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修筑滇缅公路,亲历者回忆:每天都有人死去,工棚附近遍布坟堆
迪丽瓦拉
2025-07-15 08:02:47
0

据《云南公路史》记载,修筑滇缅公路而死于塌方、坠崖、爆破、疟疾等原因的人数不少于三千人,其中包括8名工程师等技术人员,平均每公里死亡三名民工。

滇缅公路东起云南昆明,西至缅甸腊戍,全长1146.1公里,其中中国境内长959.4公里。这条公路要越过高大的横断山脉,一路穿过云岭、怒山、高黎贡山等崇山峻岭,还要跨过澜沧江、怒江等湍急的河流。

全路段超过百分之八十都是崇山峻岭,可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修筑这样一条公路难度有多大。美国公路工程处的权威人士断言:滇修筑缅公路至少需要三年。

但是从1937年12月开始,云南20多万百姓仅靠着最原始的工具,只用了9个月便凿通了抗战时期最重要的滇缅公路。

一、抗战生命线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全面开战爆发,华北、华东地区相继沦陷,日军切断中国的出海口,妄图把中国变成一座孤岛,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

此时处在祖国西南的云南省变成了抗日大后方,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向蒋介石建议:修筑滇缅公路,把国际援助的物资直接由缅甸仰光上岸,通过火车运到腊戍后,直接运往昆明。

龙云与蒋介石

当时的中国重工业非常薄弱,大炮、汽车、飞机都造不了,而且连最基本的枪支、弹药生产量都非常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前线部队的需求。可以这么说,当时正面战场不靠外援是不行的。

而滇缅公路的作用就是,当所有出海口都被日军封锁后,国际援华物资还能从缅甸运往中国,为中国战场不断输入新鲜的血液,所以说滇缅公路是抗战的生命线。

1937年9月12日,蒋介石在看了龙云的建议后,非常支持,当即批准了修筑滇缅公路的计划。并且电示龙云,修筑滇缅公路一定要快,中央拨款经费200万元,劳工均由云南省内负责,限期一年内完成。

二、伟大的筑路百姓

云南省主席龙云给各县发出十万火急的通知,沿途各县负责修筑境内的区段,严令各县县长加以督导,务必在工期内完成。

从1937年12开始,滇西各县的民工陆续到达各自的区段,这其中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以及妇女儿童。因为青壮年优先考虑征兵,所以修筑滇缅公路的民工中青壮年不到百分之二十,修路的主力军是老人以及妇女儿童。

在修路大军中,很多都是祖孙三代一起上路,他们翻过崇山峻岭,劈山开路。而且吃住问题都要自己解决,不仅自己要携带口粮,而且被褥、锄头、镐、锤子等修路工具都要自己从家里携带。

云南省龙陵县的何开枝就是当年的筑路工人。在1938年的1月,马上就要过春节了,龙陵县何开枝家里却接到了征派民工的通知,当时年仅13岁的何开枝便被派去修滇缅公路。

何开枝说当时征调民夫修路叫做尽义务,不仅没有一分钱,还要风餐露宿。而且修路过程中充满了危险。当时何开枝被分配到修筑惠通桥的工地,他清楚地记得,架桥的两岸山崖叫做猴子崖,顾名思义就是只有猴子能上去的山崖,非常险峻陡峭。

当时筑路队从保山找来一个炮手,从山崖顶上由绳子吊下去打炮眼。何开枝对于那一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炸药响起的时候,那个炮手连同炸开的石头,一同掉入了怒江峡谷底部。

由于没有现代化的筑路器械,老百姓只能想土办法,民工们制作了一个个三四吨重的石碾子,用它来压实地面。这个办法在平地上确实好用,当年修筑云南驿机场就发挥奇效。

但是在山路上用时,这个石碾子就会变得异常危险,因为山路经常是上下坡,一旦石碾子没拉住,滚下坡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当时修路期间,经常有被石碾子压死、压伤的情况发生。

比起石碾子,夺走更多生命的是疾病。何开枝回忆,当时修路的工地上没有医生也没有任何药品,工地上每天要出工12个小时,风餐露宿,生病在所难免。小病抗一抗就过去了,严重的话也只能找懂的人去挖草药来吃,治不治得好,全听天由命了。

