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括牺牲5万士兵,干掉秦军30万,他真的是纸上谈兵?
迪丽瓦拉
2024-06-28 17:33:08
0

原标题:长平之战,赵括牺牲5万士兵,干掉秦军30万,他真的是纸上谈兵?

前言

赵括到底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还是一位真正的战国名将?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历史学者和普通读者。有人说他只会空谈理论,不会实际操作;有人则认为,他虽然最终失利,但也给予了白起极大压力,绝非等闲之辈。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个赵括?

赵括的家世与成长

赵括出身于赵国名门,他的父亲赵奢是赵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从小,赵括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文化教育,对兵法和战略战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评价:"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可见,赵括在军事方面的造诣是出类拔萃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括的军事才能也日益显现。他不仅精通兵法,而且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多次战役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可以说,赵括是当时赵国最有潜力的年轻将领之一。然而,他的一生却因为长平之战而画上了句号。

长平之战的前奏

公元前=年,秦国和赵国再次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这场战争被后世称为"长平之战",双方都倾尽全力,誓要取得最终胜利。

当时,秦国已经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存在。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秦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军事实力也日益强大。秦昭襄王下令,要动员全国15岁以上的男子前往前线,不管是能拿起武器的,还是只能做饭送饭的,统统要参战。这样一来,秦军的兵力迅速膨胀,达到了60万之众。

而赵国虽然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但相比于秦国,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都要小得多。赵国的主力军队也只有40万人左右。面对如此强大的秦军,赵国的军事统帅廉颇采取了一种谨慎的"固守不战"策略,希望能够拖垮秦军的粮草供给,迫使他们主动退兵。

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赵王的不满。赵王认为,这样被动防守只会让赵国陷入被动,最终难以取胜。于是,他决定换将,任命赵括出任赵军统帅,希望能够改变战局。

赵括接任统帅

赵括接任统帅后,立即改变了赵军的战略。他放弃了廉颇的固守策略,转而采取了"反守为攻"的主动出击方针。这一决定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赵括"纸上谈兵",不懂实战,而他的这一决定会导致赵军遭受重大损失。

但赵括并非一味的冒进。他深知,如果继续采取消耗战的策略,最终必然会是赵国的失利。因为秦国的国力和资源远远超过赵国

只要双方持续对峙,最终消耗的必定是赵国。因此,赵括选择主动出击,试图一战而胜,这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赵括就一定能够战胜白起这样的战神。白起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杀神",他率领的秦军素来以勇猛善战而闻名。面对这样的对手,赵括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长平之战的激烈交锋

公元前年,长平之战正式拉开帷幕。赵括率领40万大军迎战秦军,而秦军的主帅则是白起。这场战役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为惨烈的一次大战。

战斗一开始,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赵军凭借着自身的勇猛和赵括的指挥,一度占据了上风。但白起毕竟是当时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他很快就调整了战术,开始对赵军发动猛烈攻击。

在白起的指挥下,秦军发动了一次次凶猛的冲锋,试图冲破赵军的防线。赵军虽然奋力抵抗,但终究还是无法抵挡住秦军的攻势。渐渐地,赵军的阵线开始出现缺口,战局开始向着不利于赵国的方向发展。

就在这时,赵括做出了一个关键性的决定。他命令赵军全力反攻,试图扭转战局。这一决定无疑是非常冒险的,因为这意味着赵军必须全力以赴,不留任何后路。但赵括显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扭转战局,才能最终战胜白起。

于是,赵军发起了一次次猛烈的进攻。他们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誓要取得最终胜利。这场战斗可以说是惨烈到了极点,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最终,在白起的指挥下,秦军取得了胜利。赵军的防线被彻底冲破,40万大军全军覆没。这场战役被后世称为"长平之战",也成为了战国时期最为惨烈的一次大战。

赵括的壮烈牺牲

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赵括最终战死沙场。他虽然最终未能取得胜利,但他的英勇表现却令人钦佩。

