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可以点点右上角的“关注”噢,每天为您奉上不一样的故事,您可以留下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常常离开中南海,前往祖国各地视察,听取领导干部汇报工作,实地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试想一下,若是在视察途中,给毛主席汇报工作,毛主席问的问题,一个也答不上来,是怎样一种处境?
而这样的事情就真真切切地发生河南南阳县委书记魏兆铭的身上。
图|毛主席
毛主席与南阳
毛主席与南阳有着很深刻的缘分。
南阳,古称宛,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的南阳盆地,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孕育过张衡、张仲景、范蠡、诸葛亮、姜子牙、百里奚等历史名人。从战争的角度而言,南阳更是一个“得之则利”“先至得天下之众”的要地。
抗战胜利后,进入解放战争时期。
1948年5月,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以陈毅为第二书记的中原局,和以刘伯承为司令员的中原军区成立。作为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阳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度成为中原解放战场的指挥中心。
从1945年到1947年,在中原解放区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桐柏山区、南阳、襄阳、老河口3个军事重镇的联结点邓县都先后取得解放。之后的宛东、宛西战役,又使得使豫西解放区和桐柏解放区连成一片,南阳的解放至关重要。
图|宛西战役经过要图
1948年11月2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等人在南阳城西的王村镇召开会议,部署解放南阳城的任务。6纵看准形势,在豫西第六军分区39团的配合下,向南阳城外的敌人发起攻击。守在城外的王凌云是十三绥靖区司令兼行政长官,被蒋介石委以重任,驻守南阳。
国民党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深知,在人民解放军的阵势下,南阳是他们守不住的,还曾劝王凌云早早做好撤退准备。但王凌云没有将白崇禧的忠告重视起来,等6纵兵临城下,王凌云这才仓促弃城而逃。
11月3日,解放军一部分追击王凌云部,一部分进驻南阳城,开展维护治安、宣传群众和接管南阳的各项工作。翌日,南阳城内再无战火、硝烟,一切都恢复了平静,人民解放军受到南阳百姓的热烈欢迎。
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终于解放,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图|毛主席
毛主席一直关注着南阳的消息,当他得知南阳解放,十分振奋,到了休息时间,他躺在床上,夜不能寐,毛主席高瞻远瞩,从南阳解放想到整个中原战局,想到未来革命的胜利,脑海中思虑万千。
激情澎湃之时,毛主席文思泉涌,挥笔写下千字长文《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他在文中提到了南阳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到南阳的解放过程,他还写道:“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毛主席的文风豪迈、大气磅礴,南阳也被推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南阳,也自此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图|毛主席撰写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手稿
毛主席关注视察南阳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始终关注着南阳。
建国初期,南阳受到“霜灾”,许多农作物被冻死,农民们叫苦不迭,农业大受打击。毛主席日理万机,专门腾出时间,作出指示:从湖北、内蒙、四川等地调集粮食支援灾区,并派出中央慰问团深入灾区向灾民进行慰问。
地方领导人向南阳的灾民们代为转达了毛主席的关怀,人民群众深受鼓舞,同舟共济。在南阳地委的领导下,这场霜灾造成的损失被大大减少。
当时农民们纷纷感慨:“今年要不是在共产党毛泽东的领导下,咋能不饿死人!”“毛主席对我们的关心真比亲老子重,有灾了就赶紧调来粮,各级干部也马上下乡来领导生产度荒,从上到下,只恐怕老百姓饿着了。”百姓们还联名给毛主席写一封感谢信,下定决心,要以积极生产的行动,来报答毛主席的关怀。
图|毛主席视察七里营
1958年8月,毛主席离开北京,到河南视察。