冬天的工地上还好,最要命的是夏季,不仅是高温难耐,而且原始的丛林中会爆发一种可怕的疾病——疟疾。

在当时没有可靠的办法来对抗疟疾,恶性的疟疾甚至能在一天内就夺走人的生命,每天都有人因此死去,在工棚附近的荒地上每天都会堆起新坟堆,那是一个个倒下的筑路工人。

据滇缅公路公路管理局局长谭伯英回忆:工地上每天都有人倒下,这里面有工程师也有干活的工人,人变得越来越少。

《大公报》记者萧乾在亲历了滇缅公路的现场后写道:昆明到畹町每天都有十多万人摆成950多公里的人路,饥饿生死都负重在这条路上,其中有两三千人都做了路鬼,只能魂飞回他们亲人的梦中。

1938年8月31日,艰苦的修路工作终于完成了。经过云南各族百姓凭借一双手,硬是在崇山峻岭、峡谷急弯之中凿开了一条抗日生命线。

1938年9月2日,云南日报发表社论《滇缅公路修完了》,即刻这个消息便响彻海内外。

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这个消息深表怀疑,直到美国驻华大使詹森从滇缅公路走过一遍后,他才相信这个事实。

三、写在最后

当时还是少年的筑路工人何开枝说,他也不知道当时修这条路的意义是什么,只知道因为国家需要,我们出工是为国家尽义务。

这与当时的绝大多数筑路民工一样,他们可能并不理解什么抗战大后方、交通补给线之类的大道理。他们只知道是为了打日本,为了救中国!

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心中的家国情怀,是世界上其他民族难以企及的。

最后,向修筑滇缅公路的20余万劳工致敬,为死去的同胞默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1939年9月24日,驻扎在正定、行唐及灵寿的日本步兵独立31大队和伪军守备队共约1500人,联合向...
原创 康... 清朝的历史是一段复杂而深邃的篇章,如同一幅难以解读的画卷。如今,许多人谈起清史,常常带着愤慨和不满,...
原创 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皇后被视为皇帝的正妻,她掌握了宫中的内政事务,位高权重。自周朝以来,皇帝的妻子被正...
原创 第... 在风起云涌的乱世之中,很多英雄豪杰的光辉往往会被埋没,直到有一天他们才被识破其真正的价值。而在三国的...
原创 曹...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原霸权的一场重要决战,发生于公元199年。当时,袁绍在击败公孙瓒后,控制了...
原创 荆... 荆轲刺秦王:历史的背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不论是历史课本还是民间...
原创 明... 前言: 历史的终结,往往并非轰轰烈烈的爆炸声,而是在一片寂静中缓缓透露出令人不安的预兆。明朝,这个...
原创 诸... 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征讨曹魏的过程中病逝,享年54岁(53周岁)。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家之一,诸...
原创 她...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因其坚持的独立国策,使得它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最为...
原创 出... 1352年,朱元璋已经在红巾军中担任着一个小头领。一次,他外出时走在濠州城的街头,意外看见了一个满脸...
原创 清...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女性以其卓越的成就与地位而显得格外耀眼,她在后宫中享受了无与伦比的荣华富贵...
原创 曹... 话说198年冬十月,北风凛冽,寒气刺骨,曹操率领大军火速赶往救援刘备,同时顺道讨伐老对手吕布。吕布被...
原创 唐... 李豫(公元727年—公元779年),唐肃宗的长子,于公元762年继位,年号“宝应”,后改年号“广德”...
原创 明... 朱元璋即位为皇帝后,开始实行全国避讳“猪”字,因为“猪”和“朱”同音,这在当时的社会是一种普遍现象。...
原创 赤...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经典战役,每一场都是值得深究的历史事件。但我们要认识到,《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
原创 嬴...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惠文王的次子,他的地位在秦国王室中并不显赫,远不如长子那般受重视。母亲是秦惠文王的妾...
原创 古...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始,这个时期被称为中世纪,又常被称为“...
原创 隋... 罗士信被誉为隋唐时期的首位勇将,但他未能跻身隋唐十三杰的行列,许多人对此感到疑惑,究竟原因何在呢?其...
原创 诸...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在这部经典小说中,诸葛亮以其超凡的智谋和卓越的才能,被誉为谋略的巅峰...
原创 嬴...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创造了许多显著的成就。然而,由于他的一些做法未能赢得当时人民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