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逗趣大银河
编辑|逗趣大银河
听说关注我的人,都实现了财富自由!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加入我们,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刘备五虎上将:除了黄忠和张飞,谁才是真忠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一首《临江仙》将我们拉回到那个群雄逐鹿、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
英雄辈出
,谋士如云,忠义之士更是层出不穷,历史的迷雾中,
忠义的定义却并非黑白分明
,真假难辨
刘备,以“仁义”著称,麾下更有“五虎上将”威震四方,他们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其中
,关羽“义薄云天”,
张飞“勇冠三军”
,
他们的忠义似乎毋庸置疑
,当我们细细品读史书,拨开历史的迷雾,却会发现,除了黄忠和张飞,其他三位“虎将”的忠义,却充满了复杂性,甚至暗藏着令人深思的另一面
马超的“忠义”:投奔刘备,只为活命?
马超,字孟起,人称“锦马超”,是东汉末年名将马腾之子,
他勇猛善战
,曾与曹操在潼关激战,
令曹操割须弃袍
,狼狈逃窜,就是这样一位盖世豪杰,
在投奔刘备时
,却充满了无奈和辛酸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曹操以“迎接天子”为名,
率大军进攻汉中张鲁
,马超的父亲马腾、弟弟马休、马铁等人当时在邺城为质,曹操便以此为要挟,逼迫马超归顺,
马超不愿屈服
,联合韩遂等人在潼关起兵反抗
马超的反抗之路并不顺利
,曹操用兵如神,加上马超内部出现分歧,最终大败,
马超走投无路
,
只得逃往汉中投靠张鲁
投奔张鲁后,
马超并未得到重用
,张鲁忌惮马超的威名和实力,
对他心存疑虑
,只给了他一些无关紧要的职位,马超在汉中郁郁不得志,
内心十分苦闷
就在此时
,刘备入蜀,
与刘璋决裂
,双方在成都展开激战,刘备久攻不下,急需援兵,
法正深知马超的才能
,便向刘备推荐了他
对于马超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深知
,继续留在汉中,只能坐以待毙,而投奔刘备,
则有可能东山再起
,实现自己的抱负
马超毅然决定投奔刘备
,他率领自己的部下,
星夜兼程赶往成都
,解了刘备之围,刘备对马超的到来欣喜若狂,对他委以重任,
封他为平西将军
,督临沮
马超投奔刘备真的是出于“忠义”吗?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
,
马超投奔刘备更多的是出于无奈和自保
,
他并非真心归顺刘备
,只是为了寻找一个可以生存下去的避风港
《三国志·马超传》中记载,
马超在投奔刘备后
,“直呼先主名”,
毫无敬意
,甚至还与关羽、张飞发生过冲突,这足以说明,
马超对刘备并非真心臣服
马超的“忠义”
,更像是一种政治投机,他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依附强者,
而刘备
,
恰好为他提供了一个可以暂时栖身的港湾
赵云的“忠义”:匡扶天下,谁是真主公?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他武艺高强
,忠肝义胆,
深受刘备器重
,被誉为“一身是胆”,就是这样一位忠义的化身,
在面对刘备的某些决策时
,也曾流露出无奈和失望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赵云在当阳长坂坡之战中,
单骑救主
,七进七出,杀得曹军人仰马翻,最终成功救出刘备的儿子阿斗,
这一战
,让赵云的“忠义”之名响彻天下
赵云的“忠义”,
并非盲目服从
,而是建立在“匡扶汉室,
解救天下苍生”的理想之上
,他追随刘备,是希望能够辅佐一位明主,
实现自己的抱负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
刘备不顾赵云、诸葛亮等人的劝阻
,执意发动夷陵之战,
为关羽报仇
,赵云深知此战必败,但又无力阻止,
只能率军前往
在夷陵之战中,
赵云负责断后
,掩护蜀军撤退,
他奋力杀敌
,最终成功突围,蜀军主力却在夷陵惨败,
损失惨重
夷陵之战后,
刘备退守白帝城
,郁郁寡欢,
赵云心痛不已
,却又无可奈何,他知道,刘备此次的失败,
是咎由自取
,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赵云的“忠义”
,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判断基础上的,他并非一味地服从,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当他发现自己的主公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时
,
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劝谏
关羽的“忠义”:功高盖主,忠义成疑?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他武艺超群
,忠肝义胆,
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
,成为千古佳话,就是这样一位被后世尊为“武圣”的忠义楷模,
在对待刘备的态度上
,却也存在着微妙的变化
关羽早年追随刘备,
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过五关斩六将,
千里走单骑
,威震华夏,在刘备集团中,
关羽的地位举足轻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关羽的性格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他骄傲自满,刚愎自用,
目中无人
,
甚至连刘备的命令也敢违抗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
水淹七军
,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吓得曹操差点迁都
,关羽的骄傲自满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关羽在取得胜利后
,更加骄横,
不仅拒绝了孙权的求和
,还出言不逊,羞辱孙权的使者,孙权大怒,
决定与曹操联合
,共同对付关羽
最终,
关羽腹背受敌
,败走麦城,
被孙权擒杀
,关羽的死,固然有他自身性格缺陷的原因,
但与刘备的漠视也不无关系
在关羽最需要支援的时候
,刘备却按兵不动,坐视不理,这其中固然有战略上的考虑,
但也难免让人怀疑
,
刘备是否已经对关羽心存芥蒂
关羽的“忠义”,
更多的是一种“义气”和“兄弟情义”
,他对刘备的忠诚,
是建立在个人感情基础上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情逐渐变淡,
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结语:
刘备五虎上将,
个个都是万夫不当之勇
,
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的“忠义”却并非完美无瑕,
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
马超的“忠义”,
是迫于无奈的政治投机;赵云的“忠义”
,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判断基础上的;关羽的“忠义”,
是建立在个人感情基础上的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忠义”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复杂的命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社会背景下,
“忠义”的含义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忠”或“不忠”来评价历史人物,而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看待人物,
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历史,
了解人性
本文旨在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