毛主席先来到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村中心的东方红广场,七里营全村的村民都为此沸腾不已,人们高呼着“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啊,毛主席”“毛主席万万岁”,群众高呼着,欢欣雀跃,迎接毛主席的到来。
在群众的欢呼声中,毛主席穿过人群,向公社的大门走去,进门时,毛主席看着公社门口挂着“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的牌子,他端详着,还充满赞扬地说道:“人民公社名字好。”
接下来,毛主席一边听取汇报,一边称赞“人民公社好”。他专心致志地听取人民公社领导的汇报,详细询问公社生产的情况、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等等,得知一切都好后,毛主席这才露出欣慰的笑容,放下心来。
当时正是炎夏,天气炎热,从人民公社出来后,毛主席不畏炎热,不顾辛劳地又去敬老院、幼儿园这些地方,看望老人、小孩儿。毛主席每到一处,人们无不是激动地欣喜若狂、热泪盈眶。
离开七里营时,人们仍然热情不减,街头、路口的人群簇拥,人们拥挤在一起踮起脚想要再看毛主席一眼,一边还高呼着“毛主席万岁”,送别毛主席。
毛主席离开七里营后,又视察了河南的其他地方。
图|毛主席视察
1958年8月初,毛主席在郑州时,毛主席与地方领导人聊起来,毛主席讲道:“我们党好比刘备,人民群众好比是诸葛亮,党和人民的关系,就好比刘备得了诸葛亮一样,如鱼得水。”
话到此处,毛主席提出想到南阳去。
当时正值炎夏,因为下过大雨的缘故,河水暴涨,本身汽车难以同行,再加上从郑州到南阳之间没有通行的火车,无论怎么看,毛主席都不适合到南阳去。考虑到毛主席的安全,大家都劝说毛主席先不要去南阳。
但毛主席有着视察南阳的强烈愿望,他坚持表示:“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南阳不通车,我可以骑驴去嘛。”大家最终还是决定,陪同毛主席到南阳去。
8月7日早上,毛主席一行启程乘车,朝着南阳的方向驶去。
但汽车行驶到许昌襄城县双唐乡时,由于河水暴涨,导致公路被阻断,毛主席他们的汽车也无法再行进,这样,毛主席的南阳之行便未能成行。
图|毛主席视察
到了1958年11月,毛主席正好在郑州主持第一次郑州会议,他亲切接见南阳县委书记魏兆铭,详细询问南阳人民的生活情况。
在收到毛主席即将接见的通知后,魏兆铭就开始做工作,他整理关于南阳当前发展、以及南阳人民生活的各种资料,希望能在毛主席面前完成出色的汇报。
然而,事实并不是魏兆铭所想象的那样。
当魏兆铭来到毛主席的面前,他还没有开口汇报,毛主席就率先问道:“你可知‘二十八星宿走南阳’中的‘二十八星宿’,谁排第一个?”
这个问题,魏兆铭思考了许久,都没有回答上来。
图|毛主席视察
毛主席又问:“何以辨襄阳南阳?” 魏兆铭还是没有回答上来。
毛主席紧接着又问:“诸葛亮归属哪里?”襄阳隶属湖北省,而南阳隶属河南省,两个地方虽然不在一个省份,但却是相邻,距离很近,多年来,襄阳与南阳成了诸葛亮故里争夺的两个地方。
毛主席又问:“丞相为何入南阳?”“丞相”,就是诸葛亮。
毛主席问的问题,还是与魏兆铭准备的资料无关,他一时无言,没有及时回答上毛主席的问题。
毛主席一连几问,魏兆铭都哑口无言,他不得不无奈地回答毛主席:“主席,我不知道。”
幸好在场的还有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他赶紧接话,讲起了南阳的历史、与诸葛亮的渊源,这才让场面没那么尴尬。
图|毛主席视察
事实上,毛主席每次与人谈话,总是不会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他会亲切询问当地的历史、人文等各种情况,引经据典,博古论今,正如他在长文《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中写到的,谈到南阳的历史,也谈到革命的形势,以流畅的笔墨写出一篇内涵丰富的文章,许多与毛主席交谈过的人都表示,每每与毛主席谈话,总是受益匪浅,可见毛主席的知识面有多广博。
聊完前面的话题后,毛主席又问魏兆铭:“对历史你研究得不多,那当地的民生你这个父母官总该了解。我问你,如今南阳农村的社员,一个人每个月大概吃几两香油?”
这些,魏兆铭准备的资料里也没有答案。
他终于体会到党中央、毛主席强调的“为人民服务”,在这片土地上做父母官,他就要用心去了解南阳的历史,去了解南阳百姓真正的生活。
这天,魏兆铭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他所了解到的南阳人民的生活情况,也通过与毛主席的交谈,受益匪浅。
以后,魏兆铭铭记毛主席的教导,更加深入地关切百姓的生活。
图|南阳解放纪念碑
1998年11月4日,是南阳解放50周年纪念日,中共南阳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特意报请上级批准,建立起南阳解放广场、南阳解放纪念碑。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阳解放纪念碑碑身的下部,正面镌刻着由国家领导人李先念题写的“南阳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而北面刻着的,正是毛主席撰写的《中原我军占领南京》的电文,其大气磅礴,全民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