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军军长阵前起义被叛徒出卖,徐向前下令缉凶,建国后追认为烈士
迪丽瓦拉
2025-07-06 14:02:53
0

1948年11月19日,国民党所谓的“国防部特别法庭”开庭宣判,一位名为黄樵松的国军军长被列在死刑名单中。而且,国民党仅仅在宣判后数日,便急不可耐地将他枪杀于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刑室。

国军军长黄樵松被枪决前,没有大喊冤枉,也没有怒骂老蒋,反而是正气凛然的高呼:“毛泽东主席万岁!”

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在被枪决前都会高呼自己的信仰,黄樵松既然是国军军长,为何在被枪决前却高呼“毛泽东主席万岁”?而且,黄樵松任职30军的军长并非他的本意,而是胡宗南三次派人催促,又命他的老领导鲁崇义、孙连仲多次劝说,黄樵松这才最终任职(最初任职整编30师师长,后整编30师改为30军任军长),为何事后又要将他枪决呢?

笔者今天就为读者朋友们讲述一下国军军长黄樵松的真实事迹,来为大家解惑,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樵松的人生,本文有点长,您可以慢慢品,细细读!

黄樵松虽然官至国军军长,但他却并非出身官宦世家。他于1901年出生在河南省尉氏县蔡庄乡后黄村,家境贫寒。父亲在农忙之际靠着出苦力,为富户做长工谋生,农闲之时又学了手艺,靠卖糖块、麻花等零货来糊口,如此努力的人,如果放在今时今日,糊口自然无虞,生活也会很富足,但在那个被剥削的年代却并不行,他越努力越贫穷,往往汗流浃背、走街串巷,依然要忍饥挨饿度日。

不过,黄樵松父亲不同于普通人,他认识到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自己宁愿节衣缩食,也要供黄樵松读书。黄樵松因为父亲的鼎力支持,获得了本不该属于贫苦农民儿子的读书机会,他格外珍惜也格外努力,因为少年时期的黄樵松,就已经在自己父亲的身上,切实的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而他当时能做的只有发奋读书,未来改变命运。

黄樵松读书,但又不是纯粹的书生,在他的骨子里不仅有书生意气,更有一种家国情怀,影响他产生如此觉悟的人,正是大家熟知的岳飞!

岳飞大败金兵的古战场名为朱仙镇,正好距离黄樵松的家乡不远,他自然就受到了岳飞精忠报国精神的熏陶,尤其对岳飞的“驱逐胡虏,还我河山”之雄浑壮志感到钦佩,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

对于一个立志报国的青年人来讲,参军抗敌,征战沙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1922年,正值河南遭遇一场大旱,长期缺水的恶劣气候让那里的百姓生活难以为继,国家又积贫积弱失去了救助的能力,看着曾经熟识的人永远倒在他的面前,让黄樵松心中无比悲愤,他决定投笔从戎,立志报国。

冯玉祥的学兵团当时正在招兵买马,黄樵松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毅然决定停止学业,转而投军入伍。然而,黄樵松的一腔热血自然真实炽热,但他的身高却未能达到招兵的标准,因为垫砖头蒙混过关的做法被招兵人员识破,最终只能黯然离开。

空怀报国志,却无报国门,黄樵松的一腔报国热情在走出招兵处大门时转化成悲怆,难以抑制内心情绪的黄樵松,抱着门口的一棵大树大声哀嚎,甚至将树皮咬下来一片。这一幕,正好被走出来的考官见到,当他问及缘由时,深深地被黄樵松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感染,破格让他成为了一名军人。

立志从军的黄樵松如愿以偿后,没有辜负那位破格提拔他入伍的军官,在此后的各项测试中,黄樵松均成绩优异,尤其是在射击这项笔试中,黄樵松表现不俗,常常能弹无虚发,成为靶场中的焦点,但在这些傲人的成绩背后,是黄樵松日日夜夜的勤学苦练,其中的苦与泪、血与汗,自然不用详谈。

