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若把皇位传给他,清朝很可能成为大国,西方列强也要忌惮三分
迪丽瓦拉
2025-07-11 18:32:50
0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在血脉中无法遗忘的往事。当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及软弱,八国联军集结了两万多的士兵,一路烧杀抢掠攻占北京。

甚至制造了世界上最恶劣的文化毁灭行动——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掠夺圆明园内的各类珍宝,甚至还纵火焚烧。

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而那时的清政府却屈膝退让,甚至签订了大名鼎鼎的《北京条约》。

还有不少学者分析,清政府之所以从强势走向软弱,很大原因是因为康熙的接班人选错了,假设不是雍正即位,清朝后续还会继续强盛下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手足相残,惨烈的皇位之争

康熙晚年,由于太子两度被废立,导致康熙膝下9个适龄的皇子之间都为了下一任帝位而明争暗斗。

其中大阿哥因其庶长子的身份,早年还是深受康熙的器重与信任的。然而他有一个不太好的爱好,就是迷信喇嘛教的巫术。

甚至还企图用咒术诅咒皇太子,事情败露后被康熙要谋害皇太子谋夺储君之位,被削去爵位并终身圈禁。与大皇子关系较好的八皇子自然也受到牵连,被康熙关押了一段时间。

说起八皇子,他是诸位皇子里口碑最好的一位,也是雍正的对手,人称“八贤王”。

其身边还聚集了九皇子,十皇子,十四皇子等人,史称“八爷党”。在大皇子咒杀太子一事败露后,深知康熙不喜的他转而将自己“八爷党”的资源全部支持十四皇子,与雍正打起了对台戏。

在太子被废之前,雍正及其十三皇子都是坚定的太子党,直至太子二度被废后,雍正见其实在没有了再复立的可能性后,才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

那时的朝堂可谓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党派,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互相使绊子,力图能尽早扳倒对方的势力。直至康熙病故与畅春园,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而雍正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将与其作对的几个兄弟秋后算账。首当其冲的是八皇子,不仅被削去皇爵,开除皇族,甚至还改了个侮辱性的名字将其囚禁在监狱中,直至去世。

至于“八爷党”的追随者们,也都是革爵的革爵,囚禁的囚禁,可谓是没有一个好下场的。甚至是早早退出战场的三皇子,也不可避免地被雍正以一个与前太子交往过密的名头发配去守皇陵。

兄友弟恭,怡亲王的生存之道

但是在这些兄弟中,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十三皇子。因为他站队了雍正,甚至还在九子夺嫡的争夺中,对雍正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因此他是参与九子夺嫡中,除雍正外下场最好的皇子了。

雍正一登基就任命十三皇子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还册封为和硕怡亲王。为什么他可以受到雍正的器重与信任呢?其实除了年幼的情谊外,还有就是夺嫡期间对雍正的支持,以及他非常明白君臣之道。

十三王子怡亲王深知皇上的多疑,因此从未以两人的情谊而做出越矩之事,时时刻刻恪守做臣子的本分,才使得雍正非常的放心。“吞土受陵”这件事就是最好的佐证。

雍正七年,怡亲王奉命为雍正选陵地,选中了一块“万年吉地”,作为雍正的好哥们,雍正就想着,在旁边选一块“中吉之地”给怡亲王作为回馈。但是怡亲王知道后,大惊失色,连连推脱。

随后自行选定一块“平善之地”向雍正请求作为陵地,在取得同意后,他取来陵地上的一块黄土吞下以感谢雍正的厚爱。纵观怡亲王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但是他最后能善终,也不过是他深谙人性,对时势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结果。

历史回溯,假设登基的是他

在雍正登基前,怡亲王为其出谋划策,登基后,将康熙盛世延续至乾隆时期。而他这一生,都在为雍正鞍前马后,能得起重用的原因,不外乎是他有着极强的个人能力。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在九子夺嫡中,获得最终胜利的是怡亲王,那么清朝会不会成为大国,让西方国家有所忌惮呢?

