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解放后的第一任省委书记与省长竟然是同一个人。1949年初,第三野战军计划进军江南时,便已在筹备各省解放后的主要负责人名单。三野决定由谭震林领导第七兵团接管浙江,成立以他为书记的浙江省委。因此,在浙江尚未完全解放之前,谭震林就已经被确定为省委书记。
1949年5月,随着省会杭州的解放,谭震林进入杭州,新成立的省委正式开始运作。到7月,浙江全省基本解放,浙江省人民政府也随之成立,谭震林同时担任政府主席,成为了浙江党政一把手。
那么,谭震林为何能成为浙江的领导人呢?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谭震林出生在湖南攸县,从小就因做重体力劳动,培养了强健的体魄。尽管他身高只有1.58米,但他力气大得惊人,曾能轻松抱起大石头,并把它投掷到近丈远的地方。即便到了晚年,谭震林的体力依旧雄厚,甚至有些年轻人也难以靠近他。
这种坚韧的身体素质无疑为他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基础。1927年,谭震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给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谭震林,象征着虎啸山林的气势。同年,他便担任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这也是井冈山附近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权的诞生。
在茶陵,谭震林首次见到了毛泽东,并且随毛主席一起上了井冈山,参与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成为了毛主席的重要助手。在中央苏区,他被任命为福建军区司令员。长征结束后,谭震林与陈毅、粟裕等人一道,继续坚守在南方苏区,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斗。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南方游击战的红军骨干加入了新四军。
凭借着丰富的革命经验和卓越的能力,谭震林和粟裕、陈毅一样,成为新四军的高级将领。粟裕担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则是第三支队的副司令员。随着华中野战军的成立,粟裕成为司令员,谭震林成为政委,他们携手合作,创造了“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尽管谭震林是政委,但他依旧深入到战斗一线,穿着简朴的灰色军装,腰间扎着皮带,时刻与战士们并肩作战。
1947年,华东野战军成立,三大核心人物陈毅、粟裕和谭震林分别担任司令员、政委与副政委。陈毅曾谦虚地评价道,华东野战军的指挥打仗依靠粟裕,做政治工作则靠谭震林。三人合作无间,形成了黄金组合。谭震林作为政治工作的主心骨,为淮海战役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战斗在浙江一带,他成为浙江省委的首任书记。谭震林不仅擅长指挥战争,也能有效治理地方。他上任后,提出了培养10万干部的宏伟计划,并发动全省力量进行剿匪工作。到1951年底,浙江的匪患基本清除,社会秩序得到稳定。
谭震林还在政治上做出了重要安排,他推荐浙江大学校长马寅初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并安排了在济南战役中率部起义的吴化文担任浙江省交通厅厅长。在他的领导下,浙江的土地改革工作也得到了基本完成。
1952年,谭震林调入华东局,协助陈毅处理日常事务。两年后,他进京任职,担任了中央副秘书长,并且后来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升任副国级高官。1955年,尽管谭震林的革命资历足以让他评上大将,但毛泽东提出,政府和地方职务的领导干部不应授衔。最终,谭震林与李先念等人一道,推辞了大将军衔,成为了一位“无冕大将”。
值得一提的是,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谭震林还兼任杭州市委书记,直到1949年江华接任杭州市委书记。1954年,江华成为浙江省委书记,而他与谭震林不仅是革命战友,还成了亲家。两位省委书记成了亲家,这一佳话也在历史中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