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刘邦与项羽按怀王的命令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在这段时间里,两人曾是盟友。然而,随着秦国灭亡,刘邦和项羽的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从合作伙伴变成了对立的军事力量。项羽成功入关后,原本打算第二天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刘邦,却因为项伯泄露了项羽的计划,给刘邦提供了逃脱的机会。
彭城之战后,刘邦惨败,带着几名随从逃亡。项羽派遣丁公追击刘邦,最终丁公赶上了刘邦,却放他们一马。刘邦后来称帝时,不仅封项伯为侯,还赐给他刘姓,然而,曾经救过自己一命的丁公却被刘邦处决。这一切背后究竟有何深意呢?
一、项伯为何要背叛项羽?
项伯是项羽最小的叔父,因在支持楚怀王方面立下赫赫战功,被任命为楚国左丞相。刘邦进入关中后,派遣重兵驻守函谷关,阻止项羽的进入。项羽成功击败秦军主力后,准备进攻关中,但在函谷关遭遇阻碍,怒火中烧的他强行破关入关,并在鸿门扎营。不久后,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传来消息,说刘邦有意自立为关中王,甚至任命秦朝投降的子婴为丞相,并占领了关中的财富。这让项羽愤怒异常,决定立即讨伐刘邦。
当时,项羽拥有40万大军,而刘邦仅有10万,形势对刘邦极为不利。项伯得知后,立刻动身连夜通知张良,安排刘邦逃生。项伯并非有意背叛项羽,而是为了回报张良曾经救过他一命。张良得知项羽的计划后,及时通知刘邦。刘邦则巧妙地安抚项伯,表示绝无二心,还提出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项伯心中大喜,深信不疑,临别时叮嘱刘邦第二天一定亲自去向项羽道歉。
第二天,刘邦前往鸿门见项羽,并继续以同样的方式劝说项羽,项羽最终相信了刘邦的话,并设宴招待。虽然项羽心胸宽广,但其谋士范增却早已洞察刘邦的真实意图。于是,范增策划让项庄以舞剑为名刺杀刘邦。项伯意识到事情不妙,急忙拔剑相助,与项庄一起舞剑,并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刘邦。在这关键时刻,刘邦借口上厕所,成功逃脱。
根据楚怀王的遗命,刘邦应当被封为关中王,但项羽依然自作主张,将刘邦封为汉王。刘邦上任后,张良决定告辞,准备去辅佐韩王。在告别时,刘邦赠送张良大量黄金和珠宝,并另外送了一份厚礼以表感谢项伯。令人没想到的是,张良将这些赠送的礼物全部转交给项伯,并请项伯说服项羽将汉中郡划归刘邦。项伯的劝说最终奏效,项羽同意了,将汉中郡割让给刘邦。这个决定对刘邦日后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汉中成为了他恢复三秦、收复关中的跳板。可见,项伯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刘邦登基后,特赦项氏一族,并赐予他们刘姓,项伯因曾有过护驾之功,封为射阳侯。
二、丁公为何背叛项羽?
公元前205年,刘邦因不满项羽将他封为汉王,决定联合五国联军攻占彭城。项羽此时正在齐地平叛,得知彭城失守后,急忙率领三万精兵回援。项羽击败汉军,使得刘邦的军队溃败,汉军死伤惨重。刘邦败退至南方,楚军紧随其后,在睢水一带与刘邦再次激战。为了逃命,汉军无奈跳入睢水,死亡人数再度增加。
项羽的军队紧追不舍,刘邦一度被包围。正当刘邦陷入绝境时,突如其来的一场沙尘暴使得楚军暂时失去了作战能力,刘邦趁机带着少数随从逃脱。项羽派丁公继续追击刘邦。逃亡途中,刘邦与自己的儿女相遇,为了让马车更快,刘邦几次将孩子踹下车,车夫夏侯婴则一直将孩子抱上车。
最终,丁公追上了刘邦。两军交战时,刘邦身陷险境,便向丁公表示:“我们皆为英雄,何必互相残杀?”丁公心中一喜,被称为英雄让他感到荣幸,于是决定放刘邦一马。刘邦带着家人逃脱后,项羽大败,刘邦对项羽部下下令追杀,但丁公没有藏匿,而是径直去见刘邦。丁公此举并非为报恩,而是希望借此机会获得刘邦的青睐,甚至希望得到一官半职。
然而,刘邦见到丁公后,冷冷地说道:“丁公不忠于项王,导致项羽失去天下,必须斩立决。”丁公最终被处死,刘邦以此警示天下臣子,忠诚于自己的主子,不能学丁公那样背叛。
三、为何项伯善终,而丁公遭遇杀身之祸?
刘邦为何对丁公和项伯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呢?虽然两人都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但在刘邦心中,情况不同。项伯在关键时刻,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泄露了军事机密,并在关键时刻为刘邦保留了尊严,没有让他难堪。项伯的所作所为,虽然有些轻率,但他始终没有让刘邦陷入无法挽回的尴尬境地。
而丁公在追杀刘邦时,将刘邦逼得狼狈不堪,甚至在关键时刻踹下自己的儿女,使得刘邦失去了尊严。尽管丁公最终放了刘邦,但刘邦在后来的行动中,依然看重自己作为皇帝的尊严。丁公并没有悔过,而是希望在刘邦面前讨取官职,这使得刘邦认为他无法容忍背叛。
最终,刘邦的宽容和胸怀在这两人的结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刘邦宽厚对待项伯,并赐刘姓,但对于丁公的背叛行为,他毫不留情,毫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