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出将入相,绝对是很多人毕生的梦想。因为这代表了一个人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真正能够做到出将入相之人,在整个历史上也不是太多的。能够成为一代名将,这已经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了,尤其是王朝更迭的时代,总是能够涌现出一大批名将猛将,为各大王朝立下赫赫战功。那么如果一个出身贫苦之人,想要在古代成长为一代名将,到底有多难呢?
简单地说,一个贫民之人,想要成长为一代名将的话,这个难道简直要比科举中进士还要难,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人们对于历史是一个印象流的话,可能不会认同这个说法,毕竟古代社会乱世的时候,要远远比和平稳定的时候多,这也就为名将的诞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王朝更迭的时候,总是会有一大批名将涌现,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白起、王翦(战国时期),韩信(秦末楚汉之争),云台二十八将(东汉开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隋唐之际),岳飞、韩世忠(两宋之际),徐达和常遇春(明朝开国)等等,这些时期都是乱世,给予了名将充分发挥能力,建功立业的机会。
而且《三国演义》以及《隋唐演义》等这类文学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大量出身微寒之人,因为战乱参军起义,最终成长为名将,关羽、张飞、赵云和黄忠等人,出身都是很低微的,秦琼、程咬金和尉迟敬德等人,也同样出身于社会底层,通过了解这类文学作品,自然就让人们认为在古代的时候,一个贫民想要成为名将的话,似乎也不是那么困难,历史上不是有很多名将都是出身微寒吗?
不得不说,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能够说完全错误,毕竟乱世为底层平民提供了非正常晋升渠道,这是和平时期不具备的优势;但是贫民真正成长为名将的情况,历史上并不多,很多时候我们都被文学作品给误导了。真实情况就是古代的绝大部分名将,其实都是世家官宦出身,或者出身于富裕家庭。
我们综合唐宋时期的武庙名将,以及宋朝的《十七史百将传》来综合分析一下,看看他们的出身到底如何,又有多少名将算是出身低微的贫民呢?尤其是唐宋时期的武庙名将,这可是官方认可的名将榜单,这里就以宋朝的武庙七十二名将,结合北宋编写的《十七史百将传》来分析一下这些名将的出身。当然这里仅仅包含宋朝之前的名将,对于宋朝之后的名将,也会简单地分析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将。
先来看看宋朝版本的“武庙十哲”:
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管仲的祖先是周穆王后代,父亲更是齐国大夫。孙武祖上可是陈国国君,只是后面陈国发生内乱跑到齐国,在齐国做过上大夫,孙武祖父孙书因为战功才被赐姓孙氏,因此孙武是典型的出身于官宦之家。
乐毅先祖是乐羊,曾统兵攻打中山,被封在灵寿,所以乐毅家族那可是有大片田产的,后面中山复国又被赵武灵王灭了,乐毅便成为赵国人,最重要的就是乐毅年少时被人举荐做官,显然他们家族在当地还是非常有实力的;诸葛亮出身于官宦之家,先祖诸葛丰担任过司隶校尉,他的父亲也是官员,只是因为自幼丧父丧母,才会跟随叔叔诸葛玄一起生活,而诸葛玄先是担任豫章太守,后面投靠刘表,诸葛亮在荆州的生活算不上多富足,但是人家可是有大片田产的,要不怎么“躬耕陇亩”呢?
李勣不是出身官宦之家,但是人家可是当地的大富豪,史书上说“
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
”;
田穰苴
家族可是齐国的名门望族,祖先更是陈厉公的儿子;范蠡出身贫贱,但是祖上也是晋国大夫;韩信出身于平民,早年十分落魄,曾受胯下之辱;李靖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曾经担任隋朝赵郡太守,舅舅便是隋朝名将韩擒虎,所以李靖才能很轻松的在隋朝担任官职;郭子仪也出身官宦之家,从他的六代祖开始便一直担任官职,他父亲担任过四州刺史,他是通过参加武举进入仕途的。分析完这十个人,我们能够看到,他们都是崛起于乱世,无论春秋战国时期,还是秦末或者三国,以及隋末和安史之乱时期,这十人中出身平民的也只有两人,这还是韩信身具疑点的情况下(韩信读书识字,通晓兵法,这不是一个贫民能够做到的)。
其他的武将简单的罗列一下:白起是平民(因为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位,这才登上历史舞台);孙膑是孙武的后人;廉颇找不到具体的出身记载,但是有记载便是出任统帅,显然出身于贫民的可能性不高;李牧也找不到出身,有记载便是长期驻守雁门郡;吴起出身于“家累万金”的富裕家庭;田单是齐国宗亲;赵奢原本是负责收田租的官吏;王翦是周王室后人;曹参早年是沛县狱缘;周勃出身低微,依靠编制养蚕器具维持生活,办丧事时去吹箫谋生;彭越早年打渔为生,还做过盗匪;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典型的官二代。