同样,黄樵松付出极大努力的同时,也收获很大的成功,仅仅参军2年时间,他就接连得到提拔和晋升,成为冯玉祥卫队连连长后,继而又升任营长。

1930年,史称“中原大战”的一场新军阀大战爆发,黄樵松跟随冯玉祥参加了此战,但是战局并不理想,最终以冯玉祥失败告终,冯无奈出走,其残部被蒋介石收编为26路军,并任命孙连仲为总司令。

这样一来,黄樵松在中原大战以后,就脱离了冯玉祥的军队,而成为国民党军队的一员,孙连仲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他的老领导。

黄樵松虽然改变了阵营,但对于他个人而言倒是影响不大,因为他参军的目的不是求财,也不是跟着某个人求富贵,而且立志参军救国,即便是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幼年时就深刻在他骨子里的爱国思想,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再次引燃了中华民族的怒火,驻守湖北的26路军官兵奔赴华北前线御敌,黄樵松终于迎来了“驱除鞑虏”的良机,此时的黄樵松已经是26路军27师79旅的旅长,但他抗击外敌、忠心报国的决心却初心未改,在行军之初,他便给自己的妻子王怡芳写信表明了自己抗日的坚决态度:

“此次挥师北上,将与日倭决一死战!他不死,我便亡,最后关头便是今日。”

黄樵松随26军陈兵娘子关时,迎来了日寇的一次入侵,1937年10月14日这天,日军的77联队侵入娘子关,黄樵松所率的79旅奋勇迎敌,整整激战两日,战至激烈时,黄樵松身先士卒,亲自带头与日寇进行肉搏战,两天之内进行的肉搏战次数多达10余次,可见此战的惨烈。

黄樵松率部激战,正如他在战前给妻子的信中所写,与日寇搏杀时不顾自身安危,奋勇拼杀,终于击溃入侵的日军,击毙日寇的大队长中岛利男、少佐鲤等,以及其余日军300余人。

黄樵松因此战获胜,心情大好,曾为此赋诗一首:

“陈兵娘子关,壮志搏云天。笑斩鲤登头,放歌大阪山。”

黄樵松作战英勇,战功赫赫,在1938年1月,便因战功升任27师师长。他刚晋升不久,第二战区团长以上军官会议便在洛阳召开,黄樵松在此次会议上结识了八路军将领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人,在交流救国思想时,黄樵松大受启发,认为共产党将领的思路非常正确,而且切实可行,黄樵松对此大为认同,在会后,还特意找到彭德怀,为他拍了一张半身像留作珍藏。

此后,黄樵松的救国思想和觉悟更高,并在台儿庄大捷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938年3月24日,日军矶谷师团来势汹汹,在占领山东省南部的滕县、临城、峄县、枣庄等地后,又直扑韩庄,他们此举的目的只有一个,攻下战略要地台儿庄,打通津浦线。一旦日本侵略者的这个目的达到,战场形势将对我国更加不利。

日军矶谷师团是日本的一个主力部队,配备的火力非常猛, 坦克、战车、重炮一样不缺,而且还有飞机进行空中支援,想要顶住压力固守台儿庄实非易事。

当时负责守备台儿庄的军队是孙连仲部第二集团军下辖的三个师,分别是三十一师、二十七师、三十师,黄樵松作为二十七师师长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

得到守卫台儿庄的命令后,黄樵松率二十七师从柳泉、贾汪地区出发,但他们当时没有运输车,只能徒步前行。行军途中,黄樵松亲眼目睹了侵略者带给人民的伤害,曾经山河壮美的家园,如今已是满目疮痍,山河破碎之悲壮,引得黄樵松由心而发,写下“救国寸肠断,先烈血成河,莫忘山河碎,岂能享安乐?”的诗句。

黄樵松率部参战台儿庄战役后,与日寇在台儿庄进行了惨烈的搏杀,给日寇迎头痛击,取得台儿庄大捷。但他所率领的二十七师,也因为战争的惨烈,人数急剧减少,战后仅编为一个旅(不久后扩编为师)。

台儿庄大捷后,黄樵松马不停蹄,又参加了多次抗日的战斗和战役,其中包括武汉大会战、豫南截击战、信阳攻坚战和南阳守卫战等,每一场战役无不是以性命相搏,给日寇以迎头痛击,黄樵松最厉害的一次,也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高光时刻,在1940年率部在豫南死战,一举歼敌2000余人,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当时被全国的媒体争相报道!

