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最后一战竟然是在远征美洲的墨西哥,而且居然还赢了,迫使对方赔款?这故事真的发生过吗?许多人普遍认为,甲午海战后,大清水师一蹶不振。然而,实际上,在甲午海战结束后,大清迅速展开了对海军的重建。尤其是在大清灭亡前的几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海军改革。1896年11月,甲午海战结束的次年,大清向英国订购了两艘新的巡洋舰——海圻号和海天号。
1906年,清廷设立了“厘定官制馆”,为立宪做准备。与此同时,将兵部改组为陆军部,并在陆军部内设立了海军处,由北洋旧将谭学衡担任主官(海军处副使)。随着溥仪即位,他的亲父载沣开始主政。载沣加快了海军重建的步伐,成立了筹办海军事务处,并将大清的四支舰队(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整合为两支,分别是程璧光指挥的巡洋舰队和沈寿堃指挥的长江舰队。 萨镇冰被任命为海军总司令。1911年6月,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为参加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典礼,大清派出了由程璧光指挥的海圻号巡洋舰进行访问。程璧光是个不寻常的人物,从某种角度来看,他服务过大清四支海军舰队。 他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最初在福建水师旗舰扬武号上服役,后来作为广丙号巡洋舰的舰长(管带)被调到了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前夕,程璧光上书李鸿章,请求让广丙号在北洋水师备战,李鸿章同意了。大清海军整合后,程璧光独领一支舰队(巡洋舰队)。因此,这次大清派他出访规格非常高。 程璧光抵达英国后,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王后亲自接见,给予了非常高的礼遇。完成访英任务后,程璧光并未立即返回,而是驾驶着海圻号横跨大西洋继续前往美洲访问。在美国,他还会见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并向前总统格兰特的墓前敬献了花圈。就在海圻号前往美国的一个月前,墨西哥托雷翁市爆发了一场采取华人为目标的大屠杀,共造成303名华人死亡。 托雷翁是两条铁路交汇的城市,墨西哥总统曾鼓励华人移民来托雷翁建设铁路。然而,由于华人在当地取得了许多工作岗位并在一些行业中形成了垄断,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和愤怒。这导致了相关的排华法案的制定。1911年5月,墨西哥的反动军开始进攻托雷翁,并在进攻前公开发表了反华言论。 在城市被攻破时,不仅有反动军参与施暴,还有托雷翁居民将暴行扩大到了曾经的邻里。尽管反动军首领马德罗在到达现场后下令停止屠杀,但已有303名华人在这场暴行中丧生,占当地华人总数的近一半。事件发生一个月后,清廷委托一位在墨西哥有业务的美国法官调查此事。 初时,清朝政府向墨西哥索赔3000万比索,后来降至600万。在签署正式协议之前,大清灭亡了。1912年11月,国府与墨西哥达成协议,赔偿金额降至300万。规定在1913年2月15日之前支付清偿,然而1913年2月,新上台的墨西哥总统,也就是攻打托雷翁的反动军领袖马德罗遇刺身亡,此事不了了之。 至于清朝海军是否远征墨西哥?这不过是一场误会和臆想而已。海圻号这次出海只是为了参加英国国王的加冕仪式,顺便进行一次巡游。由于两事件的时间相近,墨西哥方面起初也认为这艘船的目的是为了威慑,因此新上台的反动军政府可能也因此同意了赔偿。然而,由于大清在此事上并未得到美国的支持,因此大清官方对外声称,海圻号的美洲访问与墨西哥的屠杀事件无关。 甚至到最后,船只并未真的到达墨西哥,而是停泊在了古巴。他们一分钱也没赔偿,甚至没有道歉。唯一一次官方就此事表态的时候是在去年,原因是我们向他们提供了疫苗。一百多年过去了,他们才这样一带而过。至于所谓的最后一战,你的船都开过去了,老大哥却一言不发,你也没底气称之为战略威慑。更别说停在人家家门口,要钱时都没底气还主动打个折扣。在签署协议时,国都已经灭亡了。哪个列强有面子承认这是一场战争?又有哪个列强好意思说这是不平等条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