据史料记载,在战斗的最后关头,赵括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冲向秦军阵线,试图扭转战局。他挥舞着长剑,奋不顾身地冲锋,一个人就杀退了数十名秦军。但最终,他还是被敌军包围,壮烈牺牲。

赵括的这种舍生忘死的勇气,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即使面对如此强大的敌军,他也从未退缩,而是选择了英勇战斗到底。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无疑是赵括一生最可贵的品质。

尽管赵括最终未能取得胜利,但他的这种英勇表现,也给白起和秦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起在事后对秦王说:"邯郸实未易攻也,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可见,即使赵军全军覆没,但秦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战国格局,也成为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而赵括,也因为这场战役而名垂青史,成为了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他虽然最终战败,但他的英勇表现,却令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战国名将。

结语

赵括到底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还是一位真正的战国名将?这个问题或许永远无法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但通过对长平之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赵括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纸上谈兵"者。他虽然最终未能取得胜利,但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表现,都足以证明他是一位真正的战国名将。

或许,如果当时赵国换了其他的将领,白起也未必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毕竟,即使在赵括的带领下,赵军也给秦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说明,赵括的军事才能是不容小觑的。

因此,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将赵括贬低为"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相反,我们应该认真地去了解和评价他,去欣赏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位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叶... 《——【·前言·】——》 1900年,八个列强瓜分了中国近十亿两白银的赔款,他们当时意气风发,觉得这...
原创 蒋... 蒋介石,近代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拥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除了广为人知的蒋经国和蒋纬国外,还有一位...
原创 进... 要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他的一生既传奇又充满无奈,而且短暂异常。原本与皇位毫不相干的他,靠着好运和关键...
原创 土... 土耳其一直以来对中国新疆有着特别的关注。尽管两国相隔甚远,但土耳其对新疆的热情似乎从未减退,甚至可以...
原创 罕... 这是一张民国初期,1910年代的北京大栅栏老照片,可见其繁华热闹的景象,商号鳞次栉比,街上车水马龙,...
原创 抢... 顺治十三年(1656年)的一天,襄亲王博果尔奉皇帝之命入宫,顺治帝对他说:“我爱上了你的福晋,如果没...
原创 原... 刘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夏朝,随着历史的变迁,刘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庞大的...
原创 蒋...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的心情格外激动。他从1929年1月到1930年10月,接连战胜了对手,成功实现...
原创 结... 中国的历史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灭亡,历经了2132年的漫长岁月,期间共经历了20个朝代的更替。但真...
原创 原... 自从西汉黄巾军起义以来,中原的战争从未停歇,只有西晋曾一度实现过短暂的大一统。然而,晋朝因为发生了八...
原创 拿... 拿破仑·波拿巴,这位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崭露头角的历史人物,最终成为世界历史中举世闻名的帝王。他如何从一...
原创 明... 医生这个职业,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在古代,许多医生以仁心救人,他们医术高超、德...
准噶尔究竟干了什么,清朝要花七... 在清朝历史上,能让三个皇帝轮番上阵、打了整整七十年、最后还下狠手“灭族”的敌人,准噶尔可以说独一份。...
原创 历... 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国相。管仲的治国才能,使得齐国逐渐变得强大,国力充实,内部整...
原创 八... 晚清最耻辱的战争就是与多个国家宣战,最终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庚子国难让晚清失去了权威,彻底沦为外国列...
原创 李...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1901年11月5日),李鸿章在京城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已经无法发声,四周是...
原创 原... 清宫秘史一直是电视剧和小说中常见的题材,深受人们喜爱。清朝几百年的统治中,有一位女性不仅抚养了两位皇...
原创 日... 解放战争是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不过,在与我解放军作战的国民党军中,居然有大量...
达拉特旗:河流沧桑巨变,治理之... 1973年,千万巨资打造的现代治水工程,在洪水面前不堪一击;而一百年前,一个民间水利专家仅用土法,就...
原创 刘... 长坂坡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很多忠实的刘备支持者会幻想,如果当时曹操进驻襄阳后稍微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