黄樵松在抗日的战场上屡建军功,最让人难忘的一次,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抗日的激战,当属南阳保卫战,时任任68军143师师长的黄樵松,率部固守南阳,面对7万余人的日军丝毫没有惧色,反而为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亲自书写五个大字:“黄樵松灵枢”,以表自己此战抱着誓死与南阳共存亡的决心。

黄樵松白日指挥作战,夜间亲临阵地查看,整整七个昼夜,黄樵松率部用鲜血筑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长城,愣是打退了日军组织的四次进攻并歼敌三千余。

战后,黄樵松抬棺战日寇被传为佳话,他誓死捍卫领土的精神也激励着每一位抗日的爱国官兵,直到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取得了最终的抗日胜利,真正做到了“驱除鞑虏”的理想。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黄樵松多年征战,取得赫赫战功的他,任国民党整编30师副师长。当他听闻国民党要继续打内战之时,深感失望,不愿意再见到生灵涂炭的黄樵松,选择请假回乡,他在开封闲住期间,手书一首诗悬于住处:

“十年戎马久离家,踏遍关山与水涯。待到功成归故里,携儿月下种梅花。”

黄樵松厌战的情绪已经很明显,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仅仅闲居一年后,黄樵松便被强行召回军中,升任整编30师师长,但他不愿意打内战的情绪却始终不减。

1948年,阎锡山固守的临汾重镇被解放军攻克,阎锡山负隅顽抗所倚仗的十万余精锐部队,也在晋中战役中被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等部所消灭,其野战军总司令赵承授也在此战中被俘,我军士气大振,一路势如破竹,解放了除太原以外的晋中地区,使太原城成为一座孤城。

如果太原被解放,国民党在华北将失去最后的落脚点,蒋介石听闻太原告急令胡宗南派军增援太原。太原此时已成孤城,被解放只是时间问题,增援太原的部队,无异于飞蛾扑火,胡宗南不愿违命,又想保存实力,便派了非自己嫡系的整编30师前往增援太原。

时任整编30师师长的黄樵松本就不愿打内战,此时自然不愿执行命令,在部队集结西安机场整装待发时,黄樵松在此时称病住进医院,希望以此来躲避增援太原。可惜,胡宗南并不打算就此放过他,连下三次命令催促,最后一次派人时甚至带上了他的手谕。

胡宗南的意图非常明显,如果再推脱不去,恐怕就要以抗命来处理了。黄樵松的老长官鲁崇 义、孙连仲见状,也纷纷前去劝说。最终,黄樵松见没有回旋余地了,只好硬着头皮率部赶往太原,后来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时,决定将整编30师改为30军,黄樵松则任30军军长。

那么,胡宗南为何一定要坚持派黄樵松前往太原呢?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黄樵松的守城能力很强,这一点在军界有目共睹,南阳守卫战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第二,黄樵松虽然最终官居国军军长,但他在国民党当局其实早已失去了信任,因为在1940年初,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接到密报后,对共产党人进行抓捕,黄樵松起初按兵不动,后期则亲自出面,力保下被国民党逮捕的陈扶民、杜新民等七人。

黄樵松此次率军增援太原,实在无奈,因为他本身就反对内战,甚至对共产党十分钦佩,自然不可能如同当年在南阳一样“抬棺出战”。而且,晋中战役以后,太原已经是国民党在华北的唯一据点,四面被围之下,面对的又是极得民心的解放军,太原解放是迟早的事情,拼死抵抗没有任何意义,只会给太原老百姓带来无谓的灾难。

