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之所以能稳定江东、甚至开拓疆土并为东吴开创帝业,离不开四代大都督的用心辅佐。东吴的四代军事主官衔接得非常好,不仅因为他们之间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同时也有赖于他们目标的一致性,这使得孙吴的军事政策能够始终保持延续性,所谓铁打的军事战略,流水的大都督。周瑜跟随孙策南征北战,为孙氏政权打下了一块立足之地,奠定了孙氏基业,后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为孙家营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他在任期间制定的夺取荆州这一目标,为气候历任大都督所遵循;鲁肃虽非开拓型人才,但他在任期间维持了孙刘联盟的稳定性,并保证了东吴在荆州地区对蜀汉的优势;吕蒙和陆逊则联手拿下荆州,为东吴政权奠定了最终的版图,陆逊后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使得南方政权之间形成均势,进一步化解了孙吴的外部危机。
孙家的江山,一半功劳归功于前期的四大都督,这样表述毫不为过。但四位都督虽然是武官,但却都以运筹帷幄著称,而少有亲自上阵杀敌的精彩表现。那么问题来了,四人的武艺究竟如何?他们的战斗力又该如何排名?
周瑜毫无疑义地排在第一位
孙吴的单挑型将领实在不多,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孙策和太史慈两人。但这是以刘备和曹操集团的武将为参考,毕竟“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都是世所罕有的武人。若以孙吴内部的将领战斗力而言,周瑜完全排得上号。周瑜早年便跟随孙策开疆拓土,他本人亲自上阵的次数着实不少,换言之,周瑜的战斗力经过了血与火的磨炼与考验,自然不算弱。开疆拓土之际能屡次在战场厮杀并幸运存活下来,周瑜堪称是四大都督中武艺最强之人。“吴下阿蒙”吕子明排在第二位
吕蒙的出身不像其他三人,其最初仅仅是个大老粗,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加强了自己文化知识的学习,于是乎留下了“孙权劝学”这一美谈。这样看来,孙权着实是个不过的领导,对下属的长远发展非常之关心。古代但凡是大老粗能升到军中高级将官者,绝大多数都是用自己的命拼来的。吕蒙自然不例外。吕子明在担任都督之前,算得上是东吴的悍将之一。甘宁投奔孙权后,凌统和他非常不对付,因为甘宁从前效力于刘表之时曾射杀了凌统的父亲。一日孙权设宴,凌统趁着宴席提出舞剑助兴,意图刺杀甘宁,而甘宁也不甘示弱,用双戟自卫,眼看一场火并即将上演,此时吕蒙出马吕蒙见二人各无好意,便一手挽牌,一手提刀,立于其中曰:“【二公虽能,皆不如我巧也。】”说罢,【舞起刀牌,将二人分于两下】
两手并用,以刀和盾牌顷刻之间便将两个厮打的大将分开,足见吕蒙战斗力之强。甘宁的战斗力可以说稍弱于张辽,而吕蒙虽然不见得能赢甘宁,但表现着实不差。
按照正常逻辑,吕蒙应当排在四大都督的第一位,但由于他身体不好,所以这极大地影响到了他战斗力的展现,因此只能屈居周瑜之下。
“老实人”鲁肃当排在第三
鲁肃给人以忠厚老实的感觉,仿佛他就是个只会和稀泥的憨憨。然而,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孙刘联盟能够最终促成他功不可没,不仅文韬不弱,鲁肃的战斗力也是强于普通人的。根据记载,鲁肃喜好射箭和剑术,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哥们儿是个练家子。虽然他不曾亲自上战场杀敌,但毕竟熟悉一些武术的套路,真要动起手来,普通人还真未必是他的对手。即便如此,和周瑜吕蒙相比,鲁肃的武功还是要差一大截儿,因此只能排在第三位。
“真正的书生”陆逊排在最末
陆逊可以说是东吴第一位“书生拜将”之人,他是个纯粹的读书人。能够做到大都督,一是靠他的出身,即江东大族陆氏,二是靠他的军事天赋。虽然此人不曾亲自上战场杀敌过,也不喜欢玩什么射箭和剑术,但他的军事才能相当强悍,初出茅庐便通过和吕蒙二人唱双簧骗过了关羽,害的关二爷“大意失荆州”,身死城破;猇亭之战又是一把火将刘备的精锐大军燃烧殆尽。这位凭脑子当上武人头子的书生,可以说战斗力几乎为零。他也毫无疑问地排在了四大都督中的末位。整体来讲,四大都督的战斗力都不怎么强,但脑子却异常好使。对于主帅而言,思维的敏捷性显然比身体上的战斗力更为重要,毕竟行军打仗是几万人对几万人的游戏,而不是一对于的单挑。武将和角斗士是完全不同的角色。正面交手而论,四大都督就是各有十个分身也不够关二爷一个人收拾的,但事实是关二爷被一个病秧子吕蒙加上一个弱书生陆逊给首饰的服服帖帖,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而言,东吴四大都督是三国时期最为成功的武将组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