李广是秦将李信的后代,世代传习射箭;卫青是私生子和奴隶,霍去病也是私生子,但是出生后不久卫子夫便受到汉武帝的赏识;赵充国是六郡良家子(汉朝特定阶层,拥有一定资产,政府给予优待);邓禹出身于南阳士族;冯异曾担任新朝郡掾;吴汉出身贫寒,曾担任过亭长,后来去贩马;马援是官宦之家,祖上是赵奢;寇恂担任过上谷郡功曹;贾复担任过县掾,少年好学,说明也不是普通百姓出身;耿弇出身官宦之家,父亲便是上谷郡郡守。
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段颎也是官宦之家,被举孝廉进入官场;关羽曾是逃犯,张飞出身平民,但是家境应该不错;邓艾出身贫寒,是屯田民,做过放牛娃;周瑜出身世家大族。陆逊、陆抗也是东吴世家大族出身。谢玄出身于东晋世家大族,杜预、羊祜也是如此;杨素出身于弘农杨氏,韩擒虎是将门之后,贺若弼出身将门,史万岁也出身于将门;唐朝李孝恭出身于关陇贵族,裴行俭是世家大族,李光弼出身于将门,郭元振出身世家大族,李晟出身于将门等等。
可以看出唐朝之前,真正平民出身的人,也就西汉初年有几个,此外三国时期像关羽张飞邓艾等人算是平民,其他多是出身于世家大族,或者官宦之家,最差也是富裕之家。可能有人会说,唐朝初年不是一大堆农民起义的名将吗?比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李绩等等,其实这种想法应该是受到影视剧等文学作品影响了,这几人他们可都不是贫民,李绩前面说过了,人家本身就是大富豪,秦琼史书没有准确记载,但是根据他后人出土的墓志铭能够看到,他的父祖都是官员,虽然品级不算太高,就算到他家道中落了,但是拥有不少土地还是不成问题的;程咬金也出身官宦之家,从曾祖开始便是做官的,而且隋末程咬金能够组织几百人的队伍保护乡里,说明他们家在当地很有威望;尉迟敬德祖上也是官宦之家,在他之前三代为官了,而他也曾参加隋军平叛,甚至做到了朝散大夫的官职,根本就不是演义中的铁匠。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贫民出身的名将,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个便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名将们,像周勃、樊哙等人出身都不高,另外一个便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们,像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等人,都是标准的贫民出身,徐达按照史书记载是“世业农”,也就是世代务农,影视剧中说朱元璋和徐达是发小,找遍《明史》各处记载,都找不到这种说法,显然人们应该是将徐达和汤和弄混了,汤和与朱元璋是同乡这是史书明确记载的。宋朝名将中,比较出名的来自于平民的名将,主要有岳飞、韩世忠、狄青以及石守信等等,在跟随赵匡胤开国的大批武将中,多是将门之后,就是大家熟悉的杨家将,也是出身于官宦之家。可以说出身贫民的名将,在古代任何时期都不会太高,甚至几乎没有,比如隋朝和唐朝开国时期,也就是西汉建国和明朝建国最显著,这里面还以明朝更突出一些。那么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古代社会,世家大族或者官宦之家也属于统治阶级,自然拥有更好的晋升渠道,尽管从秦朝开始就实行军功爵位制度,但是官员和世家大族的子弟,想到进入官场或者参军,往往更加容易,而且功臣们往往拥有一些特权,比如子孙继承爵位,担任某些低级官职等等,这样他们的地点也就要比同样参军的贫民更高,比如秦朝时期蒙骜的儿子孙子蒙武蒙恬,王翦的儿子孙子王贲王离,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李晟的儿子李愬(雪夜入蔡州),耿弇的侄子耿恭等等。
当然起点高不一定走得远,但是官宦子弟或者世家子弟,往往从年少时期就会接受军事训练,或者熟读兵书,甚至拥有其他便利条件,比如东汉开国名将耿弇的父亲担任上谷太守,所以他很方便就能接受军事训练,熟悉军队的情况,骑马射箭也很容易掌握,所以我们看到耿弇21岁便一看看中了刘秀,然后义无反顾统帅上谷渔阳骑兵帮助刘秀统一河北;唐太宗李世民也是这种情况,出身于关陇军事贵族,因此骑马射箭很小的时候就会掌握,因此后面李世民十六七岁第一次出山,便让人看到了他的军事能力,在后面统帅大军消灭各路割据势力的时候,他的骑射也非常突出,这确实是出身低微之人,不具备的优势。就像卫青很有军事才能,但是如果不是因为有汉武帝的赏识,想要参军一步步走到大将军的高位,这个难度就是非常高了,因此古代那些从军队最底层一路成为大将军的名将并不多,宋武帝刘裕是这样的,岳飞也是如此,但是这样的名将,整个古代历史能够找出多少人呢?更多的情况便是成为中下级武将而已。所以一个贫民想要成为一代名将的话,这个难度简直要比科举高中还要难,毕竟科举十年寒窗苦读,每三年都会有上百人高中的,但是纵观古代历史,真正贫民出身之人,能够达到一流名将的又能够有多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