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也能让您体验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这句诗出自宋代,被罗贯中巧妙地运用在《三国演义》之中,描写了董卓第一次见到貂蝉献舞的场景。在这句诗中提到的“榆钱”,是汉初至汉武帝时期常用的一种货币,称作“榆荚半两”,也叫“榆钱”。
提到“汉两半”的起源,必须要回顾到秦朝。实际上,汉两半的来源可以追溯至秦朝的货币体系,即秦两半。关于秦两半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史记·六国年表》中:“惠文王二年,天子贺,行钱。”这意味着,至少从秦惠文王二年起,秦两半就已存在。考虑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铸造金人,那么货币体系的统一理应不可或缺。因此,秦两半很快成为了全国通行的货币。
即便在秦朝的盛大宣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刘邦进入关中时,依然继续沿用秦两半作为流通货币。只不过,在刘邦为筹措军费而开始私铸两半钱时,汉两半便悄然诞生了。这样,汉初的货币体系便与秦朝的体系相延续,并且仍使用着秦两半。
不过,汉朝的两半钱在重量和规格上有所不同。与秦朝的两半钱相比,汉两半在重量上大大减轻,其实际重量比秦朝的要轻得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规格也各有不同。
谈到汉两半钱的历史背景,不得不提到一位历史人物——汉初的“首富”邓通。虽然他在历史上的名声响亮,但即使不熟悉历史的人,也常常听到他的名字。例如,《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王婆提到过“潘驴邓小闲”,其中的“邓”字便是指的邓通,代表着邓通背后的财富。这些财富,来源于他自己精心铸造的两半钱,而这些钱币并非掠夺或不正当获得,而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组织力量,合法铸造而来。
邓通原本只是一个小吏,负责划船工作。机缘巧合下,由于汉文帝的一场梦,邓通成为了汉文帝的宠臣。《史记》中记载:“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虽然邓通没有其他显赫的才能,但他获得了铸造货币的权利。为何呢?原来,在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邓通的面相被一位相士断言,他将因贫困和饥饿而死。于是,汉文帝为救他,将蜀地的铜矿赐给了邓通,让他通过铸钱来改变命运。
虽然邓通铸的钱被称为“邓通钱”,但它在设计和制作上仍遵循西汉初期的两半钱的标准。历史记载《汉书》卷24《食货志》指出:“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但即便是在那个时代,国家的铸币工作仍未完全统一。即便是由政府授权的铸造权,铸出来的钱币,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汉代初期,刘邦就开始私自铸造钱币。可能因为当时实力有限,或许是因为秦朝的两半钱过于笨重,刘邦决定将汉两半的重量减轻,规定重量为三铢,仅为秦两半的四分之一。虽然刘邦重视财富,但也因其对货币的过度吝啬,使得铸造的钱币比规定的重量还轻,甚至没有达到三铢的标准。这个时期的两半钱,中央的穿孔较大,且没有内外轮廓,钱币的形状较为扁平,制作工艺相当粗糙。
到了吕后时期,吕后认为这款两半钱过于轻薄,手感不好,百姓容易丢失。因此,她决定铸造新的标准,即“八铢钱”。这种新钱币的重量接近原来两半钱的三倍,且背面平整,正面的“两半”二字逐渐呈现出隶书的特点。然而,民间有不少聪明人将这种较重的“八铢钱”融化,重新铸造成轻便的两半钱,这使得吕后不得不停止铸造“八铢钱”,转而推出了比“八铢钱”更轻的“五分钱”版本,这比刘邦时期的两半钱还要轻、还要薄。
尽管吕后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货币的流通性问题,但金钱的流通与轻重之间的矛盾始终未能完全解决。直到汉文帝时期,推出了新的四铢钱版本的两半钱,才缓解了这一困境。四铢钱在大小和设计上基本沿用了原有的标准,但铜币的穿孔变小,整体的铜质也更重,制作工艺相较于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种经过改进的四铢钱,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仅是政府铸币权分发的各方势力,例如汉朝的宗亲吴王刘濞和汉文帝的宠臣邓通,为了提升自家铸币的认可度,纷纷铸造了更为精细的钱币,这对整个货币市场的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到了汉景帝时期,铸币权重新收回中央,虽然宗室和大臣们的私铸被禁止,但民间依然有一些私人铸币作坊。然而,这些小规模铸币的流通并未对“四铢钱”版本的汉两半造成威胁。
最终,进入汉武帝时期,推出了五铢钱,汉两半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款五铢钱不仅成为了汉末通用的货币,还标志着西汉初期两半钱的彻底消逝。
对于许多收藏爱好者来说,汉两半的价值和真伪鉴定自然是一个关心的问题。辨别真伪时,首先要看铜币的材质,西汉初期的铜币主要采用青铜,少有白铜。其次,由于两千多年的历史,铜币的钙化现象明显,早已没有铜的气味,且用手弹击时也难以发出铜的音响。最后,若铜币没有生锈且没有流通过市场,其真伪便值得怀疑。至于汉两半的价值,小型铜币如今的市场价格大约为三五十元,而吕后时期的“八铢钱”版本,可能会有几百到上千元的价值。具体价格,还需根据铜币的保存状况和市场环境来估算。
“钱帛动人心”,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拜金主义盛行,仿佛有了钱就拥有了所有。然而,通过汉两半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来看,那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财富的人,最终都没有善终。真正的君子应当以正道获取财富,大家应该以此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