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草原行国都很重视汗庭的护卫。《辽史·营卫志》说:“并营以北,劲风多寒,随阳迁徙,岁毋宁居,旷土万里,寇贼奸宄,乘隙而作,营卫之设,以为常然,其势然也。有辽始大,设制尤密。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分镇边圉,谓之部族。有事则以攻战为务,闲暇则以畋渔为生。无日不营,无在不卫。立国规模,莫重于此。”这一段话,对于我们了解北方游牧民为什么特别重视护卫制度、以及辽代护卫制度的大致规模是很好的说明,对我们研究蒙古的护卫军制度也有有益的启示。有史料说明:1206年前蒙古诸部的首领,已普遍都有他们个人的护卫。也速该旧属有名脱端火儿真者,火儿真即箭筒士豁儿赤。
当札木合为成吉思汗所败,亡附于蔑儿乞部长脱黑台别乞时,一天“天刚亮,当脱黑台别乞还没起身,而护卫们怯薛〕已懈怠的时候,通常不会有人疾速地到他那里去;札木合突然带了自己的三十个那可儿走进了脱黑台别乞的帐幕里。脱黑台身边没有一个人,很是惊慌,想到来人在此刻可以为所欲为。
札木合曾经说道:这得怪你的护卫们疏忽大意!为什么他们不认真保护你?我故意这样闯进来!想了解一下他们是否机警地保护着你]。”克烈部王罕有自己的秃鲁花军与怯薛丹以次应援”。这支护卫队伍多达千人,已不可谓小。王竿所部畏吾儿部人图卜巴哈率二百户降附于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问他:“在王罕所何官?日:为质也。俾仍为质。”所谓“质”即秃鲁花。侍卫人员中,已有“厨子”、司饮。
当成吉思汗与札木合分手,在阔阔纳浯儿海子中被推为联盟长后,便也立即组织了自己的侍卫机构,分任了带弓箭的豁儿赤、司厨的宝兀儿赤、司牧羊的火你赤、掌修造的抹赤、带刀的云都赤、牧马的兀刺赤,以及宫帐奴隶总管、远近侦察人员等等。在出征乃蛮前,又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了侍卫军组织夜间由八十宿卫、白天由七十散班执行宫帐中的侍卫事务,又选勇士千名充当护卫军。
我们完全有理由肯定,护卫制度早在成吉思汗以前,蒙古草原诸部的首领们都已采行,只是在规模上还不大,组织上还欠严密。随着成吉思汗征服事业的发展,在实践中他继承并步步地发展了这一制度。1206年建国后,在总结经验和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基础上,大大地发展了这一制度,使之与千户分封制一样,成为立国的两条主要杠杆。
成吉思汗把他的护卫军队伍扩大为一万人。其中宿卫(kbu)原来的八十名增加至一千名,以也客捏兀怜为宿卫千户那颜。箭筒士一千名,以也孙帖额为箭筒士长。散班总计八千名,分别由斡格来、不合、阿勒赤歹、朵歹扯儿必、朵豁勒忽扯儿必、察乃、阿忽台及阿儿孩合撒儿管领。这一万名护卫军便构成成吉思汗的大中军,平时轮流担任宫帐的侍卫,战时则充当打先锋的勇士。护卫军是从各万、千、百户内那颜及“白身人”子弟中,选取有技能、身强力壮者担任。“若是千户的子每,人带弟一人,带伴当十人。
百户的子每,带弟一人,伴当五人。牌子并白身人子每,带弟一人,伴当三人。其千户的子,伴当十人,所用马匹,于本千百户内科敛,整治与他。与时,除父分与的家财并自置财物人口外,照依原定例与者。其百户子伴当五人,牌子白身人子伴当三人,所用马匹,只依前例与他。若千百户牌子多人,有违者,加以罪责。若宿卫时躲避不来者,别选人补充,将那人发去远处。若有人愿要充做,诸人休阻当者。”如果我们以平均每一名护卫人员有五名随从计算,则整个护卫军总计是一支六万精壮的庞大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