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括牺牲5万士兵,干掉秦军30万,他真的是纸上谈兵?
迪丽瓦拉
2024-06-28 17:33:08
0

原标题:长平之战,赵括牺牲5万士兵,干掉秦军30万,他真的是纸上谈兵?

前言

赵括到底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还是一位真正的战国名将?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历史学者和普通读者。有人说他只会空谈理论,不会实际操作;有人则认为,他虽然最终失利,但也给予了白起极大压力,绝非等闲之辈。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个赵括?

赵括的家世与成长

赵括出身于赵国名门,他的父亲赵奢是赵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从小,赵括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文化教育,对兵法和战略战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评价:"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可见,赵括在军事方面的造诣是出类拔萃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括的军事才能也日益显现。他不仅精通兵法,而且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多次战役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可以说,赵括是当时赵国最有潜力的年轻将领之一。然而,他的一生却因为长平之战而画上了句号。

长平之战的前奏

公元前=年,秦国和赵国再次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这场战争被后世称为"长平之战",双方都倾尽全力,誓要取得最终胜利。

当时,秦国已经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存在。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秦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军事实力也日益强大。秦昭襄王下令,要动员全国15岁以上的男子前往前线,不管是能拿起武器的,还是只能做饭送饭的,统统要参战。这样一来,秦军的兵力迅速膨胀,达到了60万之众。

而赵国虽然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但相比于秦国,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都要小得多。赵国的主力军队也只有40万人左右。面对如此强大的秦军,赵国的军事统帅廉颇采取了一种谨慎的"固守不战"策略,希望能够拖垮秦军的粮草供给,迫使他们主动退兵。

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赵王的不满。赵王认为,这样被动防守只会让赵国陷入被动,最终难以取胜。于是,他决定换将,任命赵括出任赵军统帅,希望能够改变战局。

赵括接任统帅

赵括接任统帅后,立即改变了赵军的战略。他放弃了廉颇的固守策略,转而采取了"反守为攻"的主动出击方针。这一决定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赵括"纸上谈兵",不懂实战,而他的这一决定会导致赵军遭受重大损失。

但赵括并非一味的冒进。他深知,如果继续采取消耗战的策略,最终必然会是赵国的失利。因为秦国的国力和资源远远超过赵国

只要双方持续对峙,最终消耗的必定是赵国。因此,赵括选择主动出击,试图一战而胜,这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赵括就一定能够战胜白起这样的战神。白起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杀神",他率领的秦军素来以勇猛善战而闻名。面对这样的对手,赵括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长平之战的激烈交锋

公元前年,长平之战正式拉开帷幕。赵括率领40万大军迎战秦军,而秦军的主帅则是白起。这场战役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为惨烈的一次大战。

战斗一开始,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赵军凭借着自身的勇猛和赵括的指挥,一度占据了上风。但白起毕竟是当时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他很快就调整了战术,开始对赵军发动猛烈攻击。

在白起的指挥下,秦军发动了一次次凶猛的冲锋,试图冲破赵军的防线。赵军虽然奋力抵抗,但终究还是无法抵挡住秦军的攻势。渐渐地,赵军的阵线开始出现缺口,战局开始向着不利于赵国的方向发展。

就在这时,赵括做出了一个关键性的决定。他命令赵军全力反攻,试图扭转战局。这一决定无疑是非常冒险的,因为这意味着赵军必须全力以赴,不留任何后路。但赵括显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扭转战局,才能最终战胜白起。

于是,赵军发起了一次次猛烈的进攻。他们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誓要取得最终胜利。这场战斗可以说是惨烈到了极点,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最终,在白起的指挥下,秦军取得了胜利。赵军的防线被彻底冲破,40万大军全军覆没。这场战役被后世称为"长平之战",也成为了战国时期最为惨烈的一次大战。

赵括的壮烈牺牲

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赵括最终战死沙场。他虽然最终未能取得胜利,但他的英勇表现却令人钦佩。

据史料记载,在战斗的最后关头,赵括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冲向秦军阵线,试图扭转战局。他挥舞着长剑,奋不顾身地冲锋,一个人就杀退了数十名秦军。但最终,他还是被敌军包围,壮烈牺牲。

赵括的这种舍生忘死的勇气,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即使面对如此强大的敌军,他也从未退缩,而是选择了英勇战斗到底。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无疑是赵括一生最可贵的品质。

尽管赵括最终未能取得胜利,但他的这种英勇表现,也给白起和秦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起在事后对秦王说:"邯郸实未易攻也,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可见,即使赵军全军覆没,但秦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战国格局,也成为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而赵括,也因为这场战役而名垂青史,成为了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他虽然最终战败,但他的英勇表现,却令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战国名将。

结语

赵括到底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还是一位真正的战国名将?这个问题或许永远无法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但通过对长平之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赵括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纸上谈兵"者。他虽然最终未能取得胜利,但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表现,都足以证明他是一位真正的战国名将。

或许,如果当时赵国换了其他的将领,白起也未必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毕竟,即使在赵括的带领下,赵军也给秦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说明,赵括的军事才能是不容小觑的。

因此,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将赵括贬低为"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相反,我们应该认真地去了解和评价他,去欣赏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位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
“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 原标题:“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有何瓜葛? 在中华文化...
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 原标题: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氏族人过来祭拜 各位老表们大家好,近段时...
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 原标题: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杨广,我要投奔表兄李渊去了哦 窦抗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 原标题: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婚姻如何呢?子嗣情况如何? 隋文帝杨坚...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 原标题: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
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 原标题: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晋阳起兵,随李世民冲锋陷阵 窦师伦墓志出...
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 原标题: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门三十年,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 李多祚,爵...
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 原标题: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是怎么死的?李隆基对兄弟如何 李旦是唐朝...
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 原标题: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刘邦刘彻恐怕难辞其咎! 嗨!大家...
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 原标题: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199...
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 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开启 公元前138年,汉朝派遣张骞...
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 原标题: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冤,竟然被盗贼所杀 窦庆是杨坚的外甥,杨...
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 原标题: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除了徐庶还有谁? 在三国时期,荆州多俊才...
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 原标题: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少100年,不是康熙,不是乾隆 如果没有...
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 原标题: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到97岁,成为清朝后妃长寿之冠 1685...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 原标题: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一向以精明自诩?是在责怪他吗? 《雍正王...
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 原标题: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年成太后,为何被骂作“大清罪人” 隆裕当...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 原标题: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说起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 原标题: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道台和知府哪个级别高权力大? 清朝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