相比之下,阎锡山则完全是另一种态度,他不仅不愿意投降,在乞求蒋介石派来增援的同时,还积极扩充自己的军队,又大量建造碉堡,梅花碉、子母碉、方碉、圆碉、人字碉遍布太原城的各个角落,为了增加军队负隅顽抗的信心,阎锡山还大力鼓吹:“共军能攻占临汾 ,但绝攻不破太原城防。”

其实,阎锡山之所以坚持顽抗,就是为了保住自己老巢,他所建造的碉堡虽然会给解放军造成一些麻烦,但大势所趋之下,根本不可能阻止太原解放。

徐向前作为解放太原的总指挥,其实早已制定好了解放太原的策略:“以围困、瓦解为主,固守已得阵地,以军事围困与政治瓦解相结合,逐步消灭敌人。”

徐向前深谙兵法韬略,策略制定后,我军的宣传品立刻就“飞”进了太原城,落在太原城中老百姓的手里,上面写道:

“晋中各县,土地平分。阎军官兵,家中照分。男女老少,每人一份。快逃回家,参加平分。”

而且,解放军做宣传时针对性极强,会针对不同的人群做出不同的宣传,令敌人从内部瓦解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城中百姓。比如,解放军针对陕西调来的援军,则不以平分土地做宣传,而是说:

“胡宗南,恐慌在西安。蒋介石,准备逃台湾。太原城,很快被攻占三十军,你们怎么办?”

仅从宣传这部分来看,解放军的宣传要更为有效,因为解放军所宣传的每一个字都是实话,也是实情,在宣传中的承诺也都会一一兑现,相比之下,阎锡山虚张声势的吹嘘,就显得太过空洞,也是对城内百姓极不负责的表现。

自古以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太原城被解放已成必然,多年来征战沙场的黄樵松对此再清楚不过。就在黄樵松茫然不决时,他的西北军老上级、起义将领高树勋来了一封信,在信中尽是劝其弃暗投明之言。

黄樵松读罢,心中豁然开朗,他手底下的士兵,无不是这些年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战士,他自然要为他们谋一个好的出路,这个出路绝不是战死太原,他决定阵前起义!

黄樵松遂派自己信任的谍报队长王震宇和队员王裕家暗中前往解放军阵地,将一封黄樵松表达起义决心的亲笔信交给徐向前总司令。徐向前阅信完毕,亲自复信一封,在信中写道:

“贵军长为早日解放太原30万人民于水火,拟高举义旗,实属对山西人民一大贡献。向前保证贵军起义后仍编为一个军,一切待遇与人民解放军同。惟时机紧迫,为更慎密计,事不宜迟。”

黄樵松收到信后,再派王震宇和王裕家前往解放军阵地,这一次是派他们商定具体的起义事宜。

黄樵松见起义已经进展得差不多了,便通过电话把戴炳南叫到宿舍,将徐向前、高树勋的信件交给他看,并将起义的事情和盘托出。

戴炳南是27师师长,跟着黄樵松已经十几年了,是黄樵松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干将,黄樵松对他一直信任有加,所以,此次才将阵前起义这么重大的事情对他事无巨细的讲清楚,让他亲自去通传各个团长,准备起义。

戴炳南知道黄樵松要起义后,并未积极响应,而是劝黄樵松再推迟几天,声称自己的家眷还在西安,黄樵松自然不肯推迟,因为起义的时间和地点已经确定,哪能随意更改。戴炳南见事情已经没有余地,便答应了下来,转身离开了。

黄樵松以为戴炳南去通知各个团长了,他又哪里知道,戴炳南返回师部后,不仅没有将起义的事情通知各个团长,反而找来同样在军中任职的把兄弟仵德厚,将所有团长都集中控制起来,自己则急忙赶往绥靖公署向阎锡山告密去了。

当晚10点,阎锡山就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诱捕了黄樵松,又逮捕了归来的谍报队长王震宇、队员王裕家以及 同来的解放军联络干部晋夫等人,并于11月6日,将他们押往南京。

在南京的法庭上,当所谓的法官问及黄樵松为何叛变时,黄樵松义正词严驳斥说:

“我不是叛变,我是不愿打屠杀人民的内战!”接着为同伴掩护说;“宣传部长(指晋夫)是我请来的,王震宇是我命令他去的。要杀杀我一个人,他们无罪!”

