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个理想主义者,遵循儒家传统思想,做事情以仁义为先,讲究以德服人。而刘邦是个实干家,为了成就大事,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要想搞清楚,刘备哪里不如刘邦,就得先了解一下,他们两个人各自的经历,以及所获得的成就。
刘备是汉室后裔,汉景帝之子刘胜的后代。这个中山靖王刘胜,有一百多个子孙,所以传到刘备这代,早就家道中落了。
刘备是游侠出身,父亲很早就去世了,跟着母亲相依为命。二人靠着织席贩履生活,过得十分艰苦。刘备虽出身贫寒,
可刘备从小志向远大,他家旁边有棵大桑树,枝叶茂密的如同车盖一般。刘备对身旁的小伙伴说过,他早晚会乘坐,像这样盖子的豪车。
长大后的刘备,前去外出求学,拜了大儒卢植为师。就是在求学的过程中,刘备结识了公孙瓒等好友,为将来崛起打下了基础。
刘备这个人,和我们大多人样,喜欢声色犬马,也喜欢穿华丽的衣服。并且刘备待人真诚,喜欢结交豪杰,很多人都纷纷依附于他。
后来,刘备在黄巾起义中,为朝廷立下战功,被封为县里的小官。但因为鞭打了督邮,刘备只能带着关羽、张飞逃亡,投奔了他的老大哥公孙瓒。
但像刘备这种,有着远大志向的人物,怎么愿意久居人下。于是,趁着替孔融解围的机会,刘备脱离了公孙瓒。
再然后,刘备投奔了徐州牧陶谦。陶谦觉得刘备这人不错,就在病重去世前夕,将徐州托付给了刘备。
刘备在这纷乱的汉末,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块地盘。但好景不长,刘备还没发育起来,就在外出征战的时候,被吕布偷袭占领了徐州。
刘备只能去许昌,投奔了曹操,曹操很热切的收留了刘备。刘备便和曹操,一起剿灭了吕布,刘备也是在曹操这里,开启了创业的第二轮副本。
如果说刘备之前的奔波,跟不上算不创业,只是在为别人打工。一路颠沛流离,直到有了徐州做根据地,又很快的失去。
刘备在许昌,接受了汉献帝的“衣带诏”,意图诛灭曹操势力。我们都知道,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占据了大义名分。
刘备有了这衣带诏,也就相当于,有了大义做为武器。在面对曹操时,就不会被朝廷旨意所胁迫,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发展自身势力了,毕竟一切都是,为天子铲除国贼。
不久,刘备就找机会,成功的脱离了曹操,在徐州起兵反曹。只可惜刘备兵微将寡,又没有谋士辅佐,结果被曹操迅速击败。
刘备几经周折,先去投奔袁绍,后又跑到汝南,接着聚众反抗曹操。最终,刘备再次被曹操击败,这回逃到了荆州,依附于同是汉室宗亲的刘表。
后来刘表病死,曹操举兵南下,刘表次子刘琮,献出荆州投降于曹操。好在这时的刘备,有了诸葛亮为他谋划,得到了未来的战略思想。
刘备和刘表长子刘琦,退守在江夏,联合了东吴的孙权。孙刘之间组成了联盟,共同抵抗曹操,并且在赤壁击败了曹操。
曹操失败后,退后北方,留下曹仁驻守荆州。刘备趁东吴进攻荆州时,趁机以刘琦的名义,收复了荆南四郡,以此为立足之地。
紧接着,刘备又从孙权手中,借来荆州的南郡。不久,刘备又得到益州张松相助,带兵前往益州支援刘璋,意图谋取益州之地。
可后来事发,张松卖主被刘璋杀死,刘备也就和刘璋撕破脸皮。双方经过交战,最终益州易主,刘备又成功拿下益州。
刘备拿下益州后,也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他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关羽也在襄樊之战,大败曹军威震华夏。
汉中之战胜利后,刘备顺势称王,一时间形势大好。然而,关羽顾军北伐,被东吴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得手,关羽也被擒杀。
曹魏这边也发生了大事,曹操因病去世,其子曹丕继承他的位子。不久,曹丕篡汉称帝,建立魏国,汉献帝被曹丕封为山阳公。
其实刘备的实力,还不足以称帝,再加上又损失了荆州。但益州有传闻,汉献帝不幸遇害,刘备便为献帝发丧。
刘备是以天子名义讨曹,现如今天子不在了,刘备就得为汉朝延续香火。于是,刘备也在益州称帝。
称帝不久,刘备就兴兵伐吴,报东吴偷袭荆州之仇。结果刘备在夷陵,被吴将陆逊所击败,蜀汉精锐损失殆尽,一时间到了存亡之秋。
刘备因为兵败,急火攻心病了下来,在第二年就因病去世。好在去世前,刘备托孤于诸葛亮,为蜀汉赢得一线生机。
纵观刘备这一生,先后依附多家军阀,可一直坚持仁义为原则。仁义是把双刃剑,能助人也能伤人,刘备虽然靠仁义,受四方尊敬,但也受仁义所累。
刘备在南阳草庐时,就和诸葛亮定下,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的战略目标了。可面对荆州,却因为刘表的缘故,一直不肯攻取。
而且还有在益州的时候,在庞统等人的建议下,完全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夺取益州全境。刘备却以初到此地,人心还没有信服,不敢轻举妄动而拒绝提议。
刘备这个样子,多少有些优柔寡断了,这要是他的先祖刘邦,完全就是另一种结果。刘邦虽然也以仁德待人,但他绝不会浪费机会。
汉高祖刘邦,跟他的后代子孙刘备一样,也曾是游侠出身。秦朝建立后,出任了泗水亭长,因为私自放跑了犯人,就逃亡在芒砀山中。
陈胜起义后,刘邦也在沛县起义,后投奔项梁的义军,共同拥立楚怀王。楚怀王分两路大军攻秦,并与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刘邦作为西路军的主将,率先攻入咸阳,与百姓进行了约法三章。可是另一军的主将项羽,率军也抵达关中,双方进行了一场著名的“鸿门宴”。
鸿门宴过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刘邦被封在汉中。不久刘邦重回三秦之地,他知人善任,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
最终,刘邦派韩信击败项羽,迫使项羽兵败自刎。自此,刘邦赢得蜀汉之战,统一了天下。
刘邦和刘备,同样是汉中起家,刘邦攻取了天下,刘备却困死在益州。除了我们前面说过的,两个人的性格问题,还有就是战略规划问题。
刘邦的率先得到巴蜀地区,很快又得到关中地区。这里土地肥沃,人口密集,为刘邦平定天下,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
而刘备得到巴蜀地区,已经创业的中后期,前半生一直漂泊,没有攒下半分家底。荆州地区又被丢失,刘备就跟刘璋一样,困守在巴蜀地区了。
并且刘邦的对手,除了不成气候的各国诸侯,就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虽然勇猛过人,但政治和用人方面,都存在不足。项羽驻守的彭城地区,又无险可守,随时被人袭扰后方。
而刘备的对手,确是乱世枭雄的曹操,曹操足智多谋,又善于用人。以少胜多击败袁术后,天下一大半都在他手中,要不是赤壁战败,可能早就一统天下了。
总结来说,刘邦崛起的年代,诸侯还很混乱。刘邦靠自己的智慧,在战争中多次化险为夷,他总能迅速抓住时机,让自己快速壮大。
可刘备前半生寄人篱下,当他遇到诸葛亮,得到战略目标的时候,天下大势已成,注定会是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夷陵之战的惨败,也让刘备,丧失角逐天下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