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要杀刘伯温,马皇后半夜派人送信,刘伯温仅用一招保全性命
迪丽瓦拉
2025-08-06 13:33:25
0

朱元璋晚年时期,以铁腕手段著称。他对于那些和他一起打下江山的功臣们,有时候真的是毫不手软,这让朝廷里的大臣们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

但是,在这些大臣中,刘伯温却是一个例外,他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成功地带着家人隐退了。这可不是因为他运气好,而是因为他的智慧和谋略。

1360年,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到了应天,朱元璋让他当自己的谋士。那时候的局势可谓是一团乱麻,刘伯温就跟朱元璋说:“咱们不能两边同时开战,得一个一个来,逐个击破。”但刘伯温的高明之处还不止这些。他还跟朱元璋说:“咱们得有点儿自己的牌子,不能老借着‘小明王’韩林儿的名头。咱们得打出自己的旗号,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投靠。”

朱元璋一听,这主意不错,于是就用“大明”作为自己的国号,这样一来,不仅显得大气,还能赢得民心。不得不说,刘伯温不仅会打仗,还懂得怎么收买人心。

刘伯温的到来令起义军如虎添翼,他深入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向朱元璋提出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这个计策遭到众多将领的反对,因为陈友谅的势力太过强大,正面交锋只怕难以取胜,朱元璋也犹豫不决。刘伯温耐心分析陈友谅的缺点和劣势,坚定了朱元璋出兵的决心,最后果然打败陈友谅。

在刘伯温的辅助下,朱元璋的势力不断扩大,最终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称帝后论功行赏,很多开国功臣都封王拜相,而功劳最大的刘伯温却只得了个一等伯爵的封号,很多人替他抱不平,认为他应该获得更多的封赏,刘伯温却坦然接受,聪明如他,早已意识到皇帝对他心生忌惮,所以才故意打压。

为了保全性命,刘伯温在朝堂上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尽管如此,还是惹恼了朱元璋。一日,朱元璋召见刘伯温,询问他谁适合当丞相,刘伯温举荐了几位朝中重臣,朱元璋都不满意,最后说要不让他来当丞相,听到这话,刘伯温脸色大变,赶紧跪下来推辞,说自己能力有限、不堪重任。朱元璋没有再坚持,只是若有所思地看着刘伯温的背影。

那件事以后,这对君臣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刘伯温知道朱元璋起了杀心,却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下杀手。一天夜里,他正在书房里看书,一名小太监匆匆来到府上,见到刘伯温赶忙把手里的竹篮奉上,说是皇后娘娘送给他的礼物。

马皇后半夜给臣子送礼,怎么想都不对劲,刘伯温揭开遮盖在篮子上的布,看到里面放着两颗大枣和一个梨子,众人面面相觑,谁都猜不透马皇后的意思,询问小太监皇后娘娘可有留什么话,小太监想了想,回答说:“娘娘说刘爱卿看到自会明白。”

刘伯温沉吟不语,他确实看懂了马皇后的意思,枣梨,早离,这是暗示他尽早离开,说明朱元璋要下杀手了。想到这里心中百味杂陈,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很重的疑心病,想尽办法削弱臣子的权力,仁慈的皇帝只是解除臣子的职权,不会伤他们性命,像朱元璋这样残暴的皇帝,动不动就要灭人九族,想想实在可怕。

好在朱元璋身边有马皇后这个贤内助,她是大明朝唯一能劝住朱元璋的人,朱元璋为稳固皇权杀戮不断,马皇后时常从旁劝诫,提醒他不要法外用刑,不要总是怀疑臣下,在她的庇护下,很多臣子免遭杀身灭族之灾。

收到马皇后的示警后,刘伯温彻夜未眠,第二天顶着两个黑眼圈去上朝,他当着满朝官员的面跪倒在地,大声对朱元璋说:“臣有个字不会写,请皇上指教。”这话一出,朱元璋和朝臣们都笑起来,刘伯温博览群书,在场的人只怕没有比他的学识更渊博的,难得还有他不认识的字。

朱元璋笑着问他是什么字,刘伯温赶忙回答是“赦免”的“赦”字,他请求朱元璋把这个字写到纸上,让他回家好好辨认,同时提出告老还乡,希望朱元璋能放他离开。朱元璋顿时收住笑容,明白刘伯温是在向他讨要免死金牌,只怕已经知晓自己要杀他。

其实朱元璋也舍不得杀刘伯温,否则也不会拖到今天,见刘伯温有心退隐,大手一挥给他写了个“赦”字。刘伯温得了旨意,赶紧跪下叩谢天恩,回家后立马收拾东西回老家,临走时只带了一些寻常衣物,轻装简行,这一举动也是告诉朱元璋,他不留恋权势,让朱元璋放心。