最终,“法庭”竟以“率部投降共军”的罪名,判处黄樵松、王震宇死刑。以“煽惑军人逃叛既遂罪”,判处晋夫死刑,将黄樵松、晋夫、王震宇三人残忍枪杀。

期间,黄樵松的妻子王怡芳及其他人多方奔走也未能营救成功,最终王怡芳托人买通狱卒,才运出了3人的遗体,葬于南京莫愁湖畔,成为她悲凉之情的最后寄托地。

戴炳南则靠着出卖自己的领导、战友换来了晋升,被阎锡山任命为30军代军长,仵德厚则被任命为27师代师长,二人得钱数万。

戴炳南的不义之举,不仅害死了黄樵松,同时让太原战祸延长,百姓中因此被冻死饿死者众多。

徐向前曾在太原解放前夕愤怒下令,一定要缉拿到害死黄樵松、晋夫、王震宇三人的凶手戴炳南。

4月24日,太原解放后,带着命令的解放军查遍俘虏营,却始终没查到戴炳南,显然,狡猾的戴炳南已经隐蔽起来。

随着我方积极搜捕之下,我第十八兵团敌工科终于在俘虏营中的排查中发现了线索,有俘虏检举出戴炳南的贴身卫士李士杰。

李士杰被揪出来以后,很快就被带到一科办公室,当被问及戴炳南的下落时,李士杰言之凿凿地说,4月22日下午,戴炳南在东城墙上督战时,被炮弹炸死了。

李士杰所汇报的情况,立即上报到徐向前那里,徐向前得知李士杰的“交代”后,当即就识破了他的谎言,因为4月22日下午,他压根就没派炮兵攻击太原城东城墙,哪里来的炮弹炸死戴炳南呢?

李士杰的谎言被戳穿后,多次对他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告诉他我党的政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大功受奖。”而且,只要立功,不仅可以安排工作,愿意回家的还发路费。李士杰没有顾虑之后,这才讲出了实情。

原来,戴炳南自知罪孽深重,太原解放之日绝不会有好果子吃,在太原解放前夕的4月22日,当天下午,戴炳南找到李士杰,让他谎称自己在小东门附近被炮弹炸死了。为了逼真,他还特意到东门城墙上转了一圈。

事后,戴炳南让李士杰给他送到了开化寺阴阳巷2号院,那里不是他的家,而是他妻子潘德荣的姐姐家,姐姐叫潘德华,姐夫叫高尊愈,在原绥署任少校秘书。

阴阳巷2号院地处繁华街市,过往的行人很多,不适合大范围的 戒严,尤其是在太原解放之初,更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经过研究决定,对戴炳南的抓捕采取小范围的阴阳巷封锁,同时派暗哨在四周,同时派人到2号院的房顶居高临下监视,防止戴炳南外逃。

准备完毕后,市局一科的公安战士向阴阳巷2号院进发,当他们按照计划布置完毕,4名公安人员带着手枪前去敲门,开门的人是高尊愈,当被问及戴炳南在哪里时,他脸色惨败,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公安战士随后进行快速搜捕。

一同赶来的李士杰向西 房的方向大喊:“戴军长,你快出来!”几声过后不见反应,公安战士捅破窗户纸观察,发现戴炳南正从桌子底子往出爬呢,于是,大家一拥而入,将他逮了个正着。

