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为中华文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被誉为“千古一帝”,其辉煌成就无疑是有目共睹的。他不仅开创了一统六国的伟业,更为中原大地的文明延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后世受益匪浅。然而,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尽管秦始皇子嗣众多,却鲜有人知晓他那23个儿子中,除了长子扶苏和十八子胡亥外,其他儿子的名字与事迹几乎没有流传下来。
根据历史记载,公子扶苏被称为秦始皇的长子,而胡亥则是他的第十八个儿子。传说中,秦始皇的确育有23名儿子,然而秦朝的统治只维持到二世便迅速灭亡,导致大部分公子的名号与传世事迹皆不为后人所知,唯有少数几个较为出色的儿子的名声得以流传,连同那些公主的名字也未能留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这就是秦朝覆灭的原因之一。
在那些后世仍能记得的公子中,胡亥因其恶名而为人所知,而另一位则是因美名而声名远播的扶苏。公子扶苏不仅是秦始皇所指定的继位人选,也是人们心中的理想王者,深得百官信任,他性情宽厚仁爱,直率而果断,对待国家大事更是刚毅果决。可惜,他的直言不讳最终得罪了权臣赵高与李斯,遭到陷害,英勇殉国,令人扼腕叹息。
另一位公子将闾,虽然未被详细记录为哪几子,但他性格谦逊,举止有礼,崇尚公正,谨小慎微,过往并无重大过失,原本前途一片光明。然而,秦二世胡亥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最终也使将闾遭受了与扶苏相同的命运,被阴险的权臣们陷害致死。
此外,公子高与扶苏一样,在民间享有良好的声誉。他性格温和,关心百姓,待家人更是体贴入微。当得悉兄弟姐妹们遭遇胡亥的残酷迫害后,他深知自己命运的危急,也曾设想过逃亡的可能,但他明白这个想法的现实性——天下皆为王土,哪里才是安全的去处?就算能够成功逃脱,胡亥又如何能善罢甘休,自己的家人也难逃厄运。为了保护家人,公子高决定假称要与父亲一起殉葬,以此安抚胡亥。胡亥听后竟然高兴地答应了,而公子高不仅保全了自己的家人,甚至还因此得到了胡亥的赞赏。
最后,胡亥以暴虐而闻名,性情果决却又冷酷无情,对亲情漠不关心,听信谗言,轻视人命,只知享乐,甚至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下狠手,毫无仁慈可言。这样的胡亥使得大秦帝国走向衰亡,实在是令人感到惋惜。既然不打算勤勉治国,何不甘心做一个随心所欲的闲王呢?难道非得以这种方式留名于世?虽然他的名字在历史上流传至今,但留下的却是恶名远扬。
在秦始皇的统治时期,虽然他实施了极为严苛的统治政策,百姓饱受磨难,也许他并不想如此。他原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后辈创造一个安稳的环境,哪怕受人赞美或非议,未来的皇帝也无需花费巨大的精力来治理国家,以便施行仁政。然而,事与愿违,这一切理想最终都未能成真。皇位并未传给他所青睐的扶苏,反而导致了他自己所生的子嗣接连被杀,自己开创的庞大帝国也因此走向解体,成就了他一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