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芝龙比郑成功实力大?控制东南亚海域,海上马车夫荷兰也得低头
迪丽瓦拉
2025-06-26 13:32:37
0

从实力上来说,郑芝龙当然要比郑成功更加出色,这哥们最强盛的时期,拥有3000条战船,和20万带甲之兵,与日本和南亚诸国都有往来,是整个东南亚最大的海盗,就连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船队路过东南亚的时候,都需要给郑芝龙交保护费。

可是从民族情结、人品修养上来说,郑芝龙是远不及他的儿子郑成功的。郑成功不光立志恢复大明江山,一生抗清,而且还击败了荷兰,收复了台湾岛,是我们国家的民族英雄。郑芝龙是个投机倒把之辈,贪图满清开出三省王爵的空头支票,结果身陷囹圄。

因此我个人从感情上,更加偏袒郑成功,论成就也是郑成功更大。不过论实力,不得不说,郑芝龙的实力是郑成功比不上的。

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见了郑芝龙也得交保护费。

郑芝龙就是海盗出身,这是无疑的。他打小就跟着海盗颜思齐混,因为业务能力突出,不断被提拔,长大以后就成了海盗集团里的中流砥柱,大家都离不开他。

打家劫舍,这也是一门手艺活,想要体面地吃这一碗饭,并没有那么容易。这需要排兵布局,需要走一步看三步,因此郑芝龙能建立起一个海上帝国,实属不易。

可以说郑芝龙天生就是做海盗的料子,让他去正儿八经地当官,真的是屈才了。整个东南亚包括日本的海域,当时全是郑芝龙的地盘。

他跟明朝过去那些倭寇不同的是,他有强大的舰队。整个东南亚海上的贸易往来,全部都被他的舰队所控制。

郑芝龙的舰队除了配备基本的红衣大炮以外,还有弗朗吉大炮和大量火枪,每只船上基本上都能配备30门重炮,这是什么概念呢?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当时在海上出了名的殖民者,到了郑芝龙的地盘,也得老实巴交地跟个少先队员一样乖。

想要来经商,那是相当欢迎的。不过有一个大前提,必须要交保护费,要不以后我可不敢保证你们家的船只会不会突然在海上失踪。

这就是郑芝龙的底气,任何国家的船只要想到厦门经商一次,就得缴纳3000两白银,这玩意儿不就是后来的贸易关税吗?

1633年,常常来交钱的荷兰人有点想不开,他们带着军舰前来挑战郑芝龙在东南亚的权威,结果在料罗湾海战中,被郑芝龙打得丢盔弃甲,从此只好每年交钱保平安。

所以说郑芝龙在东南亚海域,那是绝对的权威,这一点不管是强大的明朝还是趋于统一的日本,都没有实力与之抗衡。

一个郑芝龙等于郑成功加郑彩加郑鸿逵。

郑芝龙是个海盗,但是他有招安情节,这一点跟宋江就有点类似了。分明做了强盗头子,可每天盼着的就是朝廷能够认可他们的行为。

归顺明朝的时候,郑芝龙上报自己的实力时十分小心,只说自己有3万人马和1000多艘战船。这么一来明朝觉得他也是靠得住而且威胁不是很大,所以就让他做了福建总兵。

芝龙尝娶日本妇,是生森,入南安学为诸生。芝龙引谒唐王,唐王宠异之,赐姓朱,为更名。寻封忠孝伯。唐王倚芝龙兄弟拥重兵。芝龙族人彩亦封伯,筑坛拜彩、鸿逵为将,分道出师,迁延不即行。招抚大学士洪承畴与芝龙同县,通书问,叙乡里,芝龙挟二心。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唐王坐是败。---《清史稿》

朝为海盗郎,暮登天子堂,指的或许就是郑芝龙这号人物。其实他的实力远比这要大得多,我们从他被抓以后的情况就能猜测一二分。

大汉奸洪承畴南下以后,把清廷吹上了天,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招安,正对郑芝龙的胃口,不过这得看清廷给郑芝龙开出多少筹码才行。

洪承畴扬言,只要郑芝龙投降清朝,那东南三省就归郑芝龙管,封他个三省王爵不为过。其实这都是洪承畴瞎掰的,他有这个权力就怪了,只是想快点交差下班而已,是不是像极了国庆假期前一天还在工作的你?

