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若八国联军打的是明朝,50万明军大战5万八国联军,明军能赢吗?
迪丽瓦拉
2025-07-08 10:32:50
0

#深度好文计划#异族的炮火狂轰滥炸着古老的神龛——试想,若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明朝的疆土,又将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弥漫起怎样的战火硝烟?

1900年,八国联军以“剿灭义和团”为名,派遣五万铁骑挥师入华。侵略者贪婪无度,肆意践踏,天津城顷刻间化为废墟,战火迅速蔓延至北京城下。然而,此时的北京已人去城空,满城寂寥,主人早已俯首称臣。

他们未曾预见,明朝往昔曾屡次挫败外敌的侵略。即便敌军穷凶极恶,紧追不舍,明军将士仍奋勇抵抗,决不后退。终使得侵略者徒劳无功,空手而归。明朝将士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

公元1644年,明朝的辉煌终究未能逃脱覆灭的宿命。倘若时光倒流,八国联军的炮火转而指向明朝的心脏——紫禁城,结局又将如何呢?历史的河流,究竟会演绎出怎样的波澜壮阔?

【一、艰难维持的明朝,内忧外患如影随形】

鲜为人知的是,明朝在抵御外患方面,并非始终处于下风。明朝在历史上的对外战争中,曾有过不少辉煌的战绩和出色的表现,其勇气和智慧令人钦佩。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明朝视为外患的受害者,而应全面客观地看待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明太祖朱元璋,开国英主,深知外患之危甚于猛虎,故对边防军事尤为上心。他巧施儒家文化,旨在同化四邻,同时以铁腕震慑欧洲列强。在他的英明领导下,明朝国势强盛,四方百姓安居乐业,尽享太平盛世。

在他的继任者明成祖永乐年间,军事家蓝玉便提出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沿海居民的海上活动,遏制海外贸易。朝廷于东南沿海地区设立层层卫所,加强重兵驻防,严防倭寇侵扰百姓。每逢外敌肆虐,明军必定迎头痛击,令其溃不成军。

明成祖永乐年间,精心组建了一支空前绝后的火器部队——神机营,配备重型火枪、各式火炮等尖端武器,使明朝火炮技术与数量均领先欧洲。此优势让明朝屡次挫败葡萄牙、荷兰殖民者的侵犯,保卫了国家海疆的安宁。

然而美好时光终难长久,明朝国力逐渐衰退。万历年间,倭寇肆虐,频频侵犯我国东南沿海,百姓深受其害。明朝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虽奋力抵抗,但屡遭挫败,沿海防务愈发艰难,国家前途堪忧。

与此同时,后金部落崛起于北方边陲,屡次侵扰明朝边境。明神宗遣大将杨镐北上迎战,然军需匮乏,只得退守长城。明朝周边局势愈显紧张,内忧外患,形势岌岌可危。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朝北疆告急。天启帝亲自挂帅出征,却不幸英勇牺牲。明朝北方防线岌岌可危,唯有袁崇焕指挥关宁锦衣卫残部坚守宁远,成为明朝最黑暗时刻的一缕曙光,为明朝带来了宝贵的胜利希望。

【二、崇祯皇帝誓死捍卫国土,最终难逃厄运】

1627年,明熹宗之弟明思宗崇祯帝继位称帝。此时的明朝已是山穷水尽,内忧外患遍地。崇祯帝即位后,力图扭转乾坤,拯救这个濒临灭亡的朝代。

他选择继续委任袁崇焕固守边关,与后金长期消耗。同时着手整顿军纪,惩治贪污腐败之徒,减轻赋税以安抚百姓,四处筹措军费以支持边关军队。然而这一切努力都难以抵挡时运的洪流。前线战局仍然接连告急。

1629年,明军主力在达尔汉麦田被后金军队全歼。这场惨败直接导致了宁远关宁的丧失。1634年,明朝北方重镇盛京也沦陷,明军死伤惨重。1636年,后金军队东征直逼北京城下,崇祯帝亲临城头巡视,誓死保家卫国。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崇祯皇帝也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他先是处决了袁崇焕以泄愤,又留下遗诏托付亲王,准备退守南方。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尽,明朝至此走向终结。

【三、设想八国联军打向明朝,结局又将如何?】

历史早已昭示,明朝在外患重压下终难逃覆灭的命运。然倘若回溯至1644年,明朝尚存一线生机之际,突遇装备重型武器的八国联军侵袭,明军又将如何应对?其表现又将如何引人深思?

