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叶飞,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是个传奇式的英雄,一方面,他是中国唯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另一方面,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战功卓越,指挥车桥战役,以围点打援的战法,歼灭日伪军近千人,打通了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血战孟良崮时,被陈毅果断授权,担任前线总指挥,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第1、4、6、9纵队总攻孟良崮,全歼国军王牌整编第74师,击毙狂妄的整编第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
这样以骁勇善战著称,被称为三野“悍将”名将,一生始终敬佩一人,在晚年时还感叹说:“十里之差,是军事素养之差,是指挥才能之差!”他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又说的是什么人呢?他说这句话,是在回忆1940年10月发生的著名的黄桥战役时说的,黄桥战役,时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的叶飞,和王必成陶勇的第二、第三纵队共七千人,协同作战,共歼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1.1万余人,其中俘敌3800余名。
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在新四军的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影响也是深远的。黄桥战役时,陈毅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总指挥,粟裕是副总指挥。在战役开始前,陈毅统领全局,因为,来犯之敌,共有三万多人,但韩德勤的人马,只有一万五千多人,另一半人马,是李明扬、李长江的部队,这两人不像韩德勤那样顽固,是可以争取的。
所以,陈毅把战役指挥权交给粟裕,让他担任战役前敌总指挥,他一方面掌控战役局势,另一方面,努力劝说李明扬、李长江不要参与。当然,他对战役计划,也不是完全不管,当粟裕把战役计划向他汇报时,他表示同意,但特别提出并叮嘱说:“必须等到敌117师到达古溪后,你们才能开始进攻。但不是它一到古溪就打,而是还要诱他再深入10里再打。”在战役发起前,他又特别问粟裕:“能够切断古溪敌军的退路吗?”粟裕做了肯定的回答,于是,陈老总就同意了下达总攻的命令。
结果,进攻部队没等把117师放进十里地再打,也没能切断古溪敌军的退路,致使敌117师主力很快就缩回去了。这一错误,对粟裕和叶飞、王必成、陶勇影响都很大,在之后的大小战役中,都会提到此事,并以此为教训,所以,叶飞上将晚年回忆此战,还如此感叹,言外之意,很明显了,就是针对有些人说陈老总不会打仗给予的回击。叶飞上将感叹的话中,还有一句,就是:“有人说,陈老总是帅才,有战略眼光,决心强,至于具体战役组织和战斗指挥,他就不大过问了。不对,他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