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人殉制度到底有多惨?为何在明朝死灰复燃,又是如何被废除的?
迪丽瓦拉
2025-09-11 02:01:28
0

引言:

人殉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种残忍做法,尤其是许多人认为其殉葬对象大多是女性,这在战国时期引发了广泛的反对声音,尤其是儒家学者对此强烈不满。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决定废除这一制度,转而用兵马俑等陶俑代替,但谁也未曾预料到,几千年后的明朝,人殉制度竟会悄然复活。这种现象让人不禁思考,是否中国的文明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倒退。

很多人认为人殉制度的根源在于古代封建统治者的迷信与无知,确实这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并非全部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封建君主想通过这种方式显示自身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尤其是殉葬人数越多,便越能彰显统治者的强大地位。

除了与人权的漠视相关,文化发展水平的落后也是人殉制度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事实上,这一制度的雏形在夏商周三代的奴隶社会中便已出现。当时,除了统治者外,绝大部分人民都是处于奴隶地位的,而奴隶显然是没有任何个人权利的,他们也成为了殉葬的主要对象。加之那个时代仍处于图腾文化阶段,民众对于鬼神的崇拜十分强烈,因此他们并没有对人殉产生过多的反感,反而认为这是一种向鬼神表示尊敬的仪式。因此,古代统治者的实施人殉制度,除了是希望在死后能得到随侍的服务外,也有通过祭祀来获得神灵庇佑的动机。

这种思维方式使得在奴隶制时期,人殉的数量往往多达几百人。例如,“天子、诸侯杀殉,多者数百,少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少者数人。”由此可见,即便是在春秋时期这种封建制度逐渐瓦解之际,仍然有大量殉葬事件发生,天子与诸侯、高位士大夫的殉葬行为并不少见。

到了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人口成为了重要的生产力,因此人殉制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对。战国时期,随着人口保护和发展成为国家进步的关键,有文化的士人开始站出来反对这种制度。孔子曾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足见人殉制度对当时社会的经济和人权影响深远。儒家主张以仁义治国,因而强烈反对人殉。然而在当时,儒家思想并未受到广泛推崇,无法改变众多国君的政策。尽管战国时期社会向封建化转型,然而人殉制度依然在大多数地区流行,例如秦国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尽管殉葬的对象为贤臣,依然引发了百姓和士人的强烈反对。

战国结束后,随着秦汉的统一,尽管一些地区继续实施人殉,但总体人数和事件已经大幅减少,显示出社会思想与道德水平的提升。然而,让人困惑的是,明朝为何会在经过数千年思想进步的背景下复兴这一不人道的习俗?

明朝虽然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但思想比清朝更为开放,尤其在后期,西方的学问逐渐渗透。按照常理,明朝应该不会出现如此反常的现象,更不用说在唐宋时期,人殉制度几乎已经完全消亡。那么为何明朝初期会恢复这一制度呢?

事实上,明朝恢复人殉制度的原因十分复杂。一方面,它受到了元朝思想的影响。虽然明朝是汉族建立的政权,但其许多制度,尤其是人殉制度,几乎是直接从元朝继承而来。元朝统治下,许多奴隶制的习俗并未得到彻底废除,这为人殉制度的复兴提供了空间。而且,汉人在元朝时期曾长期受压迫,因此人殉的恢复可以看作是社会历史遗留的影响。

明朝初期的制度,也有元朝的痕迹。例如,明初的中央政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元朝的形式,而人殉制度作为一种封建习俗,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然而,朱元璋的做法与商周及元朝时期略有不同。虽然他也实行人殉制度,但殉葬对象仅限于没有子嗣的后宫妃嫔,而并非普通百姓。明朝统治者还为这些妃嫔的家族提供一定的补偿。朱元璋时期的人殉制度更具针对性和局限性。

同时,朱元璋的性格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享有极高个人权威的皇帝之一,而他的家庭背景,尤其是贫农出身的经历,让他对继承人和后代的照顾极为重视。朱元璋不仅给予自己的儿子极大的荣宠,还保证他们享有国家财政的支持,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并不希望那些已经有子嗣的妃嫔参与人殉制度。