八国联军拥有蒸汽轮船和先进重炮,可以迅速开进京师腹地。明军人数众多但武器落后,恐怕很难阻挡像滚滚洪水一般汹涌而来的现代化入侵军。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明朝曾经是海禁政策的鼻祖和倡导者。在沿海地区防务应该绝无疏漏。可以想见,明军必定会调动沿海所有的精锐部队,固守各处重要海防要塞,以死战到底。

以这些沿海要塞为据点,明军可以尽量运用智谋,布置水雷地雷进行海上骚扰。也可以出动所有可用的军舰进行海上迂回包抄,努力切断八国联军的海上补给线。这样或许可以将联军拖住脚步,使其疲于奔命,很难长期深入明朝腹地。

与此同时,明军可以借鉴袁崇焕在宁远固守的策略,沿京杭大运河一线布防,以运河天险进行阻击。全国边防军的精锐都可以调动起来,誓死守卫京师。

但是即便如此,明军面对先进武器的联军依然形势艰难。关键问题在于,明朝没有经历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科技进步。虽然拥有足够的勇气,却欠缺对应策略。难以与装备精良的联军抗衡。仅凭蛮勇很可能难逃亡国的命运。

【结语】

写到这里,不禁唏嘘明朝的沦陷。那样一个文明灿烂、造诣高深的王朝,终究也难逃时代洪流的吞没。

我们既不应过分苛责明末统治者的软弱无能,也不该轻言若当年明军多一些斗志,就能力挽狂澜。因为历史无法假设,我们只能静观时势使然。

回首往昔,历史教训犹如明镜,国家的兴衰非单一因素所致。一时的挫折不应抹杀一个文明的辉煌。明朝的荣光犹在眼前,其灿烂成就值得我们深深缅怀与敬仰,不应因短暂的失败而轻视其伟大贡献。

铭记过往的艰辛与磨砺,矢志追求民族的伟大复兴,方能与时俱进,实现蓬勃发展。时光流转,河清海晏已历千秋,但唯有汲取历史的智慧,方能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书写崭新的篇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话说198年冬十月,北风凛冽,寒气刺骨,曹操率领大军火速赶往救援刘备,同时顺道讨伐老对手吕布。吕布被...
原创 唐... 李豫(公元727年—公元779年),唐肃宗的长子,于公元762年继位,年号“宝应”,后改年号“广德”...
原创 明... 朱元璋即位为皇帝后,开始实行全国避讳“猪”字,因为“猪”和“朱”同音,这在当时的社会是一种普遍现象。...
原创 赤...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经典战役,每一场都是值得深究的历史事件。但我们要认识到,《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
原创 嬴...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惠文王的次子,他的地位在秦国王室中并不显赫,远不如长子那般受重视。母亲是秦惠文王的妾...
原创 古...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始,这个时期被称为中世纪,又常被称为“...
原创 隋... 罗士信被誉为隋唐时期的首位勇将,但他未能跻身隋唐十三杰的行列,许多人对此感到疑惑,究竟原因何在呢?其...
原创 诸...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在这部经典小说中,诸葛亮以其超凡的智谋和卓越的才能,被誉为谋略的巅峰...
原创 嬴...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创造了许多显著的成就。然而,由于他的一些做法未能赢得当时人民的广泛...
原创 汉... 韩信,作为汉初三大功臣之一,他最终被除掉的原因是复杂且具有必然性的,主要归结于政治上的冲突。其中,最...
原创 她...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体系极为显著,女性常常处于服从和隐忍的角色,尤其是在皇室中,皇帝被视为至高无上...
原创 武... 三国时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代之一。这一时期,英雄辈出,正如古话所云“乱世出豪杰”。在这场...
原创 皇...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绝代美人的姐妹花,其中在清朝时期,有一对引人注目的姐妹,她们便是孝庄和海兰...
原创 两... 超级大国如何合并? 所谓超级大国,指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这些国家在经济、军事、科技...
原创 李... 在明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的统治引发了大规模的不满情绪,导致了数以千计的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地爆发...
原创 韩... 前言 真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韩国又搞事了!他们竟然把黄豆酱和酱油送去联合国申遗。 韩国网友们转...
原创 多... 多尔衮曾经距离皇位仅一步之遥,然而他为何没有选择直接称帝呢?这不是因为孝庄的缘故。除了皇太极以外,多...
原创 太... 提到太平天国,许多人对此都耳熟能详。作为这场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的首领,洪秀全无疑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原创 古...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记载了四百多位皇帝,其中有超过99%的皇帝受到后世的批评和指责。然而,也有一些皇帝...
原创 沈... 沈阳自古以来就有着长达2300年的建城历史,而如今,我们揭开这一历史谜团的关键正位于浑南的上伯官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