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如屈原、项羽般在历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英雄人物,被口耳相传,被记录进我们的教科书,代代传颂。可像他们一般惊天霹雳的又能有几个,更多的是在历史浪潮的推迭下,逐渐被人们遗忘。
今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溯到那个战火纷飞的1930年,回忆被遗忘的英雄,杨虎城将军的一生。
大多数的我们,仅仅是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对杨虎城将军有个模糊的印象,提起他,只知“西安事变”,没有人会去追问他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他发动事变后又经历了什么,在庞大复杂的中国历史面前,他是如此的渺小。
就像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杨虎城出生在中国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也确实像个最普通的农村孩子一般跌跌撞撞地长大。他人生的转折点是在14岁那年,清政府残暴地迫害了他的家庭,失去亲人的愤怒使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反清抗暴事业。
英勇如他,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发展反清抗暴事业,更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组建起军队,并没有拘泥于眼前的权利诱惑,在孙中山先生发起辛亥革命的当下,义无反顾地带着自己的队伍加入。
杨虎城卓越的目光坚信着这股力量能真正得改变这个腐朽污浊的清政府。每当战事来临,他永远是冲在最前头的,以一人振千军万马之心。
尽管前半生有所跌宕,但信念之光从未消失于他的眼中。这一次转折,从我们熟知的“西安事变”开始。九一八事变后,杨将军积极主张抗日,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背道而驰,这也为其后来的路日趋坎坷埋下伏笔。
在救亡图存的危险关头,他将个人的生死利益抛之脑后,和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军谏,迫使蒋介石与中共谈判,达成一致对外的局面,真正实现枪口一致对外的大统一。
大局趋于稳定,但
杨虎城
的一生从此滑入无底深渊。
怀恨在心的蒋介石逼迫他出国,以考察之名,行暗杀之事。流浪外乡,漂泊无依的杨虎城,小心翼翼地活着,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故土,盼望祖国安定。
即使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刻,他依旧时刻关注着抗日战争,想回国效力。历尽磨难,他终于看到了回国的希望,却不想是又一次蜜里藏刀的阴谋。他被骗到南昌囚禁,漫长的12年,陪伴他的是无尽的黑暗和静默。
1949年,祖国解放近在眼前,杨虎城却没能亲眼见证,死在无人问津的戴公祠,终究没躲过暗杀。
那个在24岁便喊出“男儿岂能老故乡”的有志之士,一生都经历着或明或暗的战争,付出所有的心血只为家国大义,却偏偏死在狭隘的勾心斗角之下。
他的离去只是一瞬,那他的亲人又将何去何从?杨虎城这一生有二子六女,长子杨振民心性最似父亲,早早地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一生都致力于中国基础工业建设,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一代功臣。
次子杨振中一生都伴随在父亲身边,童年时期的他是幸福的,有父母长辈的宠爱,那时父亲还是陕西省主席,他养尊处优地长大,仿佛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西安事变后,他随父出国,年幼无知如他,也在大人的缄默凝重中读懂了不安。
国外的日子连大人都难耐,又何况一个孩子。当得知可以回国的消息,他是那样快乐,如傍晚寻求归巢的鸟儿般向往归国。可想而知,当最终面临着囚禁时,他会有多么害怕。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儿童最天真烂漫之时,而杨振中已经随父母辗转多个囚禁之地,他最美好的几年光景被拘禁在暗无天日的崖洞、潮湿阴冷的木板房,活得没有一丝尊严。
又一次,他以为真的等来了解脱,却和父亲一样,被冰冷的匕首结束了这短暂的一生,他还是没能得到他渴望的自由。
长女杨振坤巾帼不让须眉,在父亲和哥哥杨振民的影响下,同样投身到了革命之中
,从事着伟大的教育事业,她兢兢业业地为了人民和国家工作着,从不自恃功臣子女的身份,以此谋取福利。
二女儿杨振美的经历更是让人唏嘘不已。她早早地与父母分离,为了逃避蒋介石的迫害,年仅4岁的她和其他几个姐妹一起随外婆四处流浪,颠沛流离地生活着。
父母的英勇事迹在外婆的叨念中,深深地印刻在年幼的杨振美脑海中,她的心中也有一颗投身家国大业的种子。
16岁的她加入了党的地下组织,默默地从事一些党内工作,积蓄着力量。她深知自身的渺小和无力,刻苦用功,从团校升入大学,积极充实着自身。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地钻进贫困地区建设工作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女儿杨振英和四女儿杨振汉同样随外婆生活,她们从小被叮嘱要好好隐瞒自己的身世,明明有家却回不得,明明父母俱在却不得相见。新中国成立后,她们终于能回到西安,像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上学读书,成家立业。
战争随时间被人们逐渐遗忘,但姐妹俩却没有忘记生死相隔的父母亲人,她们想好好研究西安事变的全部经历,将历史真实地还原。
她们不辞辛苦地走访各地,只为描绘出母亲的形象,让这位不为人知的无名英雄也能在历史上落下一笔。
有的人死了,他依然活着。像杨虎城和他子女一样的人物,一生的经历何其跌宕起伏,却依然紧紧把握住人生的方向盘,在狂风巨浪席卷之下,无所畏惧,直指向往的圣地。历史之所以能波折前进,正是因为一批又一批这样的人。大多数的我们都将平淡地过完一生,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将就过活,浑浑噩噩度日。相反,即使是最平凡的生活,只要心中有光,就能迎来心灵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