。而唐朝同样接近三百年的时间,只录取四千左右的进士,人数只是宋朝的十分之一。平均下来,每年也就十几个人。这是十几个人若是放到当代社会,恐怕每个都会被各个国际知名学校疯抢吧。在唐昭宗时,朝廷打了胜仗,皇帝龙心大悦,下旨在科举考试中可以录取几个年纪大的,以示皇恩浩荡。结果出来一个“五老榜”。这五个人中,三个六十多岁,两个七十多岁。这个年纪才入仕途,能有什么作为呢?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文坛领袖韩愈四次考中进士,这是很幸运的。那么在第四次时,韩愈是怎样考中的呢?除了不变的学识,最大的还是幸运。我们来看看韩愈能高中进士,除了自身才华外,还有什么重要因素帮助他。

找工作时,有“眼缘”一说。就是这个人即使各方面条件都不突出,但是面试官看着顺眼,就把她留下了。考试也是如此。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没有数学物理这样有标准答案,阅卷官可以按照步骤给分的科目,他的每一科每一道题的主观性都特别强。这是若是主考官和你的三观接近,你自己也颇有文采,自然容易考上。若是你的思想和主考官差别太大,那么即使你能写出锦绣文章,落选的几率任然很大。

韩愈这一年,就遇到适合自己的主考官和副考官。当时的主考官虽然善于写骈文,但他更看重文章内容。这与韩愈的思想不谋而合。韩愈虽然可以各种文体随意切换,但因为从心底反对骈文,所以客观来说,他的骈文并不惊艳。这次,韩愈幸运的遇到一位注重思想不注重文章形式的主考官,且两人思想切合度很高,所以韩愈得以高中。

除了主考官,副考官也很重要。韩愈这一年的副考官之一是之后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所以极为赞赏韩愈的文章。另一方面,这位副考官还是韩愈哥哥韩慧的至交好友,这一点也至关重要。

满腹经纶的韩愈在五年内考了四次科举,终于凭借过硬的实力和运气考中进士,接下来是不是就可以做官了呢?不是。因为唐朝的学子想当官,除了成为进士这一必要条件外,还要参加一个吏部主持的考试,只有这个考试成绩好,才有官可做。当时的韩愈已经有学识,有名气,有高官赏识,参加四次进士考试也算考场老手,是不是可以轻松通过呢?按照常理是可以的,当时的许多学子也认为他能考中。韩愈或许也这样认为。所以他兴致勃勃地去应考,结果没有考中。

这时的韩愈很冷静,因为一次考试没关系,我还有第二次呢。并且自己二十出头,年纪不大。但是冷静归冷静,还是心中不平的。因为在他认为,考中的那几个人都不如自己,他们都是凭借关系上来的。所以他给这次考试的主考官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气愤不平的想法。并且文章结尾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一定可以通过实力考中。不走关系,我韩愈也能从穷小子逆袭称人上人。

这篇文章,既可以看出韩愈不惧权贵的性格,也能看出他对自己才学的自信。可是接下来的两场吏部考试中,韩愈仍然被拒之门外。这时的韩愈,已经没有当初的翩翩风度。因为如果这个考试考不中,他千辛万苦考中的进士就是一张白纸。为了改变现状,焦急又气愤的韩愈就给当时的丞相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高傲的韩愈也没有摇尾乞怜,即便当时他已经没钱交房租了。他对宰相说当今的考试有问题,考官只注重文章是否符合格律,不看重真才实学,更把许多对国家好的建树弃之敝履,这样是不对的。身为丞相,您要为国家推荐像我这样的人才,只有我这样的饱学之士才能振兴国家。这封信再一次把韩愈的性格暴露无遗,虽居于人下,但不卑不亢。信写的慷慨激昂,但石沉大海。接着韩愈又写了第二封第三封,甚至说出“我就是没有办法了,现在若是春秋战国,我就但别的国家谋发展”这样的话,可是依然毫无回音。不死心的韩愈又去拜访京城权贵,可每次都被拒之门外。

四次科考,三次吏部考试,多年的应考生活已经耗尽了韩愈薄弱的家资。没办法,为了养家,韩愈只能到地方节度使中做幕僚,虽然不及朝中官员风光,但至少有薪水可拿。韩愈先后在多个地方幕府中担任过幕僚,日子单调且薪资微薄。并且在幕府中工作非常危险,因为战乱频繁,各个地方武装势力经常发生冲突。单单韩愈就经历过两次战乱,差一点危及家人。所以韩愈再次开动脑筋,希望可以到朝廷工作。只要能回到朝廷,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和薪水多少都好说。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韩愈也是多方面开阔人脉,终于时来运转,他的工作关系顺利从地方调回中央。但是并不是后来的朝中大员,而是在学校教书。著名的《师说》就是这个时期写出了的。在这一阶段,韩愈依然穷困,且被人看不起。直到很长时间后才有一个正式的小官,分到一个小院子。

客观来说,韩愈虽然囊中羞涩,可并不是寒门学子。他的家庭在朝中还是有一些人脉的。并且韩愈的学识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可以排在前列。就是这样一个人想要入朝为官都这么难,若是家境差一些,学识差一些的人,恐怕没有出头之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
“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 原标题:“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有何瓜葛? 在中华文化...
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 原标题: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氏族人过来祭拜 各位老表们大家好,近段时...
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 原标题: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杨广,我要投奔表兄李渊去了哦 窦抗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 原标题: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婚姻如何呢?子嗣情况如何? 隋文帝杨坚...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 原标题: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
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 原标题: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晋阳起兵,随李世民冲锋陷阵 窦师伦墓志出...
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 原标题: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门三十年,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 李多祚,爵...
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 原标题: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是怎么死的?李隆基对兄弟如何 李旦是唐朝...
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 原标题: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刘邦刘彻恐怕难辞其咎! 嗨!大家...
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 原标题: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199...
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 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开启 公元前138年,汉朝派遣张骞...
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 原标题: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冤,竟然被盗贼所杀 窦庆是杨坚的外甥,杨...
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 原标题: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除了徐庶还有谁? 在三国时期,荆州多俊才...
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 原标题: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少100年,不是康熙,不是乾隆 如果没有...
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 原标题: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到97岁,成为清朝后妃长寿之冠 1685...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 原标题: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一向以精明自诩?是在责怪他吗? 《雍正王...
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 原标题: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年成太后,为何被骂作“大清罪人” 隆裕当...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 原标题: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说起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 原标题: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道台和知府哪个级别高权力大? 清朝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