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半个中国于独立,晚清政府靠什么继续存在
迪丽瓦拉
2025-07-14 07:34:15
0

《不可道人》说百年历史之3

1900年的8月,俄国人向正在西狩路上的满清政府伸出了橄榄枝。俄国人的意思主要有三点:一是承认满清政权,并保证老佛爷和光绪皇帝的地位不动摇;二是接受李鸿章为议和大臣,同意谈判;三是从北京撤军,乃至从华北撤军,并斡旋所有列强从华北撤军。

客观的说,在被打得满地找牙,毫无还手之力的满清政府面前,俄国人的这几项条件无疑对满清政府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为什么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呢,我们来简要的分析一下。

从1900年6月开战伊始,大清朝廷的合法性就受到了质疑。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前夕,慈禧太后连续四次召开御前会议,并严令各地督抚派兵入京勤王,但是,朝廷的命令却是石沉大海。直到北京失陷,各地的军队还是连个人影也没盼来。不久,慈禧听到了一个比北京失陷更加令她震惊的消息:“东南互保”。

盛宣怀,满清大理寺少卿,掌电报局。他扣押了清廷召集各地拳民的诏书;并联络东南各省,促成了东南互保。

所谓东南互保,指的是在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与列强签署了一个互不干涉的约定。内容包含南方各省的督抚保证不参与朝廷与列强之间的战争,保护洋人在各自辖区内的既得利益和人身安全,同时列强不得派军队进驻南方各省。由于这个约定涉及到除去陕甘、东北地区的整个东南各省,因而称为东南互保。东南互保局面的形成,彻底孤立的满清朝廷,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如同丧家之犬,天下之大,几乎已无容身之地。在这种局面下,沙俄提出的承认满清政府的地位,不啻于给了慈禧第一根救命稻草。

此时,慈禧已经懵了,倘若朝廷的命令被封疆大吏们视如一纸空文,她这个太后还是太后吗?现在,侵华势力中最强大的俄国承认她的存在,说明她还有翻本的本钱,朝廷还有翻本的本钱。

并且,俄国人不光支持慈禧,他们还愿意承认李鸿章作为全权谈判代表。这是沙俄给慈禧抛来的第二个救命稻草。

1900年8月20日,慈禧和光绪还在西狩途中,她给李鸿章发了一份电报,令他便宜行事。虽然在东南互保中,李鸿章表达了和满清朝廷截然不同政治观点,但在接到朝廷诏令的时候,李鸿章丝毫没有犹豫,他星夜启程,乘坐轮船沿海北上。

在人们眼中,历史上的李鸿章很复杂,甚至有人骂他是汉奸,代表的是腐朽的封建势力。在这里,我要说,李鸿章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连同大清帝国几十年的强国、强军梦一起烟消云散,所有的中国人心头都在滴血。所有的伤心人中,最苦痛的莫过于李鸿章,因为大清的洋务运动从他手里兴盛,亚洲第一海军的北洋水师也是从他手里缔造。但李鸿章却不能悲痛,甲午战争失败后的烂摊子还要他去收拾。与日本的谈判的日子中,李鸿章每天都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刺客要杀他、日本恐吓他,朝臣羞辱他,人民唾骂他。无数个不眠之夜和劳心劳神后,李鸿章主持签署了《马关条约》。

中国的传统氛围决定了主张议和的大臣,必定成为千夫所指,但李鸿章必须站出来,因为他的身后,是他祖宗之国,只有暂时的隐忍,方能保全希望的种子。果然,《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受到弹劾,迫使朝廷解除他北洋大臣职务,出任两广总督,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流放。

现在,李鸿章接到了超廷的诏命,他没有丝毫停留。站在轮船上,李鸿章知道此行必将面临和签署《马关条约》一样的结果,国家已经无人可用,只有他李鸿章才能担得起这千钧重担。

那一年,李鸿章已经78岁。

李鸿章,晚清宰相,洋务运动领袖。一个饱受争议的中国好人。

由于东南互保,李鸿章一路通行无阻,他顺利得赶到了上海。然而,大清政府向列强发出的和谈诚意却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现在的局面是,京城丢了,太后和皇帝逃了,你想谈,人家压根不愿意和你谈。李鸿章只好在上海停了下来。

