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晋的统一,充满了各种传奇故事的三国时代也正式宣告结束。然而,西晋的建立不仅没有带来中华民族的又一次鼎盛,反倒是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时代悲剧。在三国乱世终结不到几十年后,中国大地便再度陷入了严重的内乱,中国迎来了南北朝的时代。
而在南北朝当中,作为北朝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北齐最终在与北周的对抗当中落败,无法完成统一大业,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依然是不可忽视,仅仅是其国号就有着诸多意义。
一、北齐所面临的政治局势是颇为复杂的
1、民族矛盾贯穿了南北朝的始终
随着西晋的灭亡后,大量北方汉族开始了南迁的过程,尤其士族更是这次南迁的主力,并在南方建立了完全代表着士族利益的东晋王朝。但是,作为中华大地之上长久以来的主人,北方地区仍然存在数量庞大的汉人。
他们之中既有无力南迁的底层民众,也有着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与势力的世家大族。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当时的世家大族通过联结乡里的方式,以坞堡作为主要的防御体系,构筑起了一道针对于少数民族政权的屏障。
也因此,虽然汉人主体已经往南迁徙,但汉人在北方的势力却依然不容忽视,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关键之一,他们也因此成为了当时各方少数民族政权拉拢的对象之一。
另外,也正是伴随着西晋的灭亡,中国北方大地成为了无数少数民族竞相争霸的舞台。在数百年间,北方相继出现了十数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既有着如前秦那般短暂一统北方的强大国家,也有着如南凉、南燕那般割据一方的势力。
这一过程中,这些少数民族之间展开了相当残酷激烈的斗争,稍有不慎便是身死国灭乃至整个部族都被屠杀。也因此,南北朝时期可谓是我国历史上矛盾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
即便已经经历了北魏时期对于不同民族的整合,但对于北齐来说,它依旧必须谨慎处理这种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否则便会引发本国内部的动乱与分裂,重蹈当初前秦灭亡的覆辙。
2、北魏灭亡后的政治遗留问题
作为北朝当中的第一个王朝,北魏不仅是继前秦之后再度一统中国北方的政权,它的建立更是标志着五胡十六国乱世的结束。为了处理民族矛盾与当时长久以来存在的政治问题,北魏王朝自冯太后开始在本国内部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直到孝文帝即位之后,这种改革措施开始呈现出彻底的汉化意味,人们不仅需要在日常的一言一行当中遵循汉文化的规章制度,迁都洛阳的成功更是使北魏的政治中心成功转移到中原腹地。然而,在汉化改革过程当中,却有这么一群人几乎被完全忽视,他们便是曾经为了保卫北魏边境安全而拼死奋战的北魏六镇军民。
为了抵御北方柔然的进攻,北魏曾在边境地区设立了六个军镇。在当时,能够去往六镇戍边对北魏鲜卑族人来说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而得以去往那里的人也往往都是鲜卑族当中的显赫之人。
然而,随着北魏王朝的战略重心开始向南朝转变,它与柔然之间的关系逐渐得到缓和,六镇这一专门用以防御柔然的机构此时就显得毫无必要。而更重要的,由于六镇远离洛阳这一北魏的政治、文化与经济重心,这导致六镇军民基本完全错过了北魏内部的汉化改革,长久以来仍然保持着胡人的风俗习惯。
也就是说,原先地位显赫一时的六镇军民,此时成了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异类,倍受洛阳掌权者们的歧视和鄙夷。
随着六镇的作用愈发微小,再加上北魏政府本身就存在的严重的腐败问题,六镇地区所能够获得的补给越来越少,以至于在生活上陷入极度贫困的状态。忍无可忍之下,北魏王朝爆发了无比激烈的六镇之乱。
虽然这次动乱最终被平定,北魏王朝的实力却遭到堪称毁灭性的打击,中央政府再也无力控制地方军阀,尔朱荣更是借此掌握了北魏的军政大权,北魏皇帝之后成为傀儡般的存在,为之后北齐和北周两大对立政权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同时,在北齐政权之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六镇残余势力以及尔朱荣原部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共同构成了北齐复杂的政治格局。