戴炳南被抓住时,身着一身黑衣,腰系红腰带,经过搜查后发现,腰带中藏着三根金条。随后,他被戴上手铐,押到卡车上,押送到市公安局。

在狱中,戴炳南对他所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同年的7月8日,山西省特别审判庭开庭公审,判处戴炳南死刑,帮凶仵德厚10年有期徒刑。戴炳南被枪决的地点是在南门外,有很多的百姓围观,戴炳南倒下去的时候,无不拍手称快。

1950年,黄樵松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王怡芳母子按烈士家属受到上级优待,王怡芳得到中南地区发给的《革命烈士家属光荣纪念证》。

黄夫人王怡芳被安排到一所小学任教,七名子女不仅生活有保证,教育也有保证,都得到了中小学和大学的相应教育,毕业后,有的当了工人,有的成为干部,六子黄同文则选择继承父亲遗志,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黄樵松烈士,具备极强的民族气节,他在抗日战场上抬棺而战,视死如归,一生戎马,心系祖国,正是因为他心中有着崇高的爱国思想,在英勇就义之时,才能高呼:“毛泽东主席万岁!”

黄樵松烈士虽死犹生,他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的精神将永远长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毛... 1976年9月9日下午4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毛主席逝世的消息。远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吴吉清听到后放...
原创 夷... 如果一个大臣或皇帝一生中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争和动乱,他的生命就是不完整的,就像一个婴儿。如果世界局势稍...
原创 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战争逐渐减少,人民生活也渐渐稳定下来,政治经济等方面也有了不小的发展。中央认为,是时...
原创 粟... 粟裕司令陈毅政委:这个组合现实吗?答案是不,看看他们的经历! 陈毅和粟裕的组合在我军历史上鼎鼎大名...
原创 隋... 在古代历史上,隋末唐初也是比较有名的乱世。在这一历史阶段,出了不少割据一方的诸侯。伴随着《隋唐演义》...
原创 此... 对于将领来说,胜负并不是绝对的,往往与当时的地理、人心、精神,甚至政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冰家常说...
原创 他... 他临死前哀叹:“我若一死,大清亡矣!”果然,10天后清朝灭亡 我们都知道自从始皇帝开创秦朝之后,中国...
一份报告中的“纪律密码” 城口县红军公园 城口苏维埃政权纪念碑 城口,踞三省门户、扼四方咽喉,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创 郭... 在郭汝瑰的心中,铜梁县的郭家庄园仿佛是一个沉淀了千年历史智慧的宝库,充满着昔日辉煌的记忆和古老的学问...
【有声海报】被珍藏在枕套内的红... 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 在甘肃这片红色热土上,无数革命文物见证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为...
原创 栗... 日军将领在菲律宾莱特岛战死的,有铃木宗作、山县栗花生、牧野四郎等人,本文主要介绍栗栖猛夫,此人以陆军...
原创 董... 在《康熙王朝》中董鄂妃更像是与顺治帝相依为命的患难夫妻,二人互相取暖,谁也离不开谁;看着董鄂妃与顺治...
原创 山... 相对而言,在我党的各个战场上,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是比较晚的。 其实,山东的共产党组织还是成立的比较...
原创 为... 说水浒,就不能不提武松。许多人都很推崇武松,客观来说,武松并不完美。父母早亡,所以他是武大郎带着养大...
原创 枪...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历史总结不光伟人有,以下两个政党也有类似的念头。他们说干就干,在民国时期闹出了不...
原创 民... 民国时期,日本人在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军首领张学良以为日军只是小规模的进攻,为了不让事态扩...
原创 兵... 世友上将原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与粟裕麾下的叶飞、王必成、陶勇等人同列为纵队级司令员。在华野已...
原创 陈... 【前言】 说起陈赓啊,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心里真是难过,总是为他英年早逝感到惋惜。他啊,还不到60岁就...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自努尔哈赤开始,清朝历史上一共有12个皇帝,其中有在位时间最长的康...
原创 邓... 1980年,中央军委决定将海军副政治委员杜义德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员。任命前,他的老上级邓小平与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