郑芝龙心里当然高兴,毕竟现在只管着一个省,结果就上当了,他带着几十个人就敢去签订投降协议,结果被洪承畴弄到京城幽禁了起来。

郑芝龙被抓以后,其实郑家并没有立刻就全部落在郑成功手里。当时郑家至少有三股力量,第一股就是郑成功的人马,这一部分人马其实占不到大头。

真正有实力的其实是第二股人马郑彩的部队。郑彩是郑芝龙的从子,他也想着独立,甚至扶植了鲁王朱以海和郑成功较量,还占据着当时郑家的战略要地厦门。

第三股力量郑鸿逵,那是郑成功的叔父,后来选择跟随郑成功一起反清复明。此外还有大量投降清廷以及远遁海外的力量,更是不计其数了。

郑成功的成就,远超郑芝龙。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这副对联,是康熙皇帝写给郑成功的,可见郑成功当年有多么受人敬仰。就连最大的对手,都对郑成功充满了敬畏之心。

郑成功原名郑森,是郑芝龙的长子。后来隆武帝朱聿键赐姓他为朱,所以大家又称他为朱成功或者国姓爷。

他在收复了叔叔郑鸿逵以后,又击败了郑彩的军队,逐渐将郑氏家族昔日的旧部招揽在了一起。从此以后立志抗清,一生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

在荷兰人攻占台湾以后,郑成功带兵收复了这里,击败了荷兰殖民者。这对中华来说,是具有千秋功业的大事情。

因此郑成功的成就是非常巨大的,虽然实力比不上父亲郑芝龙,可是做事的方向完全跟郑芝龙相反,因此郑成功更值得后人纪念。

总结:郑成功去台湾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后期的郑成功并没有恢复大明朝的想法了,在北伐南京失利以后,郑成功就在寻找一个自己的根据地。张煌言得知郑成功要前往台湾后,捶胸顿足,他认为留在大陆尚且可以与之一战,一旦前往台湾,那就是要过偏安一隅的日子了。

张煌言说的不错,其实郑成功后期就是为了在台湾过偏安一隅的生活。可惜他到了这里仅仅一年时间就被儿子郑经给气死了,也有说是被毒杀的,年仅39岁。

参考资料:《明史》、《清史稿》、《南明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暗... 在电视剧《潜伏》里,万里浪和余则成都曾是国民党特务。只是,后来,他们的命运走向却截然不同。 万里浪原...
原创 金...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冲过了三八线,向着南韩发动了进攻,至此,朝鲜战争爆发。到了9月15日...
原创 她... 宋朝300多年的历史中,一共有9名女性掌权者临朝听政。其中,宋仁宗朝的皇太后刘娥和宋哲宗朝的太皇太后...
原创 刘... 刘邦长子,刘肥并非吕后所出。 在他的生活中,父亲刘邦常年在外征战,在嫡母的手下讨生活并不容易,于是便...
在古代,如何防止官员被人冒名顶... 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我们看到唐僧的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后赴任江州,途中被水匪刘洪杀害并冒用他的身份前...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 说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清朝末期那个充满内斗、衰败不堪的画面。慈禧太后被人称...
原创 张...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培根 清朝末年,...
原创 北... 提到这个问题,那就得看你问的是历史,还是小说。小说和历史是截然不同的。 一,小说《水浒传》 1,梁山...
原创 哪...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其他三个相继陨落之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传承至今。 哪怕是在...
原创 历... 呵呵,我知道你想说这一副流传甚广的猪腰子脸画像,其实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说这幅画像的问题,奈何到处都在...
原创 刘... 垓下之战后,刘邦实际上统一了天下,在群臣的劝进下,刘邦三次推辞,最终还是同意称帝,于是他在山东定陶(...
原创 1...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举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授衔仪式,因为需要授衔的人众多,所以仪式足足进行了好...
原创 嘉... 历史上每个朝代的皇宫制度都十分严格,稍有触犯可能就“万劫不复”,在维护皇帝权威的同时,也增加了皇宫在...
原创 诸...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事件,便是在曹操赤壁之败后,诸葛亮安排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围追堵截...
原创 三...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有很多人物,有曹操,刘备,关羽和张飞。还有第一悍将吕布,这些人物都个性鲜明,人物非...
原创 岳... 导语:“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人们对一代忠臣岳飞和一代奸臣秦桧最恰当的评价。 岳飞,...
原创 宋... 铁锅在宋朝时期才普及,那么在宋朝之前,古人是怎么做饭的?难道他们都不吃炒菜吗? 民以食为天!对于古代...
被被切割成几百片贱卖的国宝,结... 中国壁画始于汉代,魏晋唐宋达于辉煌,可是唐代寺庙基本全部毁失,除了地下墓葬和洞窟,地面上五台山佛光寺...
原创 中...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因其主持修建了四川的都江堰而闻名后世。其实,李冰对中国古代科技...
原创 白... 1954年3月,已经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弹劾白崇禧在“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中故意保存实力,在战役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