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南北朝时期官员任命的公示环节:舆论监督在其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迪丽瓦拉
2025-07-15 18:02:44
0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的任命,一般都是由上级官员或者是皇帝直接决定,舆论在其中所能起到了作用实在有限。

舆论,其实很多时候代表的就是民意,所以这种制度下的官员任命,实际上并不受到民意的影响,就算老百姓天天给好的官员送万民伞,皇帝也可能随时把他拿下。而就算是和珅秦桧那样引起公愤的官员,只要皇帝不点头,他就还能得享高位。

但是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尤其是高官的任命,受到的舆论角度的制约还是比较大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乡议”制度,魏晋版本的官员任命前的公示,中国古代舆论监督官员的特例

所谓的“乡议”制度,就是在中央任命高级官员的时候,如果皇帝和大臣,大臣和大臣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而双方都不想妥协的话,那么就将这个任命的消息散布出去,请各地具有名望的人,或者上书,或者直接进京城陈述自己的意见,最终根据这些人议论所达成的结果,决定要不要任命这个官员。

乡议制度,盛行于晋朝到南北朝之间,是当时世家门阀政治走向巅峰的产物。但不管其原因为何,从影响上来说,可以说开了中国古代舆论监督官员任命的先河。

实际上在魏晋之前乃至于魏晋之后,舆论对于古代官员的任命都是有一定影响的,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一个臣子在民间无恶不作,引起所有百姓的敌视的话,稍微正常一点的皇帝,都不可能重用这样的官员,甚至还要杀之以泄民愤。

但问题是,大多数的官员们就算坏,也不会坏的那么明显,老百姓们不一定能知道每一个官员贪污腐败的事实,所以这种舆论监督的底线太低,不能将其当成是一种合理的制度。

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乡议制度就不同,这种制度是在官员任命之前的,虽然有资格参加乡议制度的大臣们,大多数都是世家出身的,但相对于仅仅由皇帝和几个人决定来说,这种大规模的参考在野人士的意见,当然能够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

尤其是,如果一个官员要任命到某一个地方去当刺史,那么这个地方本地的乡议就尤为重要,如果当地的乡议不同意,那么这个官员就无法去当地上任,这种监督不是嘴上说说而已,是有实际的权力效应的。

二、南北朝时期,世家门阀政治的互相制约和妥协,是“乡议”制度能够出现的根本原因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中央王朝以来,中国古代历史就走向了中央集权的道路,这种政治结构下,官府的权力得到空前的加强,民间的力量被压制,反映在舆论监督上,就是官员和任命与否,完全靠上级官僚或者是皇帝决定,历朝历代,概莫如是,而且历史越往后发展,这种现象越突出。

但历史在汉朝末年拐了个弯,随着君王打压宗室诸王,功臣名将,那些安心于本地发展的世家门阀的力量,开始逐渐凝聚。说白了就是世家门阀们靠着兼并土地,掌握乡里,然后互相联姻,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上不容忽略的力量。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的力量达到顶峰,甚至可以与皇权扳手腕,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就是指当时的世家代表,琅琊王氏,实际上拥有能够跟皇室司马家族相抗衡的力量。

但世家政治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力量相对分散,天底下世家是很多的,这些世家之间的利益不一定时刻相同,经常会有纷争,所以在政治上为了国家机构能够有序运行,很多时候就需要妥协。

实际上乡议制度,正是这种妥协的产物。当朝廷里面的几个大世家和皇室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的时候,为了政府不至于解体,就需要拉入其他中小世家的力量,所谓的乡议,实际上就是大世界门阀,拉拢中小世界门阀的行为。

三、世家政治下的舆论监督,固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政治清明,但有些时候,也会成为腐败的帮凶

正如上文所说,南北朝时期的乡议,也就是舆论监督,虽然因为参与的人数比较广泛,相对于以前的暗室操作来说,更具公平性,但这种公平是有时代的局限的。

在面临一些特殊问题的时候,这种乡议,就反而成为公平的敌人。比如一个官员是寒门出身,那么他的任命一旦法发起争议,就很容易被所有人一切攻击,因为保持并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是世家豪阀的共同利益。

但是这样一来,在一些可能推动社会发展,政治清明的事件上,就会形成严重的障碍。实际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室,并非不知道世家门阀的危害,他们也一直试图扶持寒门来对抗世家门阀,但正是在包括乡议在内的很多被世家门阀操纵的制度下,这种皇室扶持寒门的行为,一直没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直到隋唐以后,科举制度的确立,才逐渐让世家门阀的势力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乡议制度也是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的。

四、结语

历史向前发展的方式,是曲折迂回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新生的制度,都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实现社会进步的目的,它是在不断的摸索,各阶层互相试探之中,慢慢的达成新的妥协,并最终完善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乡议,也就是舆论监督的制度也是一样,它一方面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深受到时代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它为后世人们利用舆论监督政府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对于历史的意义,无疑是更加重要的。

参考文献:

《晋书》

《中国古代通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慈禧,作为清朝晚期的实际掌权者,众所周知。她不仅心狠手辣、专横霸道,还具有极强的政权控制欲,不允许任...
小说《汴京听风录》:揭秘北宋疑... 近日,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新书《汴京听风录》,该书是一部如《清明上河图》般恢弘且细致的历史谍战悬疑小说...
原创 同...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刘邦与项羽按怀王的命令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在这段时间里,两人曾是盟友。然而,随着秦...
原创 火... 火焰山下的孤忠:唐代西域守将李重晖的八十三载守望 2024年新疆火焰山麓的考古发现,将一段被风沙掩埋...
原创 刺... 《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3 上一章 朱厚熜登场当皇帝还要换个爸...
原创 人... 引言: 人殉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种残忍做法,尤其是许多人认为其殉葬对象大多是女性,这在战国时...
原创 杨... 提到隋炀帝杨广,很多人可能会直接将他与夏桀、商纣王一同列为暴君。他在隋朝统治期间,官员与百姓的矛盾极...
原创 李... 引言 延和元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后续也除去政敌太平公主后,方登上帝位。从后世之人...
原创 “...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为独特且具有重要影响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代,国家的经济和文化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
原创 为...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先点击上方的“关注”按钮,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大家良...
原创 为... 俄国沙皇时期的国家形态呈现出一种独特而复杂的局面,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国家体制,而更像是由沙皇通过军事...
原创 4... 这四部经典的抗战老电影通过其真实且震撼的艺术表现,向那些哗众取宠的抗日“神剧”发出了强烈的反击。它们...
原创 原... 一副绝世的容颜,被誉为上天赐予女子最珍贵的礼物。然而,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拥有倾世容颜的女子,往往命运...
原创 为... 他是一位至今被誉为可惜的伟大将领,每次提到他的名字,人们不仅充满敬意,同时也常常伴随着深深的惋惜。他...
原创 从...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也能让您体验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
原创 张... 提起蜀汉的名将,关羽与张飞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两人堪称蜀汉集团的根基性人物,陪伴刘备一路从涿郡杀出,...
原创 三... 东汉末年,历史上涌现了许多出类拔萃的剑客,其中王越和史阿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两位。史阿曾是魏文帝曹丕的...
原创 世...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王朝崛起又衰落,其中有些曾一度辉煌,有些则默默消逝。然而,世界上存在着一个至...
原创 宋... 在封建时代,皇帝的继承通常由皇帝的嫡长子担任,作为皇室血统最为纯正的继承者。然而,南宋时期却有一位皇...
嘉靖朝干了啥,大明九边北方防御... 全文共4643字 | 阅读需9分钟 大同镇守制度始于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任命江阴侯吴高镇守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