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创业之速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一个亭长,一年当沛公,三年封王,五年称帝,封汉王不到三个月就出汉中,诸葛亮北伐还要准备个三年呢。在后期平定异姓王也没遇到多少阻力,几乎都是一战而平。
那么刘邦何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我认为是因为这六大优点。
一、刘邦知人善任
了解一个人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说别人,光是了解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就很困难。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被无数人当做格言甚至是人生目标,心理学家弗洛伊斯也曾经展开长达几十年的自我精神分析,了解他人就更是难上加难。如果像游戏里那样能够知道手下每个人的能力值和忠诚度,那么人人都能成为明君。
而刘邦就有这样的能力,他能够把每个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同时他也能够了解自己的才能。汉初三杰就是他自己选出来的,还把自己得天下的原因也归结到会用人上,可以说刘邦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有很准确的了解,这不得不说是可怕的才能。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和他相比,许多领导对人事简直是胡乱安排,哪里缺人就随便乱拉。
二、刘邦头脑清醒
刘邦虽然在史书中经常问出“为之奈何”这句话,但事实上他始终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起兵反秦时,虽然他也算是赶鸭子上架当了领导,但之后也就认认真真负起了责,丝毫没有要打退堂鼓说老子不干了的意思。拿下关中被项羽叩关攻击时,刘邦也知道自己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对付项羽,马上装孙子认怂。包括后来追击项羽、和亲匈奴、亲征英布也是当机立断,在犯下错误后能够立即认识到当前的形势以及什么才是主要问题所在,再修改路线。
和他相比,许多领导的整个思路都是混乱的,被上头的政策耍得团团转。上面朝令夕改,下面也一团浆糊,任务来了的时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把所有人都带着干着急却没搞出个什么名堂来。
三、刘邦能克服弱点
双十和谈期间,出于谈判礼仪需要,嗜烟如命的毛主席没有抽一根烟,蒋委员长知道后对其评价极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克服弱点是十分痛苦的一件事,屏幕前的各位可以尝试一下一周不用手机(只做联络需要)或者坚持早睡是个什么感受。而贪财好色的刘邦在拿下咸阳后居然可以做到对宫中财物和女性秋毫无犯,这种意志力也让范增十分畏惧。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和他相比,许多领导始终改不了在办公室抽烟、公款吃喝、在酒桌上对女性说荤段子的毛病,他们大概不知道当自己做出这些事的时候,他们在许多下属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已经荡然无存了。
四、刘邦舍得赏赐
刘邦的部下曾经称赞他赏赐公道,不像项羽吝惜赏赐,嫉贤妒能。刘邦任用韩信时专门斋戒沐浴,登坛拜将,后来韩信借机想当假齐王时刘邦直接封了个真的,萧何被定为了首功,张良更是被允许随便挑选自己的领地。这样的待遇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简直是致命的,大家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真心值得的,所以项羽事后怎么利诱韩信,他也都是死心塌地跟着刘邦干。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和他相比,许多领导干的事只能用“想让马跑又不让马吃草”来形容,完全是以榨干员工作为手段。乡镇工作加班是常态,但我至今没有收到一分钱加班费或者一天半天的调休,甚至每次加班还要自行出车费。去年农业普查录数据和征兵工作开展时领导也承诺会给每个人相应的报酬,一年过去了,一分钱没见到,镇干部和村干部上下都是一片怨言。
五、刘邦不干预具体事务
刘邦在用人上除了善于挖掘才能以及舍得封赏,他还几乎不干预任何具体操作。一个人的精力和知识是有限的,就算是能力高于他人,也会有判断不及他人的时候,更何况是面对把控具体操作的人员,所以孙子兵法里才会说“君命有所不受”。像蒋委员长就喜欢搞越级微操,关于他的段子也是层出不穷。但刘邦就能舍得放手给下属去干,他从不越级指挥韩信的战场布置,也不会对萧何的运粮工作指指点点。
和他相比,许多领导总是隔三差五喜欢在下属的工作方案里加点自己没有调查而只是突发奇想产生的点子,有些资料被翻来覆去地改,还总是把本来可行的方案改得很别扭,最后等上头一句话,又直接被推翻重来。
六、刘邦听得进劝言
明白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这等于推翻自己已经构筑的知识基础重新来过,同时还经常要折损自己的面子。这无关知识或是智慧,事实上很多水平高超的人在被指出错误时也常常不愿接受。但刘邦在被下属指出错误时却总是表现得从善如流,像刘邦见郦食其时被指出态度不好,改了;遭韩信要挟准备骂人时被陈平张良提醒,改了;被夏侯婴劝说宽恕季布,也改了。一个能不断修正自己错误的人是十分可怕的,因为再强大的人也会犯错,如果能不停改掉错误,那几乎等同于无限强大。
和他相比,许多领导却显得死要面子,明明自己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却不肯承认,非要用这种方式来保持自己那点可怜的威信。而且这几乎成了一种风气,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里溜须拍马都成了主流,敢当面指正领导成了不成熟,于是剩下的人只好选择了沉默,让领导继续错下去。
以上只是刘邦性格和能力中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刘邦的厉害之处远不止如此,他无论在军事、政治、外交还是责任心和意志力方面都有着过人之处。无怪乎石勒说自己如果生在刘邦的时代,当北面而事之,换成我遇到刘邦这样的人,也是要争着当他下属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