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9兵团司令员和政委,长津湖战役的第一指挥官。
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是朝鲜东北部最大的湖泊。
10月下旬的时候,长津湖地区进入冬季,到了11月下旬,长津湖的日平均气温已经下降到了零下27度。
山高路窄,风雪交加,在这里别说是作战了,连基本的生存都异常地困难。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之后,美军进行了战略上的调整,他们兵分两路继续向北,美军进攻的目标是当时朝鲜临时首都江界。
当时,为了遏制美军的攻势,党中央决定调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入朝,来担负东线的作战任务。
第九兵团原本是第三野战军的王牌兵团,下辖第20、26、27师,第九兵团此前一直在解放台湾做着准备。
但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入了台湾海峡。
党中央作了调整,为了我国的领土安全,只能先将战略重心转移到朝鲜战争上,第九兵团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到山东整训,随时准备入朝作战。
第九兵团在山东整训没多久,甚至还没来得及适应山东的环境,宋时轮便接到命令,他们需要立刻奔赴前线。
一切发生的都很突然,但是宋时轮不敢有丝毫的耽搁,率领第九兵团从山东出发。
他们抵达沈阳的时候,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跟宋时轮说,现在有一批棉衣正在调过来,等衣服到了,再入朝作战也不迟。
宋时轮何尝不知道朝鲜的天气恶劣,但当时朝鲜战场,美军陆战1师已经进入了长津湖,情况紧急,不允许他有一丝一毫的耽误,他不能等棉衣了。
第九兵团抵达朝鲜后,为了规避美军的侦察机,他们选择在晚上行进,同时,为了配合全军的作战计划,在极度严寒的情况下,他们还要用最快的速度到达既定的战场。
不只是一场战役,更是一种民族精神
第九兵团很善于打阻击战,这是毛主席调第九兵团入朝作战的重要原因。
阻击战怎么打?大多数时候需要埋伏在一个指定的位置,一动也不动。
缺乏棉衣,穿着单衣入朝作战的战士们就在零下30度左右的环境中埋伏着。
长津湖战役幸存下来的人说,当时很多埋伏在预设阵地的战士们,耳朵已经冻得没有知觉了,用手一碰,就会掉下来。
看一下美军当时的情况,长津湖战役参战的美军是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第3、7步兵师,还有韩军第1军团,10多万人。他们用的都是清一色美式装备,陆战坦克、装甲车、直升机……
在极端寒冷的天气,美军有着吃不完的军用罐头,甚至还能喝上咖啡,别说是棉衣,美军连防寒鞋、防水鞋都有。
军在装备和其他的保障上不占任何的优势。
再有,解放战争之后,第九兵团长期在苏州驻扎,他们并不熟悉究竟在这样严寒之地该如何作战。
长津湖战役就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之下,中美双方打的一场非常不对称的仗。
美军也清楚志愿军的装备情况,所以在战役打响之后,美军并没有觉得这是一场难打的战役,他们觉得凭借自己先进的装备,会以绝对的优势将我军碾压。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志愿军有着超乎他们想象的战斗意志。
长津湖战役打响
1950年11月27日,埋伏在长津湖地区的第九兵团的第20军和第27军接到了志司发起总攻的命令,长津湖战役打响。
27日晚上10点,志愿军从雪地里冒了出来,他们披着白色的披风,手中是“万国造”的武器,向着美军所在的柳潭里发动了攻击。
一夜的激战,我军将柳潭里的部分高地占领。
第二天白天,美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对我军发动了反攻。
双方一昼夜的激战,我军重创了美军两个团战斗群,之后的几天的时间,双方又进行了反复拉锯战。
11月30日,27军集中了两个师的兵力,用来全军所有的炮兵,将有着“北极熊团”之称的美7师31团歼灭。
12月1日,柳潭里的陆战1师5团、7团下令撤退,我军为了减缓他们撤退的速度,在他们撤退的路上层层截杀,美军平均一个小时只能走300米。
12月5日,宋时轮调整了作战的部署,下令占据公路两侧高地来对美陆战1师围堵,同时,宋时轮下令,让26军离开进入长津湖,将美军的后路截断。
我军长期潜伏在寒冷的长津湖地区,部队冻伤减压严重,我军真正的战斗力并没有发挥出来,但是,志愿军战士们依旧冒着风雪向着美军发动进攻。
12月25日,志愿军占领兴南,将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终于落下了帷幕。
美军陆战1师的作战处处长回忆长津湖战役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长津湖战役过程中,我军也发现了不小的问题,在战役结束之后,宋时轮立刻进行部队的整顿。
在长津湖一战中,有一个带头逃跑的营长和一名教导员,耽误了我军作战,给我军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之后检讨会议上,宋时轮下令枪毙两人。
宋时轮长津湖战役的艰苦程度超过长征,1952年,第九兵团从朝鲜回国,在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许久。
之后,脱帽弯腰,向着长津湖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之后,泪流满面,男儿有泪不轻弹,宋时轮的眼泪,足以说明这样战役的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