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河北省会原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为何却选择了天津?
1949年7月,随着河北全境的解放,中央决定恢复河北省建制,省会驻地为保定。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回复和经济建设,成为了我国工作的重心。河北省会在保定两年后,河北省委就多次研究河北省会保定迁至石家庄。
1954年,河北省委正式决定省会由保定迁往石家庄。河北省委之所以如此决定,在于保定并不是河北省会的最佳选择,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保定距离京津两大直辖市距离太近,发展空间会受到限制。根据当时的设想,省会驻地是大城市能够更好的发挥领导指挥作用。 其二、保定市区面积狭小,用地非常紧张,省会机关分布过于分散,甚至部分设在周边县城,开个会都需要跑很久的路,不利于河北省委展开工作。 其三、石家庄作为新兴城市,处于石太、石德、京汉铁路交汇点,与河南省会选择郑州一样,都是典型的火车拉出来的城市,发展潜力大,能够很好的弥补保定的不足,自然是河北省会的理想选择。 1955年6月初,河北省会的拆建工程全面展开。时值全国性的厉行节约运动和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河北省委响应中央号召,主动将总投资规模由6000万元降到了3700万元。同年8月,河北省委、省人委分别向中央报告:集中力量于五年建设计划的完成,停止省会拆建工作,把节约的投资用于粮食增产。 1958年2月,天津从直辖市降格为省辖市,划归河北省管理。4月18日,河北省一届人大七次会议上不失时机的做出决定: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 就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河北省委选择搬迁至天津,笔者认为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首先,天津是大工业城市。上世纪五十年代代初,天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商业城市,也是华北地区经济中心,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 其次,以天津为发展引擎,带动河北工农业发展。河北久经战乱,北洋政府时期是军阀频繁拉锯的缓冲地带,国民政府时期又遭到日本荼毒,可谓是久经战乱,工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天津作本就大城市,成为河北省会后,经济辐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再次,天津海陆交通便利,发展前景好。天津划入河北后,依托河北腹地,又背靠首都北京面向渤海湾,无论是对外联系,还是发展经济,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最后,河北省会搬迁至天津,是对当时中央厉行节约的政策。天津城建基础设施好,河北财政压力小。很显然,河北省会搬迁至天津,不用进行太大的投资。1966年,天津恢复直辖市,河北省会迁回保定。1968年,河北省会迁至石家庄,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建国初期的设想。立足于全省发展的高度而言,可见石家庄的地位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