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不过元朝内部的统治比较混乱,中间九位皇帝加起来在位一共40年的时间。频繁的政权更迭和统治阶级的压榨使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最终在元朝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当时除了朱元璋以外,先后有七支主要力量参与争夺天下,最终朱元璋胜出。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元末参与争夺天下的英豪的结局。
1、小明王韩林儿
韩林儿是元末大宋红巾军的领袖,他是韩山童之子。元末天下大乱之际,韩山童与刘福通通过谣言聚集了一批人,他们宣传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于是揭竿而起,来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影视剧中的韩林儿形象
然而韩山童还没怎么起兵,消息就泄露了,韩山童被元朝官员拘捕处死。公元1355年刘福通在砀山夹河找到韩林儿,把他迎到亳州。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号小明王,国号为宋。
韩林儿称帝后,就成为红巾军名义上的首领,但是手底下的这些人都是实力派人物,所以韩林儿也就是一个吉祥物,实际上没什么权力。公元1363年,韩林儿被朱元璋接到滁州,1366年朱元璋派部将廖永忠将韩林儿溺死于江中。
2、徐寿辉
徐寿辉也是元末红巾军领袖之一,他是湖北黄冈人,卖布出身,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与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攻占蕲水后,他被拥立为帝,建立天完政权。
全盛时期,徐寿辉占据了南方大片的土地,可是他兵力分散,最终被元朝击败。1360年徐寿辉被陈友谅接到江州,不久陈友谅将其杀死,时年40岁。
徐寿辉
3、陈友谅
相比于韩林儿,大家应该更熟悉陈友谅,毕竟在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中有陈友谅这个角色。然而历史上真实的陈友谅与金庸先生作品中的陈友谅还是有区别的。
陈友谅是湖北仙桃人,打渔出身,至正十五年(1355年)陈友谅加入天完红巾军,成为徐寿辉的部下在后来的作战中陈友谅凭借军功升任元帅。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将徐寿辉挟持到江州,江州是陈友谅的地盘,他在这里称汉王,对徐寿辉阳奉阴违,不久陈友谅派遣部将假装到徐寿辉面前陈述事情,趁机安排壮士用铁器击碎徐寿辉的脑袋。
影视剧中的陈友谅形象
徐寿辉一死,陈友谅就迫不及待的称帝,立国号为汉,改元大义。后来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多次,最著名的就是洪都保卫战和鄱阳湖大战了。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摆开阵势大战一场,结果陈友谅战败,他本人被飞箭射中头颅,当场死去。
次年,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向朱元璋投降,被朱元璋封为归德侯。后来朱元璋出于“安全感”的考虑,把陈理送到高丽居住,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半岛。
4、张士诚
张士诚是个盐贩子出身,在元朝末年也是一方诸侯。
至正十三年(1353年),张士诚与弟弟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人率盐丁起兵反元。次年张士诚在高邮称诚王,在高邮立国号大周,年号天祐。1363年张士诚又自称吴王,按照王的身份地位设置属官,在城里另外建造了府第。
张士诚与朱元璋大战过好多次,不过他始终打不过朱元璋,1366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等人讨伐张士诚,张士诚兵败被押至应天府,自缢而死,时年47岁。
5、明玉珍
明玉珍也是元朝末年的一路枭雄,1352年参加徐寿辉领导的徐宋,战功卓著,八年间官至奉国上将军都元帅。1360年,称陇蜀王。1362年,即皇帝位,国号大夏,年号天统,定都重庆。四年后病逝,时年38岁。
明玉珍
6、方国珍
方国珍是元朝末年浙东起义军领袖,他以佃农和贩私盐为生计。至正八年(1348年),蔡乱头反元,方国珍的冤家告发方国珍与蔡相互勾结,于是官府下令缉捕方国珍。方国珍杀掉冤家和几个兄弟逃到海上,聚集了几千人,劫夺海运漕粮。后来元朝派大军讨伐,方国珍兵败后投降了元朝。
方国珍
朱元璋起来后,派人招降了方国珍,不过方国珍脚踩两只船,他一面讨好朱元璋,一面接受元朝的封赏。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方国珍为了抵抗朱元璋,北通元将扩廓帖木儿,南交福建陈友定。同年九月,朱元璋派遣朱亮祖、汤和、廖永忠等出兵,十一月方国珍被迫归顺。
洪武七年(1374年),方国珍病逝,终年55岁。
7、陈友定
陈友定也是元末一路豪强,他是福建明溪人,与陈友谅并非兄弟。与其他几位“诸侯”不同的是,陈友定忠于元朝,他与元人柏帖木儿、迭里弥实并称“闽三忠”。
陈友定
元朝至正年间,流寇四起,陈友定应诏加入元朝,因平贼有功,逐渐成为元朝将领,占据福建八个郡。朱元璋崛起后,陈友定多次与朱元璋交战,曾杀掉朱元璋部将胡深,而后被朱元璋击败。陈友定服药自杀未遂,被朱元璋生擒,后被处死。
小结:
在元末的红巾军起义中,上述七位加上朱元璋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人物,尤其是陈友谅,更是与朱元璋死磕,双方之间的洪都之战和鄱阳湖之战都是实力对决,最终还是朱元璋更胜一筹,平定陈友谅及各路诸侯,而后北伐元朝,建立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