此时,沙俄表明他们承认李鸿章全权谈判代表的身份,无疑是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请求,并随时可以进入谈判议程。这相当于给了清廷一个保证:好吧,我不打你了,坐下来谈谈。打个比方,一个淘气的孩子闯祸了,被一帮子大人拎着棍子在后面穷追猛打,正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之际,追打者中最强壮的那个人哈哈大笑起来说:“算啦,算啦,不打了,人家还是个孩子。”

不光主张和谈,沙俄还主张列强从华北地区撤军。这是第三根稻草。

在当时的形式下,大清帝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沦为流亡政府,且国内的政治格局正在呈现出微妙的变化。倘若八国联军斩尽杀绝,事实上他们完全有可能做到,那么中国就会陷入四分五裂。在东南互保的政治格局形成后,中国的南方各省的两广、湖广、两江包括山东四川等地,虽然还戴着大清的顶戴花翎,但已经处于独立状态。如果朝廷彻底被摧毁,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地方督抚大员会不会重新拥立一个爱新觉罗的子孙当皇帝,甚至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慈禧携光绪驾幸吴家东院

但如果清政府答应条件,凭借沙俄当前在中国的军事实力,他们有能力保证清政府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并驱逐除沙俄军队外的其它八国联军。这样,大清政府还会保持它的合法性,国家也不会陷入分裂。当然,沙俄的确保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不包括东北地区。在沙俄眼中,胆颤心惊,食不果腹的逃亡生活中,慈禧面对的是国都沦陷,列强重兵压境以及国家四分五裂的烂摊子,她现在急需要找一个有用的靠山,这个靠山无疑只能找沙俄。俄国的如意算盘打得哗啦哗啦响,仿佛慈禧除了接受条件,再也找不到任何出路。

那么,沙俄为什么要保全苟延残喘晚清政府呢?这其中究竟有哪些猫腻?不可道人说百年历史,明天接着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写作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作者们每天都在辛勤地撰写文章,只为生计而努力。因此,希望各位观众能够理解并支持...
原创 历... 纵观中国五千年辉煌历史,许多历史人物赫赫有名,流芳百世。正是这些历史人物,成就了影视作品中丰富多彩的...
原创 宋... 宋朝文艺圈才子柳永:情场的得意难掩仕途上的坎坷 柳永以其卓越的词作而享誉全国,他的一生如同一幅复杂...
原创 我... 1948年,曾泽生率领的60军发动了反蒋起义,这一举动不仅对我军和平解放长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辽...
原创 诸...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实现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的目标,发动了多次北伐。其中,首次北伐尤为关键,本是...
原创 朱... 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荒淫无度的皇帝,但能够与之匹敌的驸马却是前所未有。众所周知,历史上的驸马地位常常比...
原创 朱... 朱亮祖:扛住徐达、砍伤常遇春,却被朱元璋打死,全家灭门 1380年,朱元璋召朱亮祖进京,然而,等待他...
原创 古... 谈到北伐,许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战争的场面。北方辽阔且荒凉,白雪皑皑的战士们在战火中厮杀,刀光剑影之间...
原创 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希望您在阅读中能感受到舒适与愉悦。...
原创 他... 在开国上将当中,有一些将领的资历并不十分突出,他们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职务大多仅是团职,离师职标准还有一...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两句令人印象深刻的箴言,其中之一出自北宋理学家张载之口,他写下了传世之句:“为天地...
原创 彭... 上世纪三十年代,黄克城接到命令,前往红5军任职,首次与彭德怀见面。这一见面,两人便产生了深厚的默契。...
一颗珍珠如何串起蒙古帝国的权力... 一、从 “剖腹取珠” 说起 1221 年,中亚战场的硝烟中发生了一幕令人战栗的场景。 一名蒙古士兵俘...
原创 日... 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您将能方便地接收到类似的文章,同时也可以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
原创 陈... 1948年初夏,经过第四纵队的第十二旅与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在陕南地区的艰苦斗争,终于开辟出一片相对稳...
原创 李... 李芳远,李氏朝鲜的太宗,拥有勇气、智慧与强大的军事力量,他的出现为朝鲜的五百年江山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孙权:三国时代的“打工皇帝”,... 在三国演义的浩瀚历史长河中,孙权无疑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他不仅是东吴的开国皇帝,还是一个兼具智慧与...
原创 历... “我们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德军的包围圈就像是潮水一样涌来。” 这句话反映了苏军在遭遇纳粹德国包围时...
原创 你...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地方志是全面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
原创 蒋... 《——·前言·——》 蒋介石抓捕过他,却从未敢下手致命;日军对他心生畏惧,但始终未能彻底战胜;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