二、齐这一国号具有多种意义
1、齐是高氏家族的重要政治符号
作为北齐政权最为至关重要的奠基者,没有高欢的存在,那么北齐这一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出现将打下一个极大的问号。由于高欢在尔朱荣平定六镇之乱当中表现优秀,这使其成功受到了尔朱荣的重用与信任,他本人也在尔朱荣的一手操控下成功被封为渤海王。
此后随着时局的变化,尔朱荣遭遇到刺杀后,其势力集团遭到重大打击,高欢则趁势将其彻底消灭并得以独掌北魏的朝政大权。但是,在与宿敌北周的多年的对抗当中,虽然北齐(当时尚且还是东魏)政权从整体实力上来说要高于北周,但由于高欢本人的轻敌冒进,最终导致他在玉璧之战失败后含恨而逝,终其一生也无法完成统一大业。
为了表彰这位“忠臣”的功绩,当时尚且还是东魏皇帝的孝静帝决定对高欢进行追封,决定将原先渤海郡的所属国——齐王这一称号赐予他。直到之后高洋加速篡位进程,孝景帝被迫先后将其封为齐郡王和齐王。
直到最终篡位成功之后,其这一封号已经与高氏家族紧密联系起来,将其作为国号也是理所当然之事的。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渤海地区的高氏如果追根溯源,那么其血脉可以追踪到炎帝时期,同时,当初被封于齐国的姜太公也是炎帝之后。
虽然高欢所在的高氏一族本身并非是出身于渤海郡,但如果能够将自己与姜太公与炎帝联系起来,那么对自己的威望将是极大的提升,而“齐”便是实现这一联系的关键。
2、齐这一国号有着更为强烈的号召力
前文已经说到,六镇之乱的发生对整个北魏王朝造成了堪称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当这次起义被镇压之后,由于北魏王朝无法找到一个安置六镇军民的方法,这导致在六镇之乱后不久,一次规模更为浩大的起义运动——河北起事,在葛荣领导下浩浩荡荡地展开。
而在这次动乱当中,葛荣便是以齐为国号,以齐代魏的谶纬预言也是在这一时期广泛地传播开来。因此,作为北齐政权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六镇军民对于齐这一国号显然会有着更加强烈的认同感,这对于想要篡位的高洋来说无疑是一大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高欢当初本身就是葛荣起义集团的一份子,高氏家族对于这则谶言的感受应该更为深刻。
除了六镇军民之外,河北地区的地主豪强对于齐这一国号的认同与六镇军民相差不远。在葛荣发起的叛乱当中,河北是其势力的主要盘据地,而他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大规模的动乱,也与河北本地士族对他的支持密不可分。
之后葛荣虽然被尔朱荣剿灭,河北地区与尔朱荣之间的矛盾却也被同时激化,河北地区便成为了之后高欢等人反抗尔朱荣统治的基本盘。
尤其是在尔朱荣被杀、其弟尔朱兆诛杀孝庄帝之后,这种反抗尔朱荣势力集团的呼声便越来越高,并最终使六镇军民与河北地主豪强之间结成了紧密的同盟关系,“齐”则成为了这种同盟关系建立的重要信念。
3、齐本身就有着相当美好的寓意
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汉人来说,名义至关重要。北齐本身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对于汉人官僚多有笼络重用。事实上,虽然高氏家族已经是鲜卑化的汉人,但他们对于风俗习惯一事持相当灵活的态度,对于汉化也并非完全抵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北齐内部的汉文化之风气其实是较为浓烈的。
因此,对于汉人来说,选取一个足够美好又具有深刻含义的国号,便成为了拉拢他们的有效手段。而对于齐这一国号,它不仅本身就有着代表中国的意思,为北齐统一天下提供了名义上的帮助,齐的“中”之意更是为北齐取代魏的“大”之意提供了思想基础,齐由此获得了来自汉人官僚们的集体吹捧。
三、总结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国号的选择背后往往隐藏着诸多意思,北齐便是如此。虽然从表面来看,北齐国号仅仅只是高氏家族对自己以往封地的继承,就如当初的西汉和后来的唐朝一样,但如果我们仔细探究当时北齐所处的政治环境,却能够发现这一国号有着更大的凝聚人心的作用。
正是以国号为代表的一系列政治手段下,北齐内部的统治集团才得以被联合起来,共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