不得不承认刘伯温足智多谋,他离开后没几年朱元璋大开杀戒,昔日同朝为官的同僚们,下场都十分凄惨,比如丞相胡惟庸被屠灭三族,上万人丢了性命,韩国公李善长涉嫌谋反被诛,全家七十多口无一幸免。大儒宋濂全家被贬,在异乡凄凉病故,还有数万人受牵连。开国名将蓝玉被凌迟处死,三族被诛。这些人都是开国功勋,结局却一个比一个凄惨。

刘伯温告老还乡后,整日待在家里吟诗作画,同时约束家人在外低调行事,不要惹事生非,尽管如此,依然没能让朱元璋彻底放下戒心。刘伯温做官时刚正不阿,得罪过很多人,这些人趁他没了权势打击报复,经常在朱元璋跟前打小报告。

有人对朱元璋说,刘伯温在家乡看中一块有“王气”的坟地,不顾他人阻止,强行霸占,想要靠这块坟地翻身,其心可诛。朱元璋对待这种事,向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道圣旨传下来,严厉斥责刘伯温心怀不轨,还剥夺了他为数不多的俸禄。

刘伯温又惊又怕,很快病倒,朱元璋得知此事,又派来使臣和太医为他医治,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派来的竟然是他的死对头胡惟庸,胡惟庸表面上对他嘘寒问暖,暗地里却在汤药上做手脚,最终导致刘伯温病重而亡。

刘伯温靠着聪明才智躲过一劫,可惜最终还是没逃出朱元璋的魔掌,只是比其他人幸运一些,家人没有受到严重牵连。刘伯温的遭遇也印证了一句话:伴君如伴虎。

#秋日生活打卡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朱棣63岁那年,半夜召见一位大臣,从此不再寻找建文帝 永乐二十一年的一个深夜,皇宫内灯火通明。年届花...
原创 许... 1940年末,延安一纸调令,叶挺将军被任命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统领陇海路以南所有部队。然而天...
原创 王... 其实沈醉在功德林内,最喜欢的人仅有两个,一个是王耀武,另一个是范汉杰,因为沈醉感觉到跟着这两人不累—...
原创 5... “我要留在朝鲜,和你在一起。”这是一位中国志愿军王兴复对朝鲜姑娘吴玉实说出的表白,也是一个勇敢追求爱...
原创 豫... 1.在豫东战役中的开封会战中,国民党的守将是李仲辛,他当时担任整编六十六师的师长和开封城城防司令。结...
原创 萧...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贡献被后人铭记。西汉初期的萧何,便是这样一位举足轻...
原创 假... 这种假设是不切实际且不应该被提倡的,从多个角度来看,用钱买回外东北故土的想法是不可行的: 1. **...
原创 最... 最令人心疼的十位历史人物。 1.赢政。很多人说他是暴君,但他从来没有杀过功臣,一统六国,结束了数百年...
原创 张... 在毛主席晚年的秘书中,张玉凤占了重要一环。她不仅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还兼带着“翻译”等杂务,是毛主席...
原创 徐... 徐福东渡:历史之谜与中日文化交流 前言 在东方大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传奇人物和神秘事件,他们的...
原创 新... 你知道在我们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将北京定为我国的首都吗?有人可能会说,因为北京自元、明、清三个朝代以...
华野猛将如云,为何只有叶飞陶勇... 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该部队是在1947年成立的,是由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而成的,司令员是开国元...
原创 这... 人们看《三国演义》,都知道刘备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吾乃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虽然他这句话...
原创 诸...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传奇与智慧的时代。其中,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更是成为了...
原创 朱... 在明朝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皇帝的传奇故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他就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也就是我们...
原创 唯... 文|淡泊明志 编辑|淡泊明志 末代皇帝溥仪的户籍故事:身份与现实的碰撞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
海昏侯墓考古,有新推断! 海昏侯考古推断:刘贺有条件喝上20多度的芋头酒! 12日在南昌召开的江西汉代考古暨海昏侯刘贺墓出土蒸...
原创 王... 王近山职务越来越低,葬礼只按军级干部办理,二野老政委出马解决 王近山将军从战场猛将到晚节不保,一代英...
“李雪山教授,重磅成果,打破校...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12月13日,河南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重磅成果!顶刊发表!历史性突破!...
原创 叙... 前言: 1900年,慈禧太后利用"扶清灭洋"的义和团,把臣民对大清的不满引向欺压中国的西方洋人。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