至于那些没有子嗣的妃嫔,朱元璋实施人殉制度,除了减少对其的财政负担,也希望在自己去世后避免他们在宫廷中干预王权。其背后的深层动机或许是通过这种做法来维护自身的皇权。

到了明朝后期,虽然人殉制度依然存在,但其规模明显缩小。此时,明朝社会出现了思想的碰撞与反思。明英宗时期,他开始反对人殉,并逐步废除这一制度。在英宗的推动下,明朝社会渐渐意识到人殉制度的荒谬与不人道,最终随着英宗的去世,这一制度才逐渐走向终结。

尽管如此,直至明英宗去世,人殉制度的彻底废除依然经历了许多波折。直到英宗去世后,许多被迫参与殉葬的妃嫔才得以避免命运的安排。总的来说,明朝的历史是一段充满矛盾与变革的时期,封建与民主思想并存,这种冲突最终导致了人殉制度的逐渐消亡。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清朝也曾一度恢复这一制度,但在康熙年间,终于在全国范围内彻底终结。直至新时代的到来,人殉制度才完全消失,这个陋习的消亡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黄... 黄忠,这位年老的将军,在晚年迎来了自己辉煌的时刻。尤其是在定军山战役中,他亲手斩杀了曹操麾下的猛将夏...
原创 长... 大家好,我是小步。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略决战,甚至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这场战争的...
“草鞋皇叔”刘备:一生都在狼狈... 三国虽是一个乱世,却也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在三足鼎立的国家掌权人中,刘备的起点是最低的。 最早的时...
古韵悠长 航拍京杭运河畔邵伯古... 11月25日,江苏扬州,航拍京杭运河畔邵伯古镇。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邵伯古镇南濒长江、西邻邵伯...
原创 清... 清朝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完善和具有代表性的制度之一,作为当时最为重要的政治体制,它对官员的等级...
原创 历... 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指的就是韩、赵、魏三家。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三家是如何将强大的晋国瓜分的。 在西周时...
原创 从... 蒋介石,作为20世纪中国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关键人物,他的崛起与衰落,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中国政局动荡的年...
周公礼乐如何奠定三千年中华文明...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 刘晓明)作为诞生于河洛地区的经典思想,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以宗法等级制度为基础...
原创 韩... 2000多年前,在江苏淮阴的大街上,热闹非凡,街头人们聚集在一起看戏,吃着瓜,议论纷纷。就在这时,一...
原创 姜... 有记载提到:姜太公辅佐周武王攻打纣王,经过无数次的战斗成功后,便遵从元始天尊的命令,手捧玉符和金令,...
原创 三...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山东省无疑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山东位于太行山以东,因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是...
原创 唐... 尉迟恭是唐朝初期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尽管他在历史上可能没有其他名将那样的辉煌表现,但他在帮助秦王李世...
美丽的秦汉四校 (图片由AI生成) ■西咸新区秦汉第四学校 八(1)班杨晨鑫 秦汉第四学校,如一颗璀璨闪耀的新星,...
原创 张...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刘备、关羽和张飞之间的深厚情谊,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那一刻起,三人结拜为...
原创 《... 谋士,指的是为君主或权臣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的人,通常以智慧为核心,帮助统治者实现霸业。历史上,许...
明代公务员的班味怎么比我还重 每天早上闭着眼睛 按掉第八次“稍后提醒”闹钟, 睡眼惺忪地被人群推上早高峰地铁, 在陌生人腋窝的前后...
巨龙巡游珠玑巷 25日,承载着千万广府人乡愁记忆的第五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在广府祖地韶关南雄珠玑巷隆重开幕,约800...
“明清鼎革一百年”系列:东亚动... 在传统史料中,壬辰战争常被一笔带过,但若把目光真正投向四百多年前的战场,便会发现它绝非寥寥数语能够概...
原创 五... 五代十国:外侮都从内讧招,一波才了一波摇 李璟寻改封李景遂为齐王兼诸道兵马元帅,燕王李景达为副。李...
原创 为... 萧司令员,135师违抗军令,孤军冒进,钻入敌人包围圈了!参谋长解方拿着电报急匆匆走进了第四野战军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