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取代隋朝,是偶然还是必然?
迪丽瓦拉
2025-07-07 19:33:43
0

唐朝是中华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朝代之一,其建立者唐高祖李渊,本人曾是隋朝的贵族。在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和三征高丽后,隋朝底层人民难以承受,最终选择揭竿而起。而李渊借助这一股浪潮,建立了唐朝。事后看来,隋朝二世而亡是一个偶然性事件。

如果隋炀帝不搞那些耗尽民力民财的大型工程,根本不会有人只认为隋朝会二世而亡。因为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在他二十八年的统治中,几乎消灭了所有会威胁到隋朝统治的隐患。如此看来,唐朝取代隋朝,只是一个偶然?这么说或许有些道理。

但我对这一点也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唐朝取代隋朝的历史机遇的确是偶然,但不能说没有这个偶然,唐朝就没有可能取代隋朝。至于我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自魏晋以来,门阀制度盛行。一个家族做大之后,就有可能取代皇帝的位置。

这就是魏晋南北朝屡见不鲜的篡位禅让现象的由来,隋朝虽然开创科举,想用科举来打通社会上下层之间的交流,借此削弱门阀势力。但因为制度刚刚实施,效果并没有很快体现出来。所以本质上,隋朝还是个被门阀制度把持的王朝,也很有可能出现大家族篡位。

因此如果隋朝也出现一个幼君,那李渊的家族篡夺隋朝的江山也不是没有可能。也许有人会问,关陇集团也不是只有李渊一家,不是有八大家族吗?为什么你认为就一定是李渊可以成功篡位?其他家族没有可能篡位吗?其他家族当然有可能参与篡位。

但我认为李渊成功篡位的可能性最大,至于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李渊手下的能人足够多,几个儿子都不是等闲之辈。虽然因为历史的成王败寇论,李渊被李世民打败的几个儿子被人为贬低。但实际上,被贬低的那几个儿子,其实能力也还可以,没有那么不堪。

加上最能干的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以及他手下笼络的一堆人才。如果几个大家族为了争夺隋朝的帝位而大打出手,那毫无疑问,我认为李渊成功的概率最高。所以回到文章的题目,唐朝取代隋朝,是偶然还是必然?其实这个问题就很好回答了,如果李渊有意夺位。

那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必然,因为即使幼君的出现是个偶然时间。但李渊如果有了夺位的心思,他完全可以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强行造就一位幼君。手段也很好理解,诸如暗杀年长的皇帝,或者逼迫年长的皇室成员让出皇位继承权,方法不一而论。

总之只要是幼君上位,李渊就有了摄政的理由。而到最后,李渊自然也有可能篡夺隋朝的江山,就像杨坚篡夺北周江山一般,这只是照本宣科罢了。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隋朝一大将杀李渊儿子掘李家祖坟,他女儿却成了李世民老婆! 隋朝后期政治腐败,官员从上到下只知道鱼肉百...
原创 如... 一提到开国皇帝,我们就能想到一大堆名字,比如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晋武帝司马炎,隋文帝杨坚,唐高祖...
原创 韩... 韩信当然有谋反,而且证据确凿。 《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
原创 李... 虽然朱元璋是从乞丐做到皇帝,难度明显更大,但我还是认为李世民会获胜。 李世民能够获胜的原因不是他的团...
原创 陶...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向来被认为体现了陶渊明不畏权贵、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不过,在这个品...
原创 满... 北宋在靖康之年被金国灭亡后,从金国脱逃的赵构在大宋军民的协助下,又在南方重新立国,史称南宋。南宋政权...
原创 皇...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标榜自己为“命世之君,创制显庸”的丰功伟绩,往往“不肯因袭前代”,必定要...
学党史·兴法治丨《中国共产党百...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33 1月1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革...
原创 上... 著名作者杨朔曾在他的名篇《金星英雄》中写道: “这个19岁的青年活生生地说明了敌人为什么在朝鲜碰得头...
原创 元... 今天继续聊“两都之战”。 两都之战,顾名思义,就是当时出现了两个皇上,上都一个皇上,大都一个皇上,两...
原创 明...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种情况是我国古代读书人的普遍追求,通过这句话不仅能看出古代人们...
原创 古... 古代,每到王朝末期,统治腐败,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就会爆发大规模的起义。起义领袖大多出生于社会底层,如...
三国真正的枭雄:一生战功卓著,... 我们都知道啊,在东汉的末期,汉献帝的软弱无能给了枭雄曹操一个很大的机会,让曹操能挟天子,令诸侯几乎占...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里,许褚可是曹操麾下的第一猛将,战斗力超强。那么在许褚的战斗生涯中,到底有哪些人比他更...
原创 随... 公元前205年,刘邦由于轻敌,在彭城率领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败于项羽的三万楚军,无奈之中,他采用张良“下...
原创 古... 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描述了武将们在历史中的尴尬地位。面对外部军事...
原创 长... 白起甘愿赴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秦国的军事制度,不允许他造反! 而且,在被赐死之前,秦昭襄王...
原创 百...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领麾下十几万精兵发动叛乱。叛军...
原创 天... 因为正常打赵云也不见得能干掉高览,至少不可能在一个回合之内就结果高览的性命。虽然高览出场不多,但并不...
原创 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