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正史上真实的刘备:心机城府极深,狠辣无异于乱世枭雄的曹操
迪丽瓦拉
2025-08-06 14:33:38
0

前言

公元200年的一个夜晚,徐州城外风雨交加,城内灯火通明。陶谦临终前的卧榻前,一场紧张的对话正在进行。陶谦虽然病重,依然坚持要见刘备一面。

刘备缓步走近,双手按在病床边,低声说道:“使君可安心去吧,徐州有我刘备在,定会守护。”陶谦这才安心闭眼。然而,就在这安慰话语背后,刘备心中早已盘算好,

他知道,眼前的这个机会,将是他事业的一大转折点

一、步步为营,徐州易手,城府之深

陶谦临终托孤后,徐州的交接并非一帆风顺。刘备在表面维持着仁义,但他深知

必须牢牢掌握徐州的实权

,才能在群雄争霸的局面中站稳脚跟。他以仁义之名,迅速接手了徐州,赢得了当地百姓和士族的支持。

但不久之后,袁术觊觎徐州,刘备又不得不与之抗衡,甚至与曹操达成了微妙的同盟。然而,这并不代表刘备真心效忠于曹操,他只是在等待时机。

正如历史所言,

刘备不仅仅是一位仁义的君主

,他更是一位政治高手。徐州的易手是他心机深沉的开端。在乱世之中,刘备选择了怀柔百姓,城府深厚的他,将自己的野心藏在仁义的面具之下。

公元196年,刘备在与吕布争夺徐州时曾一度败北,迫使他不得不投奔当时势力强大的曹操。刘备表面上以

忠臣

的姿态示人,但他深知,曹操并不是可以长久依靠的盟友。

正如《三国志》中记载,曹操曾戏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表面是赞誉,实则是试探。

曹操早已对刘备心生戒备

,他深知这个看似仁义的刘备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威胁。

然而,刘备表面上的温和谦卑,不仅成功迷惑了曹操,还赢得了他的一定信任。与此同时,刘备私下与袁绍暗中联系,寻求更有利的政治立场。

在徐州失守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投奔袁绍,并借助袁绍的力量重建自己的势力。

这一段时间,刘备的心机和

深沉的城府无疑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权谋博弈中,他不仅没有被任何一方控制,反而不断增强了自身的势力,为日后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的命运再次发生重大转变。此战,他与孙权联合,共同抵抗曹操的强大军队,成功击溃了曹操。

战后的利益分割成为刘备和孙权之间微妙关系的开始。

刘备以婚姻为纽带

,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表面上继续维持两家联盟,实际上却在寻找时机蚕食东吴的领土。

赤壁之后,刘备得以掌控荆州,成为三国鼎立局面中的一方诸侯。然而,他从未将孙权视为真正的盟友。面对关羽镇守的荆州,刘备心知荆州是他通往天下的必经之路。

而孙权则对关羽和刘备日渐增长的势力心生不满,

荆州成为了两方利益纠葛的焦点

。此时的刘备,已经不再是那个看似无权无势的刘备,他开始展现出枭雄的另一面,谋划着如何进一步扩张自己的版图。

这时,

刘备的狠辣手段也逐渐显现

。他清楚地知道在乱世中仅靠仁义是无法成事的。与东吴的同盟看似稳固,但刘备从不放弃吞并荆州的野心。

正史中,刘备善于利用各方势力,并从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而他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那些背弃或牺牲的同盟者。

就在赤壁大胜后,刘备的下一步棋已经悄然落下,但局面远未结束。

他即将面对的,是关羽被杀的重大变故,以及与孙权的最后对决

刘备这位仁义的“皇叔”,在他的心机与城府之中,已经铺好了通往巅峰的每一步。

二、关羽败亡,刘备复仇心切

公元219年,关羽败于吕蒙,荆州落入东吴之手,

关羽的死

成为了刘备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之一。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也是他在荆州的坚实屏障。

失去关羽,意味着刘备不仅在个人感情上受到重大打击,更在战略布局上面临重大挫折。对于关羽的死亡,刘备表现出极度的愤怒与悲伤,他决意为关羽报仇,向东吴发动东征。

正如《三国志》所记载的那样,刘备的复仇行动并非全凭感情驱使,

复仇的背后其实有深层次的政治动机

。荆州的失守不仅是蜀汉的战略重创,更意味着他失去了向中原扩展的重要跳板。

刘备深知,若不夺回荆州,蜀汉将失去进攻曹魏的重要战略空间。因此,他的复仇不仅是为了关羽,更是为了蜀汉的未来。

刘备的这次东征并不顺利。东吴以灵活的战略反击,

刘备的军队在夷陵惨遭失败

。公元222年,刘备的复仇计划破灭,他不得不撤退到白帝城。

这场战役不仅让刘备失去了许多精锐士兵,也严重削弱了蜀汉的国力。从此,刘备的复兴大业蒙上了厚重的阴影。

东征失败后,

刘备退守白帝城

,这时的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在身体逐渐虚弱的状态下,刘备面临的最大问题不再是如何攻城略地,而是如何保住蜀汉的未来。