首先,怡亲王执政方式一直都坚持以利益为根,以百姓为本。这与一直以来的观念是非常不同的,那个时代的观念更多是更看重自己的大国虚名,而完全忽视自己国家利益的。

而这种思想是直接导致中国后来的衰败的因素之一,但是怡亲王却是少数跳出这个思想框架的人。他在管理水利阶段,一度推翻之前官员的因循守旧的观念及官僚主义做法,自己亲力亲为去考察调研,最终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其次,怡亲王非常的热衷及关注军事领域。雍正七年起,他就设立了军需房,不仅能运筹军事运作,还能保证转运军事供给,跟理财调度问题。在他统领期间,军队的贪污现象得到了改变,军队战斗力也得到了提升。

最后,怡亲王在军事武器改革方面做出了许多先进的规划。不仅改革了军中不合理的规制,还强调了军事的标准化管理,甚至将部分武器进行了改造,让当时的军事武器威力得到了大大的突破。

假设真能按照怡亲王的规划,一直改革下去,从见识到西方的不同到武器的升级,从而进一步突破自身变化,在经济上互通有无。那么即使不能转变成现代化的政体,但至少也能在当时风雨飘摇的形势中,安守自己的一分土地。或许西方国家也会忌惮当时的清朝。

总结:

但是历史已经随风而逝,用现在我们的视角去看以前的历史,也不过是一种对于过去的惋惜。与其沉溺于这样的想象中,我们将对于他的欣赏转化为自己前进的目标。

国家还在发展,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自己的力量,与其沉浸于不切实际的想象中,我们不妨先努力发展好自己,为国家的崛起而添砖加瓦。

只有国民自身强大起来,不断地与时俱进,我们的国家才会不断地前进发展,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起... 嘉庆九年(1804年),85岁的刘墉奉命从京城前往江苏,为年逾九旬的继母颜太夫人祝寿。由于此次祝寿有...
从错杀到平反:高敬亭案背后的历... 一、鄂豫皖苏区的"山大王":高敬亭的崛起与困境 高敬亭的命运与鄂豫皖苏区的红色割据紧密相连。1932...
原创 叶... 吴云驾 第1719期 人如其名,“风近叶和鸣,月向池后生。”他是一片默默奉献的绿叶,不怕风吹雨打,...
原创 胡... 之前娘娘写过一篇胡雪岩赚到第一桶金的文章,今天接着来谈谈胡雪岩的其他故事。一个人,想成功,便离不开贵...
原创 美... 如果你是经常看香港电影的朋友,那么你一定会听说过香港的一个著名黑社会组织——“三合会”。然而,或许你...
原创 清... 古人对官职头衔的重视可谓至关重要,这个头衔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更意味着收入和阶层的差距。以一品官职...
原创 他... 唐代诗人中,崔湜的名气虽然不大,但全唐诗收录他的作品竟然有38首。 在这38首诗歌中,既有“但使将军...
原创 清... 澳门和香港的回归仍然让人民心中充满了喜悦,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的领土得到了恢复,更象征着我国在世界舞台上...
原创 秦... 秦始皇,作为中华文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被誉为“千古一帝”,其辉煌成就无疑是有目共睹的。他不仅开创...
原创 刘... #头条创作挑战赛# 刘邦斩蛇是历史上真实的事件,但由此引出的赤帝的儿子斩白帝的儿子的故事却是虚构的,...
原创 亚... 导语:人类社会自从产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始终与文明有着某种联系。比如在封建时期,处于中原地区的各个诸侯...
冯立君:唐代首任河西节度使司马... 神龙初司马逸客节度河西诸军州,为唐代首任节度使。他长期负责北方边地军政事务,与突厥、吐蕃等在边疆的活...
原创 小... 1982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在呼和浩特东郊的白塔村附近考察, 他在田埂边踱步,不时观察四周的地形...
原创 末... 在我国历史中,近代的中国可谓是多灾多难,从晚清政府的封建王朝,到短暂的民国时期,再到之后的军阀割据混...
清华视角:北京高校运动会70年... 文/袁帆 田径,享有“运动之母”之誉,自然也是北京高校田径运动会(简称:高校运动会)经久不衰的力量源...
原创 皇... #难忘师恩#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个汉化的鲜卑族皇帝,堪称是一位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的一代英主。他就是北周...
原创 花... 在诸位读者小的时候,肯定曾经被老师强制要求背诵过《木兰辞》,想必其中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给大家留下了...
原创 红... 你知道这雕塑的是什么吗?对了,是一双草鞋,一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上穿的草鞋,这个雕塑在四川 苍溪县红...
原创 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预言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预言家,比如李淳风、袁天罡和刘...
千年戏曲 携手焕新 在福建泉州,戏曲展演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赵鹏超摄/光明图片 梨园科步程式与时尚街舞的韵律对话,机器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