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王莽,
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建立新朝后在位15年,这期间他推行了
一系列惊世骇俗的改革
,每一项举措都可谓
石破天惊
。
然而他为何在这短短15年里如此激进地改革?他的这些改革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王莽其人其事
王莽
出生于权倾朝野的外戚世家王家,家族多人封侯拜将
,然而王莽却与奢靡的族人不同,他生活简朴、谦恭好学,对内孝敬长辈、照顾家人,对外礼贤下士
、广结贤良,因此贤名远播
。
在争权之路上
,王莽毫不手软,
当时淳于长是接任大司马的热门人选,
王莽为了夺得大司马之位,暗中收集淳于长的罪证
,并告知王根,淳于长最终被处死,
王莽获得了忠义正直的称赞,成功接任大司马一职。
称帝四部曲更是展现了王莽的野心与谋略,
他拥立年幼的刘衎为汉平帝,代理朝政
,元始元年,众大臣推举王莽为“安汉公”,王莽再三推辞后接受。
公元四年,王莽加号宰衡,公元五年
,汉平帝生病,王莽开祭坛祈祷愿代其死,汉平帝死后,王莽又挑选刘婴为太子,进一步掌控局势。
王莽出身显赫,
却凭借自己的手段在政治舞台上崛起,他的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谋划
,从入朝为官到成为大司马,再到逐步称帝,展现了其高超的政治手腕,
然而他的野心也为新朝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新朝改革举措
王莽推行“王田制”和私属制,试图解决当时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奴婢问题,
“王田制”规定土地国有,禁止私人买卖,一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一井,即九百亩。
若男丁不足八口而土地超过九百亩者,须将多出部分分给宗族邻里,原来没有土地者,按制度受田,
同时将奴婢改为私属,不得买卖
。
王莽的这一举措,
主观上是看到了农民失去土地是由于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买卖,因此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被抛出土地的现象。
然而
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当时已发展了二百余年,成为主要形式,“王田制”刚一颁布,便遭到大小土地所有者的强烈反对,一部分地主、官僚甚至举兵反抗
。
王莽在位15年进行了多次币制改革,使得币制更加混乱,
币制改革使得市场上新钱旧钱、真钱假钱满天飞,
政府部门自己都折算不清楚,金融市场彻底崩溃。
王莽实行五均、赊贷及六筦政策
,设立五均官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定时评定物价、控制市场供应、办理赊贷、征收山泽之税及其他杂税。
政府贷款给百姓
,办理祭祀、丧葬或欲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者,
可以向政府借贷
,祭祀借贷须在十天内归还,丧事借贷须在三个月内归还。
六筦是指
政府管理六种经济事业,即:酒、盐、铁由国家专卖,铸钱由国家专营,
向取利于名山大泽的养蚕、纺织、缝补、工匠、医生、巫、卜、樵夫、渔民、猎户及商贩征收山泽税。
然而
这些政策干预过度,损害了商业自由和竞争,引起了商人的反感和抵制。
王莽被疑穿越者的原因
王莽的诸多政策确实展现出了
超越时代的特点
,让人不禁怀疑他是穿越者
,王莽曾解剖人体
,虽然目的是报复反抗者,但这一行为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
敌视匈奴和高句丽的态度也十分独特
。
王莽将匈奴单于的名字改为“降奴服于”,把“高句丽”改为“下句丽”
,这种做法与现代民族主义者的行为有相似之处。
王莽规定
每户人家只能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多出来的土地交给国家分配给穷人
,
这与现代的土地改革类似,禁止奴隶买卖,立意是扼制奴婢数量扩大,
倡导平等,重建和谐社会秩序
。
王莽
设立五均官,制定标准价格,控制市场供应,类似现代的宏观调控,
税收政策上,对经营生意农商的收取利润的十分之一作为所得税,用于平息物价和贷款支出。
新朝的兴衰与影响
王莽的
改革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进步性,但却严重触动了权贵的利益
,土地改革将土地收归国有,
限制了地主豪绅的土地兼并,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
与此同时,
新朝时期自然灾害频发,旱灾、水灾、蝗灾等不断,百姓生活困苦,加上改革引发的社会混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势力逐渐壮大,成为推翻新朝的主要力量,
面对农民起义的浪潮,
王莽虽采取了一些镇压措施,但效果甚微。
他的刚愎自用和朝令夕改使得政令难以贯彻执行,军队士气低落,
最终,新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走向灭亡。
结语
王莽新朝虽然只存在了
短短十五年,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改革举措为后世的社会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反思。
土地国有、禁止奴隶买卖等思想在后来的历史中也时有体现,
王莽的失败也让后人认识到改革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能过于理想化和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