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成为华夏民族的文化高峰,是历史演进和技术进步的共同结果。
日本学者内腾胡南说过一句广受争议的话:"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其是否精当值得商榷,但是宋朝灭亡之后中国文化的演进遭遇到了重大的挫折以至到退步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般人将中国从秦朝到清朝笼统地称之为封建时代或专制时代,其实是非常不准确的,从秦朝到唐朝,并不是绝对的君主专制时代,属于豪族和君主共治天下,到明清两朝才形成高度的君主专制集权,文化和文明全线衰退,而文化的高峰,就在宋朝。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公平地选拔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僚,没有豪族势力可以依靠,而只能依附于皇权。
但是,普遍地采用科举制来选拔官员,就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足够多的人接受文化教育,以往只有豪族家庭出身的人才有受教育的机会,而印刷术的出现让知识的传播变得容易,普通人也承受得起。于是乎官僚出身于科举,又受制于皇权,在消除豪族势力之后,中国首次进入了一个消除了等级差别的平民社会,出身平民的官僚士大夫和皇权在力量上就达到了一个平衡,这才是宋朝成为中国文明巅峰的秘密。
宋朝不杀言官,开放党争等,都有现代政治的基本形态,对商业和个体权利的保护,也具有公民社会的特征,这确实是所有的朝代都未曾有过的文化的多元和包容。
这样,从宋朝开始中国就成了一个平民社会,印刷术不仅造成了平民化的政治,也产生了广大的言论空间,相比后来的明朝和清朝的文字狱,对言论的压制,宋朝在文化的各方面几乎是完胜。这就是宋朝成为古代中国的文明巅峰的缘由。
这和印刷术传入西欧促进了新教革命一样,印刷术保证了科举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得以确立,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后来的蒙元入侵,中华帝国可能就开始了现代化或近代化的进程。
宋朝的中国,己经初步具有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态,杨家将、呼家将、以及岳飞文天祥等人的故事之所以广泛流传,正是民族国家的国民认同真正形成的体现,同样的卖国的秦桧也会被国人鄙视千年!
这也能理解,为什么崖山一战从皇帝到臣民有那么多人不惧蹈海死难,以身殉国!
这种观念,已经有现代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的某些特征,只有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才会为国家献身!
古代中国虽然有一个朝代灭亡之后,有为国殉节,或不再为新朝效命的遗民文化,但那只有少数的前朝士大夫和既得利益阶层,像宋朝这样的如此多的民众为国殉节,只宋一朝。除了政治上的先进,宋朝的盛世还体现在经济的繁荣上!
宋朝虽然也被我们的史学传统看作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但是,如果我们将和宋朝同时代并列的辽金西夏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宋朝其实也是一个地方政权,特别是在宋金战争中丢失淮河以北的土地之后的南宋政权的这种特征更加明显。
但是,就是这个朝代,我们所熟悉的"四大发明",有三样产生于宋代,并且,宋朝的财政收入还竟然十倍于我们所称道的古代中国最辉煌时期的盛唐,宋朝的这些成就是如何获得的呢?
唐帝国的崩溃代表了作为农耕民族要建立一个跨文明的大帝国的失败,东亚地区形成了一个范围远大于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体制。这种频繁和文化交流也是文化发达的重要因素。
在宋之前,中原王朝的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北方的游牧人群,而宋朝因为政权的南迁,使海洋文明的因子注入了华夏的血脉,正是海洋贸易造就了宋朝的文化和经济的辉煌,据宋史,当时在浙江和福建的船只已经和五十余个国家进行了贸易往来,宋朝的财政收入七成来自商业税,这个比例也是任何一个朝代都难以比肩的,就算洋务运动后的清朝和民国也不能与之相比。
历史学家陈寅恪的"唐宋变革论",也认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极盛于赵宋之际,是非常精当的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