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若把皇位传给他,清朝很可能成为大国,西方列强也要忌惮三分
迪丽瓦拉
2025-07-11 18:32:50
0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在血脉中无法遗忘的往事。当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及软弱,八国联军集结了两万多的士兵,一路烧杀抢掠攻占北京。

甚至制造了世界上最恶劣的文化毁灭行动——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掠夺圆明园内的各类珍宝,甚至还纵火焚烧。

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而那时的清政府却屈膝退让,甚至签订了大名鼎鼎的《北京条约》。

还有不少学者分析,清政府之所以从强势走向软弱,很大原因是因为康熙的接班人选错了,假设不是雍正即位,清朝后续还会继续强盛下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手足相残,惨烈的皇位之争

康熙晚年,由于太子两度被废立,导致康熙膝下9个适龄的皇子之间都为了下一任帝位而明争暗斗。

其中大阿哥因其庶长子的身份,早年还是深受康熙的器重与信任的。然而他有一个不太好的爱好,就是迷信喇嘛教的巫术。

甚至还企图用咒术诅咒皇太子,事情败露后被康熙要谋害皇太子谋夺储君之位,被削去爵位并终身圈禁。与大皇子关系较好的八皇子自然也受到牵连,被康熙关押了一段时间。

说起八皇子,他是诸位皇子里口碑最好的一位,也是雍正的对手,人称“八贤王”。

其身边还聚集了九皇子,十皇子,十四皇子等人,史称“八爷党”。在大皇子咒杀太子一事败露后,深知康熙不喜的他转而将自己“八爷党”的资源全部支持十四皇子,与雍正打起了对台戏。

在太子被废之前,雍正及其十三皇子都是坚定的太子党,直至太子二度被废后,雍正见其实在没有了再复立的可能性后,才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

那时的朝堂可谓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党派,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互相使绊子,力图能尽早扳倒对方的势力。直至康熙病故与畅春园,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而雍正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将与其作对的几个兄弟秋后算账。首当其冲的是八皇子,不仅被削去皇爵,开除皇族,甚至还改了个侮辱性的名字将其囚禁在监狱中,直至去世。

至于“八爷党”的追随者们,也都是革爵的革爵,囚禁的囚禁,可谓是没有一个好下场的。甚至是早早退出战场的三皇子,也不可避免地被雍正以一个与前太子交往过密的名头发配去守皇陵。

兄友弟恭,怡亲王的生存之道

但是在这些兄弟中,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十三皇子。因为他站队了雍正,甚至还在九子夺嫡的争夺中,对雍正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因此他是参与九子夺嫡中,除雍正外下场最好的皇子了。

雍正一登基就任命十三皇子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还册封为和硕怡亲王。为什么他可以受到雍正的器重与信任呢?其实除了年幼的情谊外,还有就是夺嫡期间对雍正的支持,以及他非常明白君臣之道。

十三王子怡亲王深知皇上的多疑,因此从未以两人的情谊而做出越矩之事,时时刻刻恪守做臣子的本分,才使得雍正非常的放心。“吞土受陵”这件事就是最好的佐证。

雍正七年,怡亲王奉命为雍正选陵地,选中了一块“万年吉地”,作为雍正的好哥们,雍正就想着,在旁边选一块“中吉之地”给怡亲王作为回馈。但是怡亲王知道后,大惊失色,连连推脱。

随后自行选定一块“平善之地”向雍正请求作为陵地,在取得同意后,他取来陵地上的一块黄土吞下以感谢雍正的厚爱。纵观怡亲王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但是他最后能善终,也不过是他深谙人性,对时势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结果。

历史回溯,假设登基的是他

在雍正登基前,怡亲王为其出谋划策,登基后,将康熙盛世延续至乾隆时期。而他这一生,都在为雍正鞍前马后,能得起重用的原因,不外乎是他有着极强的个人能力。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在九子夺嫡中,获得最终胜利的是怡亲王,那么清朝会不会成为大国,让西方国家有所忌惮呢?