白帝托孤

成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搏。

公元223年,刘备病重,自知时日无多。他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这一托孤不仅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也展示了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诸葛亮是刘备政权的中流砥柱

,刘备知道,只有诸葛亮的才智和忠诚才能保住蜀汉在三国中的地位。

托孤的场景颇具戏剧性,刘备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明白,刘禅的能力远不及诸葛亮,蜀汉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诸葛亮是否忠诚。

刘备在弥留之际甚至流露出对诸葛亮取而代之的隐忧

,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信任,并希望诸葛亮能辅佐刘禅稳定局势。

这场托孤使得诸葛亮的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刘备的去世标志着蜀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刘备的死不仅意味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变化,更预示着蜀汉由攻转守的命运。

三、刘备与曹操的殊途同归

尽管刘备和曹操在历史上被塑造成对立的两极,一个仁义,一个枭雄,但实际上,

他们在乱世中的做法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两人都曾通过收编地方势力壮大自己,也都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极具政治智慧的决策。

曹操的手段向来被认为是阴险毒辣的,然而,刘备在处理政敌时也同样心狠手辣。吕布、袁绍、刘璋等一系列势力,都是刘备通过心机和武力逐步打败的对手。

特别是刘备在西川的进攻中,表面上以“同族”为借口,实际上却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地盘。他与曹操一样,不惜通过背叛和巧妙的权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同的是,曹操被人们称为“奸雄”,而刘备则因为他的仁义之名赢得了民心。这正是刘备心机城府的高明之处——他总是能把自己的行动包装成道义的需要,而实际上却是为了自身的野心。

在刘备死后的多年,蜀汉逐渐走向衰落。尽管诸葛亮极力维持,但蜀汉终究难以改变败局。

刘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一介无名小卒到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经历如同一部充满跌宕起伏的戏剧。

结尾

后世对刘备的评价,往往陷入两极分化的境地:一方面,他是仁义的化身,照顾百姓、爱民如子;另一方面,

他也是一个枭雄,手段狠辣,心机深沉,毫不逊色于曹操

这种矛盾的形象,使得刘备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带有一种复杂的光环。

诗云:“

千秋英雄事,惟有风尘知

。”刘备的故事让后世的史家和文学家无不唏嘘,他的仁义和心机交织在一起,成为了乱世枭雄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人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汉... 西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中央集权王朝,不同于二世而亡的秦帝国,西汉延续了数百年的国祚。至于为什么...
穿越十万年 纵览古蜀史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观众在四川广都博物馆拍摄拱手文官石俑。本报记者 周洪双摄 舞蹈俑。本报...
原创 周... 周朝崛起:从默默无闻到灭商霸业的传奇之路 导语: 在商朝如日中天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部落,他们既没有...
原创 晚... 晚清老照片,光绪帝唯一存世的照片居然还是偷拍到的......PS:下面所展示的照片有一些经过了后期的...
原创 曾... 突厥,是继匈奴、柔然之后在六世纪中叶活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又一强大游牧民族。 它在历史舞台上最为活跃的...
原创 广...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历史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康熙皇帝的遗诏与雍正继位的真相。尽管康熙在遗诏中明确要...
故宫凌家滩文化玉器展开幕 观众参观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丁旭):“文明先锋——凌家滩文化玉器展”14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幕。展览汇...
原创 1... 1986年,这是上甘岭战役结束的第34个年头。 同年8月,一架云雀式直升机降落到朝鲜平壤,从飞机上走...
原创 王... 王朗舌战诸葛亮被怼死,若战场真动刀,三个回合王朗能砍死诸葛亮。 武乡侯骂死王朗是小说《三国演义》中非...
原创 对... 毋庸置疑, 萧何显然排第一 。 刘邦都认为萧何是第一,但现代人表示不服,当事人的亲身体验还不如现代人...
原创 一... 1935年张冲从莫斯科回国后,任国民党特工总部设计委员会主委,负责特工电台工作,他刚一到任就接到一个...
原创 一... 成吉思汗是一个尊称,意思是“拥有海洋四方”。他不仅是蒙古帝国的缔造者,更是世界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原创 东... 公元179年,东汉发生了一桩著名的‘冤案’。 当朝太尉段颎,被一些人弹劾检举,说他勾结宦官,结党弄...
原创 八... 八路包围据点,敌军代表来谈判缴枪,条件是:不能留我们当八路。这是1943年冬天,发生在山东临沂一带的...
原创 最...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祝您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最好的选...
原创 你... 张衡列传 张衡(78—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东汉杰出的天文学家...
原创 7... 1973年12月,解放军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许世友被调往广州军区。耿直火爆的许世友,曾在部队里得...
原创 建... 世人皆知,新中国成立后,一夫一妻制成为法律规定的婚姻制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项看似简单的改革,实...
原创 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一出好戏,展现了诸葛亮非凡...
原创 朱... 朱元璋杀了十多万贪官,贪官却越杀越多,雍正用2招就解决了问题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贪腐问题一直是困扰...