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近30年,多数民众要求把列宁火化下葬,结果普京一锤定音
作为能源大佬与世界各国面积之最,俄罗斯在如今世界上的地位,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也是亚欧大陆以北,唯一面积横跨两大洲的国家。如今的俄罗斯就是苏联解体之后,面积最大的那部分板块。1922年,在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人列宁的带领下,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这个联邦制的国家,在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这样说,没有苏联就没有联合国。而这些辉煌,都与这位伟人密不可分,他就是列宁。
一、一代伟人
列宁作为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不仅是一个国家强盛时期的代名词,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俄罗斯上个世纪的几乎所的文学作品当中,每次出现列宁去世的片段,都是十分沉重的描写。
最能真实反映一个时代的东西不是刻画在史书上那些具有评论意义的官方文字,而是这个时代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之中无形之中透漏出来的那个时代的气息。从那些字里行间里,列宁二字绝不是一个人、一个身份那样简单。
关于一代伟人去世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饱受争议的是一件离奇的刺杀事件。在1918年,列宁在一次演讲之后,受到了的刺杀。肩部与颈部都中了枪伤,颈部因为太靠近血管,子弹一直未曾去除,列宁为此饱受折磨。
直到1922年,一位德国顶尖外科医生才为其做了弹壳去除手术。遗憾的是手术并未非常成功,因为一月之后,列宁就中风了,这为他的去世埋下了伏笔。当年刺杀他的嫌疑人是位半盲女性,作案动机与环节完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竟然草草杀了这位“嫌疑人”结案未作其他任何说明。
列宁去世之后,他的身体被安放在了一个水晶棺里。为了保存身体的完整性,甚至专门成立了相关的委员会,连为他使用的防腐香油的配方,都是国家的最高机密。
最初提出让他的身体永垂不朽的,是当时的领导人斯大林。虽说在做出此举时,受到了许多反对的声音,最后还是排除万阻,将这件事做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也就有了我们如今依旧可以一睹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真容。
许多不建议将列宁尸身保存的人,不乏一些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认为斯大林此举是“违反了革命良心”,无产阶级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人却被“拜谒”是违反了初心。列宁去世之后,他的夫人也偏向于火葬而非保存他的身体,她曾说过反对一切形式主义的纪念。只是在众多的声音里,被淹没的无影无踪了。
二、解体背景
关于苏联的解体,用我们国家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当年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无数坚定的无产阶级仁人志士众志成城打下的事业。无论做任何事,只要一群人拥有着相同的信仰,并愿意为了一件事情共同奋斗,那这种力量产生的凝聚力是难以想象的。可是这样的凝聚力,在苏维埃成立之后的许多年里,被耗尽了。
二战之后,苏联是以超级大国的身份活跃于国际舞台的。随着一切事业进入正轨,党内开始滋生了腐败,渐渐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固若金汤的超级大国,慢慢腐蚀殆尽。
从1922年联邦制国家的建立,到1946年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冷战哨响,再到1991年苏联的彻底解体,经历了七十年之久。随着苏联的倒下,前苏联领导人列宁的去世,成了后面这三十年来,一大热议点。
三、民众请愿
列宁身体在俄罗斯有专门的委员会进行管理,护理也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但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的洗礼,还是出现了问题。最大的问题,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时局动荡,哪里都不是绝对的安全之所。即使列宁被转移到了首都,也未能逃离战火的魔爪。
即使是上好的水晶棺与最好的防腐香油,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要保存这样一具完整的身体,需要每隔十八个月在药水中不间断浸泡十四天,除此之外,必须是恒温十六度与小于百分之七十湿度的环境。战争时代,这样苛刻的条件,无异于天方夜谭。
所以,因为保存条件不完备,先是列宁的一条腿受到细菌感染而不得不截肢,接着是另一条,到最后除了头颅,其他地方都无一幸免。截肢部分被火化安葬,如今我们能够见到的,除了头颅,几乎都由高仿材料合成。
许多人知道这一事实后,便开始请愿将其进行安葬,主要的理由有两条,苏联已经一去不复返,将已经解体的前苏联领导人留下,无异于每时每刻都在告知世人前苏联的失败。其次就是,仅每年用于尸身保存的费用就要数千万美元。
四、一锤定音
事实上,俄罗斯民众,对于苏联都有一种很特殊的情怀,在很多人心里,其实是想恢复过去的辉煌的。普京便是其中之一,曾经有段时间,因为尸身保存费用太高,政府停止拨款给相关委员会,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
民众知道这件事之后,竟然自发募捐,继续保存列宁身体,足足可见,民心向着哪边。普京当局,又非常善于把握民心,给了这件饱受争议之事一个一锤定音式的结局:列宁所代表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在,人就在。换而言之,“只要我在一天,谁都别想动他”。
五、总结
俄罗斯有史以来,留给国际的印象一直是国土面积大国、好战大国以及贫穷大国。前两个不难理解,至于为什么穷,主要得从这个国家的特征说起。首先,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比较爱打仗,而一场战争,至少得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拉跨倒退数年。
其次,俄罗斯的主力、主要用于发展军工业,很少将注意力放在民用工业这些利于增长经济实力的方面,最后就是人口少,难以用消费带动经济的循环。然而苏联的时代,却是俄国难得的辉煌时代。从这一方面的贡献来讲,列宁在俄国的“存在”与“消逝”,也是一目了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