首先,怡亲王执政方式一直都坚持以利益为根,以百姓为本。这与一直以来的观念是非常不同的,那个时代的观念更多是更看重自己的大国虚名,而完全忽视自己国家利益的。

而这种思想是直接导致中国后来的衰败的因素之一,但是怡亲王却是少数跳出这个思想框架的人。他在管理水利阶段,一度推翻之前官员的因循守旧的观念及官僚主义做法,自己亲力亲为去考察调研,最终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其次,怡亲王非常的热衷及关注军事领域。雍正七年起,他就设立了军需房,不仅能运筹军事运作,还能保证转运军事供给,跟理财调度问题。在他统领期间,军队的贪污现象得到了改变,军队战斗力也得到了提升。

最后,怡亲王在军事武器改革方面做出了许多先进的规划。不仅改革了军中不合理的规制,还强调了军事的标准化管理,甚至将部分武器进行了改造,让当时的军事武器威力得到了大大的突破。

假设真能按照怡亲王的规划,一直改革下去,从见识到西方的不同到武器的升级,从而进一步突破自身变化,在经济上互通有无。那么即使不能转变成现代化的政体,但至少也能在当时风雨飘摇的形势中,安守自己的一分土地。或许西方国家也会忌惮当时的清朝。

总结:

但是历史已经随风而逝,用现在我们的视角去看以前的历史,也不过是一种对于过去的惋惜。与其沉溺于这样的想象中,我们将对于他的欣赏转化为自己前进的目标。

国家还在发展,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自己的力量,与其沉浸于不切实际的想象中,我们不妨先努力发展好自己,为国家的崛起而添砖加瓦。

只有国民自身强大起来,不断地与时俱进,我们的国家才会不断地前进发展,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自从《三国演义》被搬上银幕后,就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诸葛亮,也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诸葛亮的。 但,诸葛亮真...
原创 南... 在世界历史的版图变化历史中,我们大家不难发现曾经辉煌或者庞大的大国在经历过一些政治事件之后被分割成若...
原创 越... 在1965年冬天,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的考古现场,一场引人瞩目的发掘活动正在进行。考古人员聚...
原创 秦...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秦始皇作为第一任帝王,其在位时间却不足四十年,而刘邦,推翻秦朝并与项羽争霸的...
原创 宋... 每个时代都有很多青年人,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能力得不到认可,而抒发自己的郁气。宋朝也不例外,宋朝有一位人...
原创 雍... 谈及皇位,那是一个无情的帝王家。这个宝座代表着无上的权力,让统治者拥有整个江山,令天下臣民俯首称臣。...
原创 1... 在1981年9月,这一天对于一个叫乔清陆的越南飞行员来说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他带着9个...
原创 朱... 为何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之后立即就把郑和下西洋的计划给停掉了?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下西洋耗费巨大,更是因为下...
原创 七... 魏晋到隋唐这段时间,简直就是世家大族们的天堂。 那时候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人,还有一种是士族。 ...
原创 溥... 今天和各位聊一个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爱新觉罗·溥杰。 谈溥杰,就不得不提溥仪。溥仪是溥杰的亲哥哥,...
原创 秦... 今天是我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系列的最后一位,也就是秦琼,秦叔宝。本来我打算标题和前几期一样,按部就班的...
原创 李... 李悝(公元前450-公元前390年),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也是法家的鼻祖。据说是孔子...
原创 将... 中华五千年的封建历史,更迭了多少的朝代,替换了多少的帝王,而古代科技不发达,农耕时代,许多无法理解,...
原创 马... 马嵬驿之变其实是军方和政界共同操作的结果,但这个操作并不是太子李亨来主导,或许李亨知道军队有不满情绪...
原创 南... 宋朝是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最特别的一个,它既有宋太祖赵匡胤、宋仁宗赵祯这样的贤明之主;也有宋徽宗赵佶...
原创 古... 前言: 在古代历史上,北征这个词很少出现,反倒是北伐的使用频率极高。为何向东西南出兵都用“征”字,向...
原创 都... 题记 提起隋炀帝,不得不提他的传世之作——京杭大运河。可是,“炀”一听就不是什么好词,是“差评”,文...
原创 梁...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常常出现“虎父无犬子”的现象,而中国近代革命先驱梁启超先生的儿子梁思成便是其中之一...
原创 美... 引言: 麻烦制造者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是,不该他管的事情,喜欢多管闲事,不该他过问的事情,非要横插一...
美国华裔青少年的万里“归”途 中新社成都8月6日电 题:美国华裔青少年的万里“归”途 作者 单鹏 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市到中国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