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近现代考古工作中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除了外出展览、宣传,这些文物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全国各地博物馆里面待着,静待游客们前来欣赏自己。除了供人们欣赏,还可以令人思考古人的思想方式和生活状况,学习前前人的智慧,以史为鉴服务当下社会,这也许也是众多出土的文物“穿越”千年来到现代社会的意义所在吧
说到博物馆,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馆,必须要说到的就是湖北博物馆了,湖北博物馆是全国中央和地方共同建造的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名是由著名政治家董必武先生亲笔题写,综合实力可见一斑。馆中收藏文物多达26万件,国家一级文物、国宝级文物也是数不胜数,其中更是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古乐器陈列展厅。但最需要详细介绍的还是馆中的4大镇馆文物,这4件文物就算放在世界上都是难得一见的无价珍宝。
说到古代音乐、古代乐器,人们第一反应肯定就是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古代宫廷奏乐器我们在电视电影上都看过,一套完整的奏乐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编钟,编钟是用一种长柄的棒槌根据编号的乐谱敲击从而发出美妙的乐曲。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无疑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出土古代乐器中最惊艳的,曾侯乙编钟以其精湛的制造技艺和出色的音乐性能为世人熟知。有音乐造诣的考古家曾用棒槌敲击编钟,发出了编钟“穿越”千年后的第一声,声乐的清脆悦耳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一把在地下深埋数千年剑身依然寒光逼人、剑刃锋利无比的青铜古剑。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楚墓中,因剑身上刻有“越王鸠浅,自作用剑”字样小篆铭文,断定为此剑就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越国著名国军-勾践的随身佩剑。勾践剑在墓中被发现的时候,在场所有考古专家目光都投向了它,想象不到,埋藏了数千年的青铜剑还能如此完好和锋利。后来专家们通过检测发现,古剑千年不锈的原因之一是:剑身上镀有一层特殊含镍合金,可保剑身不锈。在出土的古代青铜剑中,越王勾践剑认第二,无剑敢人第一。
元代青花瓷中的一种,主要特征是瓶口较小且有点外翻的感觉,梅瓶一词来源于《饮流斋说瓷》:“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痩骨相称,故曰梅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瓶身布满泛青白釉,视觉审美感极强。瓶子的主题“四爱”指的就是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梅、陶渊明爱菊,“四爱”均是清廉高雅的象征,如此制作精良和蕴含世间哲学的青花瓷器在古代并不多见,流传存世更是少之又少,可见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在我国古代青花瓷器中的地位之高。
化石严格来说普通的其实并不能算是文物,但是郧县人头化石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历史考古价值可以划为文物行列。郧县人头化石是考古家在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发现的,历史学者认为“郧县人”是属于早期原始直立人种,距今已有100万年历史。令人惊奇的是,“郧县人”比发现的同期其他直立人相比,他们的头颅发育的程度已经接近现代人,而且面部还原后发现“郧县人”除了鼻梁与欧洲人相似外,外观也几乎与现代人一致。这也让考古家们思考,百万年前地球上是不是已经有比较先进的文明,由于地球环境变化导致灭绝,然后人类再重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