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为何选择与世隔绝的道路?
迪丽瓦拉
2025-07-11 20:02:36
0

从 1368 年到 1644 年的明朝经常被描述为一个文化和技术成就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明显转向孤立主义的时期。

随着历史学家对明朝丰富历史的深入研究,一个问题始终存在: 明朝皇帝及其官员为何选择将中原与更广阔的世界隔绝开来?

要理解明朝最终陷入孤立的原因,首先必须考察明朝最初的外交政策立场,明朝早期的皇帝积极推行外向型政策。

最著名的表现就是郑和的远航。1405 年至 1433 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七次远航。这些远航旨在展示明朝的强大和威严,并与外国建立朝贡关系。

将郑和的船队与哥伦布的船队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明朝人的强大。

然而,14 世纪的东亚是动荡的。鼠疫等流行病使人口锐减,各地起义军等动荡挑战着既定秩序。

1368 年明朝的崛起并不是冲突的终结,蒙古残余势力和来自朝鲜和日本的挑战接踵而至。控制权的削弱导致日本周边出现海盗基地,对附近国家进行袭击。

明太祖朱元璋起初鼓励对外贸易,但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做出了重大改变,于 1434 年颁布了《海禁诏》,停止了所有官方航行,切断了对外贸易。

朱元璋下令销毁所有非官方海船,并眼看着国家的大型船只慢慢的腐烂。这明显背离了历史上(丝绸之路)对贸易的态度。

尽管采取了这些政策,但私人海外贸易,尤其是东南亚贸易,仍在不断扩大。

明朝开始倾向于闭关锁国的核心原因之一是经济因素。贸易禁令通常被归因于抵御海盗,但其长期应用表明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明朝试图利用日本对中国商品的依赖,迫使他们进行谈判。

随着王朝的发展,维持大规模的海外远航(尤其是郑和那种奢华的远航)成为财政负担。明朝还有其他紧迫的内部问题,包括为长城和大运河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

此外,明朝在很大程度上自给自足,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在许多官老爷眼中,对外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正在减少。因此,投资于昂贵的海军事业变得更加难以自圆其说。

内部动态和新儒家思想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明朝不断演变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格局。儒家士绅阶层的官员往往对对外交往和贸易持怀疑态度。他们主张回归传统的儒家价值观,强调以中国为中心的等级世界秩序,接受贡品,而不是参与商业活动。

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的基石,强调秩序、等级和道德规范。虽然儒家思想本质上并不是孤立主义,但在某些政治环境中,如果有正确的引导,其核心价值观可能会倾向于孤立主义。

儒家学者通常认为,与农业,学术等追求相比,商业,尤其是国际贸易,是一种较低级的努力。由于贸易倾向于公平,所以无法支持中央集权。

因此,明朝将重点放在朝贡制度上,即附属国承认中国的优越地位。作为回报,中国誓言在需要时援助这些国家。

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在 1407 年,中国对越南进行军事干预,以支持日渐衰落的越南。然而,面对强大的抵抗,明朝吞并越南的企图以失败告终,明朝也因此撤军。

维护完整的愿望

导致明朝孤立主义的许多有形因素背后都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和哲学原因。明朝精英普遍认为,中华文明是优越的,与外来文化的过度接触可能会腐蚀中国传统和价值观的纯洁性。

这种观点并非明朝独有,也出现在中国历史的其他盛世。在明朝时期,这种观念可能在为限制对外交往的决定提供依据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明朝所面临的地缘政治威胁也可能促成了其孤立主义立场。明朝经常忙于保卫边境,尤其是抵御北方的蒙古人。防御所需的大量资源意味着对海上探索的重视程度降低。

明朝为外国列强提供的有限的合作激励措施效果不佳。对日本的威胁换来了蔑视的回应。孤立主义政策使当地资源紧张,税收减少,导致沿海省份财政困难。虽然该政策旨在解决海盗问题,但却无意中恶化了局势。

最初,倭寇主要是日本人,但后来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许多非日本人。这项政策被列入洪武皇帝的祖训,意味着它将继续存在。由于贿赂和缺乏利益,贸易偶尔得以进行,但经常遭到打击。

明朝转向闭关锁国并不是一个决定的结果。相反,它是各种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外部挑战的最终结果,这些挑战改变了舆论的天平,使其更倾向于内向型立场。

虽然明朝早期的皇帝们看到了向世界展示中国雄风的价值,但内部和外部压力的重压最终导致明朝将维护文化和领土完整置于与地区和全球邻国交往之上。

通过了解这一微妙的决策过程,人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变迁的复杂性,以及一个文明与周围世界互动的多面性,这种互动既有可能维护也有可能威胁一个文化的完整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孔子”立法,衢州要干一件大...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戴睿云 于山 衢州孔氏家庙 (资料图) 最近,衢州人在做一件大事: 《衢州市南...
原创 他... 1913年春天,我党早期著名的工人运动活动家张昆弟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不久,这个学校迎来了两...
原创 欧... 欧洲的陆地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大。但是,现代历史上的欧洲却是“越分越碎”,小国越变越多。那么,欧洲从现...
原创 美... 美国在过去的18年里,收养了约8万中国儿童,为何几乎全是女孩? 文/观心通史 在中国古代,古人有收养...
原创 假...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已经将近3年时间,然而疫情依然在全球各地蔓延,看不到一点结束的征兆。在科技和医学...
学党史·兴法治丨《中国共产党百...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5 4月5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公布《晋绥边区县...
原创 新...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局势越来越明朗化,毛主席不止一次地想起明朝迁都之事。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毛...
原创 陈... 发动兵变灭旧朝建新朝这件事情来看很明显是精心策划过的。从这位新帝发动兵变开始,就露出了他想更朝换代的...
原创 从... #历史冷故事# #民国那些事# #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和美国的态度 最近俄乌冲突如火如荼,很...
原创 赵... 五代十国纷争不断,大宋王朝的建立离不开那些骁勇善战的将士,而在其中,张琼是一位备受瞩目的英雄。在乱世...
原创 商... 商纣王自裁的朝歌与周武王兴起的西岐,是中国古代两座文化名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朝歌,作为商...
原创 谜...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它出自北朝乐府诗《木兰辞》。遗憾的是,花木兰这位女中豪杰在历史上是不存...
原创 李...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在这个历史性的日子里,唐高祖李渊的两个儿子,即李建成与李世...
原创 同...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虽说全天下都是皇帝的,但是也总是有人在背后戳皇帝的脊梁骨,皇帝也怕遭到...
原创 都... 汉朝和唐朝是中国是历史上的两颗明珠,强汉和盛唐一直都是国人心目中的骄傲,尤其是唐朝的强盛,得到了中外...
原创 山... 1944年,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发表了著名的历史散文《甲申三百年祭》。从1644年到1944年,明朝...
原创 如... 没有机会翻盘,当时刘邦与项羽约定以“鸿沟”为边界,两方将和。于是项羽撤兵,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撕毁约...
原创 辉... 清朝在历史上一共存在了296年,在这期间有多位皇帝都是很优秀的,也创造了盛世,但在朝代末期也无可避免...
原创 北... 提起非洲,人们往往会想到炽热的气候与非洲人民黝黑的肤色。在近代历史上,非洲一直被迫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
原创 若... 若蜀汉如此做,只可能灭亡的更快。 第一,开发南方,越南根本不可行。蜀国全盛时期的人口也只有100万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