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专家说,明朝末年,纵使秦皇汉武复生,也无法改写王朝的命运。这种观点没有错。明朝末年的情况,如果换成一个不想有什么作为的庸碌之人,王朝可能还会再延续。如果换成一个雄才大略之主,则必亡无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诡异的情况,除了明王朝固有的顽疾之外,人力不可扭转的自然环境也是原因之一。
明朝固有的顽疾有三:党争、民变、上下离心
明朝经过将近三百年的发展,其内部矛盾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除了贪腐这种每个朝代都会面临的常态化顽疾之外,还有其他的重大问题。
首先就是党争。明朝的党争,开始于嘉靖时期。朝中的大臣们按照自己的籍贯,分成了浙党、楚党等派系。他们彼此之间勾心斗角,互相拆台,让国家的正常运行大受干扰。到了天启时期,朝臣更是集中为东林党和阉党,互相倾轧的程度更加残酷。在这种大环境下,即使是皇帝,想干成什么事情也是处处掣肘、困难重重。
其次就是民变。明朝末期的严重天灾和对外战争,让百姓民不聊生,最终便酿成了席卷天下的民变。高迎祥、李自成为首的人民军,在全国各处活动,根本镇压不过来。明朝廷也曾经组织过不少次的围剿,也都很有成效。但是因为国家多线作战,每一次都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农民军也是一次次地死灰复燃,最终烧掉了整个大明王朝。
上下离心,是明朝末期的一个特点。崇祯皇帝个性急躁,对大臣杀戮太大,而且不愿意承担责任,有问题就把大臣推到前面。杀死袁崇焕,得罪了整个武将集团;冤杀陈新甲,又得罪了文官集团。最后的崇祯皇帝,一步步地将自己逼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到了国家灭亡之际,崇祯问计于大臣,甚至没人愿意开口了。国家没钱,也没有大臣愿意共赴国难。崇祯皇帝只能一个人凄惨地去面对国家的灭亡,虽然可恨,却也很可怜。
这三大顽疾,如果换一个强悍又明智的皇帝,确实有可能缓解矛盾。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彻底解决是非常困难的。唐朝的历史已经证明,党争一旦形成,即使有一个强力皇帝,也只能做到缓解,而无法根除;民变是由经济原因形成的,根本问题不解决,即使灭了李自成,也依然会有别人揭竿而起;上下离心的问题倒是没准儿可以解决,但是方法也不能太过激烈,否则会适得其反。
明朝灭亡的自然原因:连续十几年的自然灾害
崇祯皇帝确实有自己的问题,但是却也是个可怜人,或者说是个命苦的人。中国是农业大国,从皇帝到百姓,谁不想要一个风调雨顺?但可惜,偏偏他赶上的就是连续十几年的自然灾害。从崇祯初年,陕西就已经爆发了严重的旱灾,百姓是真正的“十室九空”。旱灾后来又引起了蝗灾,造成了整个中原地区的粮食减产;蝗灾还未解决,“小冰河时期”又来了,引起了北方的雪灾;雪灾完了以后,又是席卷全国的鼠疫;鼠疫还没完,黄河又决口……从崇祯初年到末年,自然灾害几乎贯穿了整个他的时期。国家的经济遭受了重创,继而引起了民变,最终造成了明朝的灭亡。而对于这样罕见的大灾害,恐怕谁来都没有用,秦皇汉武时期,都没赶上过。
说完了明朝的顽疾和天灾,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崇祯时期,明朝已经被折腾到七荤八素了。这样的国家就像一个重病多年的病人,已经虚不受补了。如果来一个秦始皇、汉武帝或者明太祖朱元璋那样雄才大略、奋发有为的皇帝,他们很可能会受不来成功的诱惑,继续折腾这个国家!那样,明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相反的,如果出来一个明仁宗、宋仁宗那样的守成之君,给国家以休息,那明朝还有可能挺过危机。等时机到了,再重回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