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主席对曾志说:趁江青未至,速将贺子珍迎来。
时隔22年,两人再次相见。毛主席为什么提出见贺子珍?
1959年的庐山会议意外地成为毛主席与贺子珍重逢的契机,这一切的促成者,是曾志的闺蜜曾志。
时间回到1937年,贺子珍与毛主席的情感出现波折。彼时,曾志恰好踏入西安,虽未与贺子珍相遇,后来在延安从毛主席口中得知这段往事的细枝末节,主席坦诚地表达对贺子珍的深厚情感,十年夫妻之情,难以割舍。
时光荏苒,22年转瞬即逝。当曾志随丈夫陶铸参加庐山会议时,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促成毛主席与贺子珍的重逢。
在南昌探望贺子珍后,曾志立即返回庐山,向毛主席转达贺子珍的近况,并转达主席想见贺子珍的强烈愿望。
毛主席恳请曾志协助安排会面,趁江青还没有上山之前,将贺子珍接来。
主席还特别指定具体的时间和人员安排,确保这次会面能够顺利进行。
在汪东兴的周密安排下,原本由曾志和朱旦华负责的会面事宜,考虑江青可能引发的风波,最终改由杨尚奎的夫人水静来承担这一重任。
1959年7月9日深夜,毛主席与贺子珍再次相见。主席询问贺子珍的身体状况与日常生活。
话题不经意间转至贺子珍在苏联的过往,毛主席轻声叹息,仿佛是在责备又似在自责:“你那时为何执意要离开呢?”
贺子珍闻言,心中五味杂陈,声音哽咽地回应:“那时我太不懂事了”,贺子珍与毛主席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当时为何要前往苏联?
1927年,在井冈山上,毛主席暂住于贺子珍邻近的屋舍。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情感在不经意间悄然萌芽,并日益深厚。
在朱德、陈毅等革命战友的热心推动下,毛主席与贺子珍于1928年在井冈山正式结为伴侣。
时光流逝,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敌机轰鸣,警报声骤然响起,贺子珍迅速投入到紧急的疏散行动中。面对行动不便的重伤员,她挺身而出,奋力奔跑在危险与希望之间。
命运弄人,贺子珍在爆炸中不幸受伤,全身多处被弹片击中,伤势严重,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与康复,贺子珍决定前往苏联。
事实上,外部环境的微妙变化,也成为贺子珍与毛主席关系紧张的一个催化剂。当时,贺子珍的内心逐渐被不安与焦虑所笼罩。
某一日,当贺子珍意外目睹毛主席与美国女记者之间看似亲密的拥抱时,她不顾一切地推搡起那位记者。
面对贺子珍的失控行为,毛主席虽感无奈,但仍坚持原则,要求她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撰写书面检查以作自省。
当毛主席后来亲自向她解释,那只是美国人特有的开放礼仪,并无他意时,贺子珍陷入更深层次的自我怀疑与迷茫之中。
贺子珍开始质疑自己的出身与学识,担忧自己在毛主席身边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遭受轻视。
这份内心的挣扎与不安,最终促使贺子珍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1937年,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贺子珍负气出走苏联。
贺子珍在1959年首次踏上庐山之后,又分别于1960年、1962年和1966年多次造访。令人遗憾的是,自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机会与毛主席相见,这也成了贺子珍心中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